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东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常芳长篇小说《第五战区》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小说以1938年春天台儿庄大捷之前的临沂阻击战为背景,首次真实还原抗战时期普通人的生活图景,触摸人性的幽微隐秘,并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升华出舍生取义的人性光辉与家国情怀。被评论界誉为是一部开辟抗日叙事新思路、刷新了人们对主旋律抗战小说理解的小说,是近年来抗战题材军事文学的突破之作。
《第五战区》是山东青年作家常芳历时七年精心打造的一部长篇小说,亦是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全文37万字,《中国作家》杂志2014年5月发表,山东文艺出版社9月出版。小说避实就虚,通过沂蒙山区一个村庄的抗战,再现了一曲家国蒙难、民族危亡之时慷慨赴死的激昂悲歌,以世界一隅反映时代大势,通过战事点染折射人性深度,开启了抗日叙事的新途径——
南沂蒙县的大庄园主鹿邑周对革命和战争深恶痛绝,他的大儿子鹿镐其早年因秘密参加了共产党组织,在新婚之夜一去不返。抗战爆发后,他在上海读书的小儿子鹿镐维带着女朋友回到家乡躲避战祸。但不久之后,随着日军战机在南沂蒙县上空投下的炸弹,平静的乡村由此卷入了战火之中。在不得不面对的战争面前,鹿家父子被迫选择了战争,在英国传教士的帮助下买来枪支,成立了沂河抗敌自卫团。这支由佃户、铁匠、羊倌、油坊伙计、地主少爷、俄国流亡贵族组成的抗日队伍,与南沂蒙县的共产党游击队,以及其他抗日武装一起,配合海军陆战队、国军第59军,开始了与日军的殊死之战……
有专家认为,南沂蒙县地主众多,小说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正是这些地主群像的塑造。它打破了五四以来地主阶级在作家笔下一味守旧、作恶多端的传统形象,真实的反映出一部分地主乡绅在那个时代的农村中作为精英阶层率先觉醒,接受新文化洗礼并奋勇抵抗外侮、保卫家园的精神和壮举。
常芳,女,山东临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小说《爱情史》、《桃花流水》,小说集《一日三餐》等。作品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上海文学》奖等。现居济南。据了解,常芳的父亲在十几岁时,每天负责记下鬼子的伙房出来挑多少担水,买多少粮食,然后报告给八路军,以此推算据点里鬼子的人数。作为一个临沂人,常芳自小就常听到这些关于抗战的零星历史。后来,她在长达七年的采访、阅读与思考中,力求接近历史,接近真相。
“我试图在写作中重新发现被时间遮蔽的这一切,要求自己描绘一幅真实的沂蒙山区的生活与变迁画卷,试着去‘理解’父老乡亲们面对革命和战争时的淳朴、犹疑与狡黠,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沂蒙山区,真实的抗日战争故事,真实的人性善恶美丑,真实的命运波谲云诡。”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