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成为孤本的《解放日报——临时刊》
1947年3月11日张协和记录的疏散携带物品及六匹骡马分工表
《解放日报》影印件(1-12册)
《解放日报》影印件合订本出版说明
《解放日报—临时刊》影印本
《解放日报—临时刊》出版前言1
《解放日报—临时刊》出版前言2
《解放日报—临时刊》扉页
《解放日报—临时刊》创刊号
《解放日报—临时刊》存世经过1
《解放日报—临时刊》存世经过2
2007年秋,我们参加“延安儿女联谊会”寻访团访问延安,临行前对父母张协和与姚毅夫妇遗存的延安时期历史资料、实物等进行了初步清理、拍照,编辑制作了文物收藏光盘并对部分原件进行复制,捐赠给了延安的相关部门。回京后我们系统进行了这批史料的分类整理,在仔细阅读部分内容后,发现资料反映出的实际情况与人们以往对那个时期的理解有着太大的距离。这些史料不仅能让大家看到以往人们所了解的精神上革命传统的“圣地”,更可看到人们了解不多的物质上经济繁荣的“特区”。以往对延安的研究多局限于政治、军事及思想、文化层面,父母保存下来的3000余件陕甘宁边区原始资料,让你能从更深层次了解到延安军民真实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实态及作为“陕甘宁特区” 环境下的具体经济运行状况,其中部分实物、资料也成为研究边区发展史和延安革命文物修复与重建的珍贵原始参考依据。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重庆谈判之“双十”协定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国共两党在中原地区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全面内战爆发。10月,胡宗南加紧准备进攻延安,当时毛泽东并不想放弃延安。11月3日,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处理与保存密件的指示》规定:除重要而机密的文件“指定专人妥善携带”,一般事务性文件“应即销毁”。延安各单位火速集中并销毁了数十万件各种资料文档。“仅中央秘书处就烧毁文件十几箱,机要处烧毁的电报达13355件。中共中央从苏区时期开始对保管收存档案历来非常重视,延安仅中央秘书处材料科集中保存的档案,就装了4窑洞,经过甄别整理,92箱档案被精简到64箱,中共中央珍贵档案文件准备第三次大转移”。11月11日,刘少奇在中央党校干部大会上作了撤离延安的动员。12月初,中央机关开始大规模疏散,《解放日报》的部分人员、设备也开始撤离。负责印刷的中央印刷厂分别在子长县魏家岔、冯家岔建立分厂。1947年初, 印刷总厂迁至魏家岔,延安作为分厂,仍坚持《解放日报》的印刷。
鲜为人知的是,为适应后方工作需要,1946年12月5日《解放日报》社在边区并行编辑出版了竖字刊头的《解放日报--临时刊》,从12月5日创刊至1947年2月10日停刊共发行编号为61期(实际出刊60期),形成了中国报刊史上罕有的同名双刊并行发刊的特殊局面。这段被遗忘的重大事件应重新写进延安《解放日报》的正史,以弥补此段在史学界缺失记载的历史。由于《解放日报--临时刊》已成为孤本,因而变得更为珍贵。
1947年2月,蒋介石飞抵西安,2月3日,美国驻延安联络组开始撤离。2月9日,胡宗南召开进攻延安作战会议,调集了39个旅,25万军队,而我军只有2万余人,兵力悬殊极大。2月21日,蒋介石强迫中共驻北平军调部叶剑英及随行人员返回延安。2728日,又通知中共驻京、沪、渝代表及眷属于3月5日前全部撤出。3月8日,延安新市场举行了保卫边区万人动员大会。
3月11日,驻延安美军联络组最后3人撤离7小时后,国民党飞机开始对延安实施轰炸。3月12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停止播音,转由瓦窑堡电台代替。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3月19日,胡宗南占领延安。3月29日,先后撤出延安的中央领导人在清涧县石咀驿附近的枣林沟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将中央一分为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坚持在陕北;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负责中央托管的工作。
随中央后梯队撤离的张协和就是在这种危机情况下,硬是用马拉、骡驮将2大箱整套《解放日报》、《解放日报--临时刊》和大量延安时期的各种历史资料与实物3000余件,横穿陕西、山西、河北运至山东淄博、青州、潍坊、济南、后带到北京。
现在我们见到的12册《解放日报》影印合订本(12册),就是50年代由中共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范离(延安撤退时任中央后梯队司令员)以张协和保存的《解放日报》为主并少量补配后,由人民出版社影印的(《解放日报--临时刊》因少量缺失而未编入),此报成为后人研究、了解延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活动等稀有的官方性重要文献。
国内现在有关延安的大量研究,许多均引自影印的《解放日报》合订本。如:陕甘宁边区银行纪念馆编著的《陕甘宁边区金融报道史料选》中收录的210篇文献中,就有190篇摘自影印的《解放日报》…而这些史料的留存更为我们研究边区早期实行“新民主主义”发展建设之方针及全国统一联合抗日的国情环境下,自然形成的“一国两制”社会形态提供了实据。
文革期间,1969年张协和被下放“五七”干校,为保护这批文物免遭厄运,他让大儿子张延生用平板三轮将整套《解放日报》、《解放日报--临时刊》原件送到几个博物馆都未被接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正在按“林副主席一号命令”准备疏散,东西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故报纸只好拉回来自家设法妥善保存。八十年代,张协和曾找人复印了全部临时刊,想寻找出版单位影印发行,未果。
这些历经辗转迁徙、历次运动、乃至十年文革中被分拆藏于多名亲属、部下、友人处才躲过劫难保存下来的文物,除《解放日报》外绝大部份均未与世人见面,其内容涉及领域广泛而细致,是研究延安时期史料中个人收藏者里不多见的。
为了让这些难得的文物充分发挥其史料价值并使延安精神得以全面传承,几年里我们与多家机构或单位商议过将这批资料面世的方式及方法,直到延安新闻纪念馆刘妮馆长的出现才使此事有了实质进展。她得知我们的意愿后,亲自与我们联系,相互交流意见后双方达成合作出版《解放日报--临时刊》的协议。刘馆长认真负责、主动实干的精神令我们十分感动,在我们双方的积极努力下,2014年底由陕西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解放日报--临时刊》影印本终于面世了。让父母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的文物能为延安发展和国家进步作贡献的愿望得以实现,我们也可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