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此不远,是“书香第”,建于清光绪年间,三间二进二天井,双重檐出水,堂屋窗格为花窗,门前置练功石锁一对,后天井置防火缸。
往城里走,一片开阔的小广场(应该是镇子的中心广场),对着的是戏台,不知道是不是“古”的。这也是隆里文化站。让我们高兴的是,“隆里乡欢送新兵入伍仪式”的大红幅还挂在戏台上,隆里乡不缺好男儿!
戏台旁的主街道旁,汇集的是用优质杉木建造的木楼。
从戏台对着的小广场左转,是“蜈蚣街”,和戏台紧邻的白墙里,是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这应该是老宅,不收门票,但不是全天开放。街上的人告诉我们,那里有红军留下的东西。
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无人来开门,天降小雨,我们只好撤退。古城里的其他三个门,还有科甲第、关西第、指挥第、陈氏宗祠、陶家院、古井等等,一带而过。
一座祠堂的门联有“祖籍×闽侯”字样,垦屯戍边的先人中也有闽人,似乎又产生一份亲切和敬重感。
临出东门时,我到东门的一侧看了一眼老城墙。
游览了隆里古城,感觉有些遗憾,这里重视隆里古城的恢复和旅游开发,却没有很好地保留红军遗迹遗址,街面统一规划改造,使原先老街上的红军标语荡然无存,而且,古城里没有设立任何与红军遗迹遗址相关的标识,古城外立着的《红军长征过隆里简介》石碑是那么孤零零的。
据记载,红军在隆里所、王家榜、龙里司写下了许多反映军民团结一心打倒土豪翻身人民当家作主的标语。其中,写在龙里司村庵堂左侧板壁上的是:“红军是民众抗日的主力军!”还有一条写在龙里司杨氏宗祠右侧的砖墙上“打倒卖国汗(汉)奸的国民党”!在王家榜村罗成姣家门口两旁土墙上写了两条:一条是“打倒卖国的国民党!”一条是“红军是抗日的武装!”。不知所终啊!
对了,锦屏县已经被补划为革命老区县了。
离开隆里古城,我们放弃走高速公路,翻山越岭,专程去河口乡瑶光村寻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