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陈列展览方面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开馆以来,在陈列、展示、服务方面都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创新发展和新思维新理念的不断更新,新的陈列理念、新的展示手段、新的材料不断被运用到陈列展览中,在这种强势的发展态势下,要想更好的搞好陈列,把陈列这门综合艺术推向更高、更优、更强的新台阶,我们有必要对纪念馆的“纪念特性”与博物馆的“博物特性”进行比较,认真分析纪念馆和博物馆的“同”与“不同”,找出我们纪念馆陈列展览的特点和规律,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尝试和总结,从而办出纪念馆的特色,为纪念馆陈列找出一条特色之路。
(一)博物馆、纪念馆陈列的共同点
博物馆在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纪念馆的出现则稍晚。从广义上讲,纪念馆是新兴的纪念性博物馆,同时具备收藏、研究和展示宣传之功能。陈列是实现其展示宣传功能最主要、最根本途径。因此,纪念馆陈列和博物馆陈列有四个方面的相同之处:
一是陈列基本理论相同。无论是纪念馆还是博物馆,在陈列策划、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均遵循传统的陈列理念,诸如“以人为本”、“突出个性”、“还原历史”等理念和原则;二是陈列基本目的相同。陈列作为纪念馆、博物馆主要传播手段之一,通过对展品的展示、讲解达到宣传之目的,使纪念馆、博物馆成为实现人类进步的永恒课堂,成为人类取之不竭,源源不断的知识殿堂;三是陈列依托对象相同。纪念馆、博物馆陈列都是通过展示展品来向观众传达信息,这些展品既包括艺术性、科技性较强的文物,也包括反映历史真实的照片、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物和音像资料等,都坚持以“物”说话。四是陈列组织与管理模式相同。组织实施一个陈列项目必须经过陈列大纲的起草与论证、形式设计的招标与论证、现场施工招标与组织、现场指导与修改等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等环节。这些步骤在程序上缺一不可。
(二)把握纪念馆、博物馆陈列的不同之处
如果在纪念馆和博物馆陈列的组织、策划、设计、制作等各个环节不加详细区分,没有注重一些细节上的区别,就容易导致混为一谈的误区。细细追究,纪念馆与博物馆有5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是展示主题的政治性不同。博物馆重在让人们了解历史,提高修养,增强自豪感、归属感。因此,在设计陈列时,虽然我们也坚持历史唯物史观,但陈列政治色彩更中性一些。纪念馆则是在包含上述要求的同时,更注重对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政治性更强。特别是重大题材的陈列,如西柏坡、延安、韶山、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纪念馆的政治性和政治意义较为突出;二是展示的元素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博物馆的展示元素主要是 “物”,而纪念馆则不仅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物,还有照片、音频、视频、绘画、雕塑等元素可以用于陈列,相对来言,展示元素更加丰富。 三是展示的“物”与“史”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讲,博物馆是展示特定历史、特定区域或特定行业的发展脉络和成就,因此在展示史的同时更注重物,物是展示的中心,史则是为了交待物的背景;纪念馆则主要是纪念一段历史、事件、人物等,因此它在展示过程中,往往在讲“物”的同时,更注重“史”,史是展示的中心,物要配合史也就是要为突出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特性来选用;四是展示的设计重点有所不同。在博物馆陈列中,因为物是主体,为了表现物的特性、特质和艺术成就,就必须十分重视物的设计。换而言之,博物馆陈列的重点是一个个物的个体;纪念馆展示的重点是史,因此,展示对各种元素的组合设计要求更高,也就是说,纪念馆陈列更注重整体,更注重展示元素的组合,组合性更强;五是展示的手段丰简程度有所不同。因为博物馆重点展示的是物,加上历史条件的限制,近年来,博物馆的陈列虽然手段大大丰富,但相对较为单一。而纪念馆由于展示元素较为丰富,因而可利用的展示手段更为丰富。
(三)探寻纪念馆陈列的“纪念特性”
明确了纪念馆和博物馆在陈列上的异同,就对我们如何进一步做好纪念馆陈列扫清了认识上的障碍。要做好纪念馆陈列,必须要把握好以下8个要素:
1、更注重展览主题的提炼。观众参观博物馆记住的是物,如参观《满城汉墓陈列》,观众记住的是稀世之宝金缕玉衣,参观陕西博物馆,观众记住的是气势雄伟的兵马俑;参观纪念馆大多记住的是陈列的主题。例如,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观众记住的是“理想高于天,热血铸祁连”,参观西柏坡陈列,观众记住的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参观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观众记住的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纪念馆陈列的主题提炼更关键,不仅要符合历史地位,人物特性,还要简洁、易记,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冲击。
2、更加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协调。内容与形式相协调,是博物馆陈列与纪念馆陈列共同追求的目标。但在表现形式上,博物馆陈列重点放在文物的展示上,在形式上考虑的因素多为角度、光线、视觉效果等。而纪念馆陈列展示的元素较为灵活,这就要求在形式设计上不仅仅考虑光线、角度、视觉效果,还要考虑与周边展品相连贯、相协调,以及内容组合等因素,要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达到最佳展示效果。
3、更加注重陈列个性的选择。陈列的个性,集中体现为改变以往历史教科书式的陈列体系,确立新的形象化的陈列体系,并善于运用博物馆的特殊陈列语言,达到震撼心灵的效果。一般来讲,每个纪念馆都有自己不同与其他馆的鲜明个性。研究陈列的个性,不仅要研究展览的地域和时空特点,还要认真研究展览的内容特点,把握其内涵和本质。西柏坡纪念馆的陈列,主要抓住辉煌的历史地位、凝重大气的伟人风范、真实质朴的时空和地域三个特点,来突出陈列的个性。
4、更加注重展厅氛围的营造。在纪念馆陈列中,展厅氛围营造早已成为陈列设计者考虑的重要因素。设计者竭力营造一种与纪念主题相一致的氛围,来增强纪念馆的庄重性、严肃性和政治性。例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馆展陈馆,注重整体设计风格的简约、厚重与宏大,采用动态变化的手法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效果。在重点反映“悲壮”、“惨烈”气氛的同时,通过色彩、光线的变化,突出弘扬主旋律,给人以“始终充满希望”的感观效果!色彩上,土黄色代表地域特色,红色出现在版面设计中,作为底色暗喻了理想、旗帜、信念、荣誉、烈士的鲜血等元素,同时告诉人们这是英雄战斗的历程。前四个单元展线基础主色调采用夯土墙的土黄色,不仅突出事件的地域特色,而且配合照明灯光,制造压迫感和紧迫感。同时,通过光线的层次变化,来衬托照片和文物的神圣感。展厅的后半部分从“全力营救 保存火种”、“ 忠心耿耿 铁骨铮铮” 到“光照千秋 永载史册”等三个单元的主展线设计则采用流畅简洁的设计元素,使观众的情绪也随之变化,从对烈士的缅怀中感受崇高的奉献精神,给人以积极向上、充满希望之感。这种设计,让观众走进展厅思绪就随着这种纪念氛围同步参观,让观众参观时始终沉浸在那特有的氛围里。通过氛围的营造使环境与展品相得益彰,突出展览的主题。
5、更加注重展示区外环境的营造。由于博物馆是近代兴起的行业,尤其是大型博物馆往往建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或中心城市,在陈列策划、设计过程中很难把周边环境纳入策划范围之内。而纪念馆则不同,大部分革命纪念馆与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建在相对偏僻的山区或中小城市,在陈列策划、设计时要更加注重考虑周边环境、外部环境的相协调。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展陈馆,设计创意为古锋火台造型,色彩具有很强的河西地域特色,锋火台的造型体现了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焰。在西柏坡的陈列中,精心设计了“两个务必”墙和电报长廊,改造了瞻仰广场,使陈列主题与内外部环境和谐、协调,一脉相承。
6、更加注重陈列节奏的把握。音乐和展览在欣赏的角度讲有其共同之处。音乐讲究旋律和音符高低,追求疏朗、平缓、起伏,同样,陈列欣赏也追求紧凑、舒缓、高潮与低谷之区分。换句话就是讲究节奏。参观一个一个的陈列就如同交响乐,需各个环节、各个要素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作到张驰有度。博物馆陈列与纪念馆陈列比较而言,纪念馆陈列更注重对整体陈列节奏的把握。博物馆陈列大都反映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或一个行业的整体历史,更注重历史的完整性。而纪念馆陈列则不同,大都围绕一个时期、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来反映某一个主题,因此,在陈列设计上注重节奏的快慢、高低,重点与非重点区分比较明显。因此,更注重节奏的设计和安排。
7、更加注重展示手段的运用。一般来讲,博物馆陈列在展示手段上比较单一,主要围绕物。纪念馆在陈列手段上较为丰富,也较为灵活。声、光、电等技术的运用极大丰富陈列的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和互动性。这里,我认为,对现代展示技术要坚持慎用、适用原则。一要使用相对成熟技术;二要考虑后期运营成本。时下,由于相对来讲纪念馆运营资金相对不足,不成熟的技术会造成浪费,运营成本高的技术会对后期运营造成负担。
8、更加注重展示元素的选择 。博物馆在陈列元素的选择上相对单一,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不可弥补性,可选择的陈列元素大多考虑的是文物与文物之间的取舍;而纪念馆陈列因为有照片、文物、音频、视频、绘画、雕塑等元素的多样性,在展示元素选择上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因此,在选择时要考虑到既考虑内容的需要,又要考虑版面的色调、组合,以及展示元素在陈列中的地位等,要把最适合的陈列元素挑选到最合适的位置,实现最佳展示效果。
二、讲解艺术方面
博物馆讲解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是为说明和补充陈列内容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态。讲解过程不仅是游客欣赏和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受感染、受教益的过程,讲解语言艺术是一门需要深入探讨研究的学问。
博物馆的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历史博物馆、纪念博物馆、文化艺术博物馆、科学技术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等。从历史角度保存、研究和传播藏品的博物馆为历史博物馆。纪念馆是纪念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的专门博物馆。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70多年前征战河西走廊,与敌马步芳部浴血奋战的广大红西路军将士而修建的。下面就上述两馆讲解语言艺术特征的异同作一比较。
(一)相同之处
一是这两类馆都必须以文物展品为依据,讲解语言都以解说语言为主。解说即解释、说明的意思。它在讲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以第三人称通过叙述的方法来表现陈列主题,深化陈列内容,解释文物、史料的来源、价值;介绍事件的时间、地点、背景;描述人物动作、表情、气概等。既不能脱离文物夸夸其谈,又不能生搬硬套枯燥无味。
二是都是“用声音塑造形象,以语言来展示主题,借表情烘托气氛,持讲杆指示重点内容”。
三是参观博物馆人数最多的是一般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多数人不求系统详尽,而是喜欢多看,一般则观其大略;有些人甚至慕名而来专为参观某些展品,对其他展品则不太注意;学生观众大多是有组织地集体参观,目的性较强。讲解员首先应使游客对重点展品有个了解,让他们知道重点看什么,怎么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