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救“干人”祖孙,又一个四代人守护红军墓的故事
我们跟随中央红军长征的脚步,离开锦屏县河口乡瑶光村(瑶光寨),经过剑河、台江到黄平。
行驶路线:我们从锦屏县河口乡瑶光村出发,沿[S311]省道向西,往剑河县方向;先后经过南加、南寨到达柳川。因为[S311]省道柳川到剑河县城路段有塌方,只好向北绕行,到岑松镇上[G320]国道后向西到台江县城。参考路线如下(地名之间的数字km是两地之间行驶的大约公里数,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
锦屏县河口乡瑶光村[S311]7km→剑河县南加镇17km→南寨乡20km→过桥靠左行12km→九秀隧道4km→岔路口往柳川方向13km→柳川镇(上乡道往岑松方向)9km→柳堡27km→岑松收费口上[G60沪昆高速路]18km→剑河县城[G320]18km→台江县城文昌阁
红军足迹:红军长征两过锦屏、剑河、台江
1934年9月28日,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经过锦屏、剑河,进入台江县境内,在清水江北岸的冰洞寨宿营,并连夜赶搭浮桥。29日,红六军团渡过清水江,进占施洞。30日,出县境继续北上。
同年12月20日,中央红军左路先头部队红一军团二师六团由柳寨进抵南哨,随后占领剑河老县城(今柳川)。随后,红军主力陆续从河口过河,顺利走出锦屏,进入剑河县境。
同日,中央红军左路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红军总部由剑河县进入台江境内的大田角村,循交下、巫梭、脚交、掌下抵达台拱寨,中途分兵过李子、黄毛、交孟,绕老县城(今柳川)东北郊经养茂、水井寨,然后大部队在老县城会合。
12月22日,中央红军左路红一军团从剑河老县城出发,经中斗进抵上革东(当时归属台江县境)地区。中央红军右路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的一路,由剑河县进入台江县的掌架、革东、大稿午、八郎、宝贡(这些村寨,因三板溪电站建设需要,于2003年后划归剑河县管辖)、新寨、平兆、塘坝,最后抵达施洞镇;另一路由剑河县巫溜村进入台江县交汪、方召、歹忙、汪一、大稿午、八郎、宝贡、偏寨亦抵达施洞镇会合。
12月23日,左路红一军团离开上革东,渡过巴拉河,进抵偏寨。
中央红军左路大部队在老县城停留三天后,兵分两路继续北上(右路经梅影、桃赖、南省等10余个苗寨,左路经朗等、南兄、板凳等村),到老屯乡报效村会合,再分一路红军走良田、黄泡、棉花坪、南哨过清水江出剑河县境,另一路红军经洋桃、大塘、江边等村进入黄平县。
12月24日,中央红军左、右两路渡过清水江,出台江县境继续北上。
红军三过台江,在县境内停留十余天,我们离开锦屏县河口乡瑶光村,继续沿[S311]省道、伴随着清水河向西行驶,很快驶出锦屏县,进入剑河县境。虽说是省道,但[S311]的路况不怎么好,大段的路面破损,时速很难超过40公里,有时候时速仅10公里。
幸亏途中没有下雨,行驶没有太大麻烦。
特别是一部分道路是“临崖路”(即道路一侧靠近崖壁,另一侧则临河谷或山沟),路面狭窄,盘山弯折,会车是难度很高的,超车是要瞬间完成的。
道路伴随着清水河。由于三板溪水电站的蓄水作用,不时看到“高峡出平湖”,时不时地出现宽阔的水面。
我们到达柳川镇。柳川镇是剑河老县城,位于清水江南岸,当年筑有青石围墙,分有东南西北四道城门。国民党剑河县党部、县政府闻听红军已占领柳霁分县,便望风而逃,中央红军左路红一军团先头部队不战入城,随后中央主要领导在此驻扎3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驻地就在原先镇里的电影院那个地方。
我向当地人打听,才知道由于电站大坝建成蓄水后,老县城已被库水淹没,也许就在“高峡出平湖”那下面,如今的柳川镇是异地重建的,当年红军的遗迹遗址都已不复存在了。
我把车停在停车场上,有大客车司机看见我们车上“重走长征路”车旗,就主动过来告诉我,[S311]省道向西的路段塌方了,还让我看,公路上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有从西边来的车了,肯定一时半会的路还通不了。我们只好停车吃饭。在当地人的建议下,我们在“侗乡牛瘪馆”吃了一顿地方特色“牛瘪”餐。说实在的,吃“牛瘪”的时候,我有点戒心,吃起来就没有顾虑了,但如今我也记不起来什么味道了。
注:牛瘪,又被称为“百草汤”,是黔东南地区独特的一种食品,深受侗族苗族人民喜爱,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牛瘪”的制作工序复杂,人们将牛宰杀后,把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拿出来,挤出其中的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放入锅内文火慢熬,煮沸后将液体表面的泡沫过滤后食用。
在剑河,还有一则毛泽东和“干人”的感人故事——
毛主席救“干人”祖孙:
红军进入贵州后发现这里的穷人特别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这些“干人”一个个衣不蔽体,骨瘦如柴。毛主席随军行经剑河中都时,看见红军指战员们围在倒在路旁的一位老婆婆身旁,她怀里还抱着一个年幼的孩子,正值隆冬天气,他们仅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破单衣。毛泽东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听到这儿,毛泽东当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又叫警卫员从行李中取出被单、再拿了两袋干粮,连同毛线衣一起送给老婆婆。他蹲下来,亲切地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老人挣扎着坐起来连连作揖,对毛主席和红军战士说:“都衬免猛,修了外绞连”(苗语:恩人呀,谢谢你们的救命之恩)。她领着小孙子颤巍巍地走了,一边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
此事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第15页记:“行经剑河县附近某村落时,见路边有一老妇与一童子,身穿单衣,倒于路旁,气息尚存,询之,始知为本地农家妇,秋收之后,所获之谷米,尽交绅粮(地租),自己则终日乞食,今日气候骤寒,领袖毛泽东至,告以老妇所言,当时,毛即时从身上脱下毛线衣一件及行李中取出被单一件,援于老妇,并命人给以白米一斗,老妇则连连道谢含笑而去。”
这件毛线衣现存遵义会议纪念馆。
此时,[S311]省道离剑河县城(革东镇)仅20km了,但省道被泥石流阻断,我们只能改道尚未竣工的乡道向北,在满是碎石、泥坑的路面上,绕道行驶了40多公里。
正逢稻谷成熟季节,途中的梯田还是很漂亮的。
终于在岑松镇上了[G320]国道,我们赶紧向西到了剑河县城(革东镇),时值周六,政府机构休息,无处咨询,只好问路人可知道红军的标语在那里?结果自然可知。有路人说,在剑河烈士陵园里安葬着红军战士。
我们看看时间不早了,担心下班时间前若赶不到下一站会让我们扑空,我们即走高速路在下午5点前赶到了台江县城(台拱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