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夜11时,林彪、聂荣臻赶忙返回黑多村,向毛泽东详细报告了四团进攻的情况。毛泽东拿着电话筒,连续向四团下达誓夺腊子口的指令。接着,他又和林彪、聂荣臻联名向断后的三军彭德怀发出了“腊子口守敌一营未退”的电报,严令彭德怀指挥后卫部队,坚决堵击在腊子口南面的鲁大昌2个营,谨防敌军侧袭进攻腊子口的四团。这时,腊子口方向的枪击突然停止了。毛泽东带领林、聂等人,冒着漆黑的夜雨,踏上崎岖山道,向腊子口疾奔而去。原来,至晚12时,四团团营首长召开党、团员火线动员大会,进行再战动员。并组织了由15名党员、团员组成的敢死队,分成三个突击小组,制定两路冲过小桥的计划。深夜,15名红军敢死队攀着崖壁上横生的小树和荆棘,悄悄向隘口小桥下摸去,开始了第六次进攻。当第一组的5名勇士利用桥底的横木倒悬,一手倒一手地往对岸运动时,突然“咔嚓”一声,一位勇士拉断横木掉进河里。响声惊动了敌人,霎时密集的枪弹、手榴弹,朝桥底齐射过来。六连指导员胡炳云见状,立即率领第二、三组的10名战士,趁对岸敌军只顾朝桥底射击的一瞬间,冲上桥头,摔出一束束手榴弹,跃身插进桥东头的敌军工事,一阵猛射,打得敌兵慌了手脚,乱作一团。这时,隐伏在桥底的第一组4名勇士也翻上桥面加入进攻。不一会儿,敌兵渐渐招架不住了。这时,山顶上突然升起一颗白色信号弹,这是王开湘团长率领一、二连登山迂回成功的信号。接着,又有三颗红色信号弹阵地升起,这是发起总攻的信号。顿时,红军的冲锋号、轻重机枪和呐喊声从四面八方响起,震撼峡谷。山顶上,两个连的登山红军与碉堡里的敌兵展开激战。山下,小桥东头的敌军工事里,被红军打得晕头转向的敌人,听到自己的阵地顶上和山后也打起来了,以为已被包围,急忙丢弃阵地和枪支,仓皇逃命。夺取腊子口的第一道防线后,六连又连续两次冲锋,击溃了朱立沟口扼守第二道防线的敌军。这样,四团于1935年9月17日凌晨6时占领了腊子口。这时,毛泽东和林、聂等军首长,也冒着枪林弹雨来到腊子口的横河小桥上,一边指挥大部队向隘口外冲去,一边向担任后卫的三军发出“腊子口已得手即照原计划前进”的急电,命令后续部队加快行军步伐,迅速翻越大喇山(大拉山),向今宕昌县的漩涡、大草滩、哈达铺一带挺进。
红四团击溃腊子口守敌后,一军乘胜穷追90余里,趁胜占领了大草滩、占扎路、高楼庄地区。
记住,迂回登崖顶的部队中的一个贵州籍苗族战士(人称“云贵川”)手持带铁钩的长杆,顺着陡壁最先爬了上去,然后将事先接好的绑腿缠在树干上放下来,下面的战士拉着绑腿一个接一个地全部爬上悬崖。他们突然出现在敌人的后方,从敌人头顶用手榴弹轰击敌人没有顶盖的碉堡。从天而降的攻击令敌人魂飞魄散,扔下枪支仓惶逃命。担负迂回歼敌的一连的连长,正是突破乌江的英雄连长毛振华(他在即将到达吴起镇前牺牲)。
还要记住,担负正面进攻的六连是来自于四方面军的部队——1935年6月下旬,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在川西毛儿盖、松潘地区与一方面军一军团会师,三十三军九十八师二九四团奉命补充一军团第二师,编入四团。二九四团团长张仁初转任四团副团长。四方面军指战员们编入四团后的第一仗就是在腊子口战役中,主动请战,担任了正面主攻!战斗中,六连指导员胡炳云身负重伤(后来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九军军长,参加了解放上海市的战役,解放后曾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突破腊子口一仗,不但使国民党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还缴获了10万斤粮食和2000斤食盐,这对于当时刚出草地不久的红军来说,可谓无价之宝。
红二师政委肖华写下了这样的诗篇:“峭峰插云一线天,陇蜀千嶂狭道连。秋风夜雨腊河吼,关险防固敌凶顽。绝壁岩挡不住,神兵飞下万重山。横扫白军葬深谷,征师高歌进甘陕。”
聂荣臻曾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腊子口一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攻下腊子口的第二天,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经过这里,看到腊子口前面一段50米的崖壁路上,手榴弹的弹片、木柄铺满了一地,他非常感叹:“不知道昨天我们红一军团这些英雄,是怎么爬上悬崖峭壁投掷手榴弹的。”
突破腊子口对于中央红军打通北上路线十分重大,难怪毛泽东十分少有的实施了越级指挥,把电话直接打到四团指挥部,而军团领导林彪、聂荣臻亲自带领二师师长陈光、政委肖华和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冒雨抵近前沿观察地形,部署战斗任务,四团指挥部更是靠前设立在离前沿仅200米的树林里。
当时红军的《战士》报对攻占腊子口胜利的大篇幅报道。
我觉得历史颇有些戏剧性——国民党军、甘肃军阀鲁大昌早已在腊子口备战多日,修筑的工事层层叠叠,但一是防御不是环形的,让红军攀岩高手抄了后路,二是碉堡竟然没有顶盖!所以吃了红军无数从天而降的手榴弹!要知道,中央红军早已经没有“炮”这样的武器了,自四川会理攻坚不克后,就再没有进行攻坚战了。此次攻打腊子口,靠手榴弹建功,实在是奇迹!
后来,红军再一次攻克腊子口。那是二、四方面军会合后,为执行1936年8月5日通过的《岷洮西战役计划》,8月9日,由熊厚发、郑维山率领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百里奔袭,不顾疲劳,夜袭作战,以两个营正面佯攻,以一个营沿着山梁侧攻,吸取了中央红军奇袭制胜的经验,以尖刀连从陡峭的崖壁攀登上去,迂回至敌后,直捣敌指挥所,配合正面佯攻部队一举攻占腊子口,全歼守敌约一个营,为后续部队打开了北上前进通道。值得一提的,是四方面军妇女团在战斗中担任了后卫。
离开腊子口战役旧址,行驶几千米到了腊子口战役纪念馆,修建成不久。
我把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里陈列的一些文档展示一下。
《聂荣臻回忆突破天险腊子口》
《胡炳云回忆腊子口上的红六连》,文中描述:“六连挑选了十五名最勇敢、最坚强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组成三个突击小组。突击队员每人一支短枪,百余发子弹,身挂手榴弹,背后插着一把大刀,分两路向桥头进发。”
《突破天险腊子口》(杨成武)
《腊子口阻击战》(原国民党新编十四师第一旅参谋长张觉僧),文中说:“天刚亮时,战斗越来越激烈,有一次,红军攻过桥来夺机枪,将一挺机枪架都扯坏了,终因人少,没有夺去。战斗至此,我部一个连长受伤,士兵受伤者亦有十余名。……这时还未见援兵到来,遂决心先扯(撤)到达拉山,再待援兵。”其描述的,远于红军指战员描述的战斗激烈程度不同。
中央红军自腊子口一战之后,在甘肃境内再没有发生大的战斗,每天都在急行军赶往宁夏、陕北。这一时期关于长征事件的记载相对比较少,除了几个重大事件,如榜罗镇会议。
我们的下一站,是红军长征的补给站、也是定方向的重镇——哈达铺。
我们自驾已经重走了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路,敬请关注微信公共号《重走长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