金学奎,号白波,朝鲜平安南道平原人。早年就读于吉林省柳河县的新兴武官学校及文会高级中学,毕业后在三源浦东明国语(韩国)中学担任教师和校长。
1929年,金学奎参加朝鲜革命党和朝鲜革命军,任朝鲜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长。1931年以其超群的指挥才能,得到朝鲜革命军总司令梁世奉将军赏识,担任参谋长。“9·18事变”后,梁世奉在满州联合中国自卫军与日寇进行殊死地搏斗,遭到日寇的残酷镇压,朝鲜革命军逐渐陷入困境。为了改变被动局面,他受梁世奉的委派,前往南京积极试图和韩国南方的金九、金若山合作。几经周折,金学奎辗转来到南京,受到韩国独立运动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当时,参加联席会议的团体有临时政府、朝鲜义烈团、新韩独立党、韩国独立党、朝鲜革命党等。在会议上,他力说满洲的战斗战况,期待与会各方能够对朝鲜革命军在人力、物力方面进行支援。但是,当时的会议只关心各团体的统一问题,因此,他不得不向满洲朝鲜革命党报告会议的状况。1935年7月,朝鲜民族革命党成立。但是,他苦盼的支援朝鲜革命军的梦想却成为泡影。在这种情况下,他去中国陆军中央军官学校接受了一年的军训,希望为独立运动进行军事斗争作准备。而此时的满洲,由于梁世奉将军被暗杀,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讨伐,朝鲜革命军几乎处于瓦解的状态。因此,他在南京重建朝鲜革命党,等待时机。正在这时,“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国共两党一致抗战。受此影响,韩国的左右两派也准备合党、统一,共同抗日。金学奎为此积极努力,终于组成韩国光复战线,编制韩国光复军。他作为临时政府所属的军事委员会委员,负责光复军的创立工作。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辽阔的中国大地是韩国人民进行反日复国斗争的可靠后方,四万万中国人民是韩国人民的坚强后盾。韩国临时政府和韩国光复军与安徽人民并肩作战,坚强地进行着反日复国斗争,同时,朝鲜左翼爱国团体也在皖西、皖东北、皖南等地英勇地对日作战,并迅速地发展自己。1938年10月10日,在朝鲜民族革命党为首的朝鲜左翼党派的共同努力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批准朝鲜义勇队成立,由朝鲜民族革命党领袖金若山(即金元凤)任队长。其宗旨是,动员所有在华的朝鲜革命力量参加中国抗战,打倒日本军阀,争取朝鲜民族的自由和解放。朝鲜义勇队建立后,立即派工作队员分赴包括皖北地区的国民党第一战区和皖西地区等第五战区,协助国民党对日作战。经过一年多的对日作战,义勇队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由成立时的不足百人,发展到1940年2月的314人。
1940年,金学奎以朝鲜革命党代表的身份参加韩国独立党,并任重庆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奔波于重庆、汉口、长沙、藄江等地。1940年9月,经中国政府的批准,韩国光复军终于在重庆建立总司令部。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伤亡惨重,国内兵源已见枯竭,便大量强拉韩国青年为其充当炮灰。在韩国光复军的策动下,许多韩籍士兵历经艰险,摆脱日本军官的监视,投奔皖北的韩国光复军。此外,中国军队也将在对日作战中俘获的韩籍士兵移交给光复军,开展思想教育,加入韩国光复军。光复军由此得到不断的发展,受到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高度重视。1942年春,受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委派,金学奎赴皖北设立"韩国光复军招募委员会"和韩国光复军第三支队,任韩国光复军招募委员会主任、第三支队支队长、韩国临时政府特派代表和韩国独立党安徽支部执行委员长。由此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金学奎积极地在日军强迫征集的韩籍学生兵(亦称学徒兵)中,秘密开展分化、瓦解工作。
安徽是韩国临时政府及韩国光复军在华活动的重点区域之一。1942年4月初,朝鲜义勇队第二支队第二队开进皖西立煌(今安徽省金寨县)。5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朝鲜义勇队并入韩国光复军,改编为光复军第一支队,义勇队队长金若山任光复军副总司令。朝鲜义勇队第二支队第二队改编为光复军第一支队第一区队第三分队。在金若山的率领下,第三分队的部分官兵开赴六安,开辟新的活动基地。该分队的其他部分战士则在第一区队副队长金昌国的领导下,在立煌继续坚持进行反日斗争。其间,在改编前后,朝鲜义勇队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在搜集情报、对敌宣传、审问俘虏、瓦解敌人等特殊工作中,积极努力地进行着反日复国斗争,做出了突出的成绩。1942年8月27日《新华日报》曾报道:“朝鲜义勇队第二支队第二队,自四月由河口来立煌后,积极展开工作,先后举办日文教授及对敌宣传技术之短训讲习等。并于六月间赴六安、合肥、寿县等地工作,于上月中旬事竣返立(煌),复积极准备参加前方部队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