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山区百姓的奉献功德无量,所以连上苍都保佑她逢凶化吉。接着,她给我们讲了一次死里逃生的情景,2001年12月21日她必须去临汾办一件急事,冬日路有积雪暗冰,山路急转弯多。车行进中又遇一个向右的急转弯,背阴处暗冰未化,车向山边滑去。司机脚踩刹车,使劲向右打方向盘,不料车横着向左冲去,左边是峭壁悬崖,司机已大惊失色••••••万分危急之时,只听得咔嚓一声,车停了下来。她与司机急忙下车一看,只见车撞到了一块一米多高的石碑,停车的地方距离悬崖只有一尺多远。
“我们俩站在悬崖边看了许久,惊魂才慢慢定了下来,只觉得双腿发软。好后怕呀,车如果再往前一尺,那明年的今天就是我们俩的祭日。”程炜这时虽然现出了幽默的笑容,但那是多么惊魂动魄的危险一幕啊!“我冲着石碑深深地磕了三个头,感谢它的救命之恩。这次大难不死,应该是平时我们做了好事感动了上苍,上苍保佑我们死里逃生。”是的,好人一生平安,倘若那次发生不测也许金圪塔村就不会快速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2002年1月13日,是金圪塔村通电的日子。这一天,省、市、县供电部门的领导来了,县、乡领导来了,山西电视台和临汾电视台的记者也来了,全村的乡亲们都来了,孩子们的嘻闹声、人们的欢笑声和噼哩啪啦的爆竹声响成一片,真是比过年还热闹。
程炜带着全村的人给支持通电的各级领导深深的鞠了三个躬后,深情地说:“有了电就有了光明,就把金圪塔和世界连起来了,我们要通过电视,多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下一步我们还要争取解决通讯问题,信息通了,才能把产品变成商品,才能把我们的农产品卖上个好价钱,我们才能早一天脱贫致富。”
从1875年法国巴黎北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电厂为附近照明供电,100多年来,电力早就遍及世界各地。在中国城市和大部分农村,用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金圪塔村因村子小,居住分散,直到2001年,还没能通上电。村里人祖辈沿用的照明方法是把蓖麻捣碎,再把布条放在里面点燃,微弱的火苗冒着黑烟,把窑洞和人的鼻子眼里都熏得黑黑的,老百姓多么盼望能把电早点通上。程炜经过多方联系,在各级电力部门的支持下,终于被批准列项,2001年9月26日开始施工,程炜又承担了大量的协调、后勤和接待工作,经过75天的艰苦努力,才终于盼来了这一天。
会一开完,村里人都飞快的往家里跑,看自家的灯亮了没有。
记者们翻山越岭去了十几家,拍下了许多感人的珍贵镜头:
在石墩家,他年近80岁的老父亲老泪纵横,激动地说:“没想到我活着还能看见通了电。”
在刘石稳家,记者正好看见他打开电视箱子,问:“电视是什么时候买的?”出乎意料,这位30多岁的汉子告诉记者:“9年了,我结婚的时候买的。” “没电你买电视干什么?” “结婚时媳妇家里要求买,没办法,只好买了,可是一直看不成,连箱子都没打开过,又怕受了潮,就拴在后面的大梁上,一拴就是9年。” “那你们是真正‘看’电视了。”记者调侃着说。 “那可不是,‘看’了9年都没打开过电视。”石稳无奈的摇了摇头。
打开电视一看,由于保护的好,电视没什么毛病,大家都很高兴,但得知当初花900多元钱买的电视现在才值200多元时,都觉得可惜了。可还能再说什么呢,因为没有电,才造成了这样的阴差阳错,正因为接通了电,才带来了大家由衷的喜悦。
记者们很感慨,写了篇大文章,登在《山西日报》头版头条上,标题就叫“中国金圪塔村通电了!”
村里人高兴地千恩万谢,问程炜:“你今年过年回家吗?”“回。”程炜回答。他们真诚地说:“要是不回去,过年我们大家给你磕头来。”程炜笑着摆手:“你们给我磕头,还不把我烧死呀。”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干了就行了,从没想过要图任何人的回报,这就是程炜的胸怀。
为了修路在这里要重重的写上一笔。1998年春天,当时的交通局局长高原生就带着局里的技术人员,亲自住在程炜的公司,协调着测量、设计、施工,仅用了几个月,就修成了一条长7公里、宽6至8米的土路。宽敞的土路,首先让人振奋,结束了金圪塔村道路不通的历史,然而毕竟是土路,1999年7月,一场暴雨,把道路冲成了1米多深的多条大水壕,腰子(两山之间用土垫起来的路当地叫腰子)上冲了两个十几米深的大坑,路面只有1米多宽,连平车都不敢过了。程炜无奈,只好雇了两个推土机,垫了半个多月才把两个腰子垫了起来,保证了金圪塔村、国营林场、花间村等700多口人的出行,仅这一次工程就花了45000块钱。路是年年要修,十几年来,程炜每年垫路,资金、精力投入可想而知。
程炜于是东奔西跑,几年下来终于有了结果:省交通厅给榆村到县城拨款648万元,榆村到金圪塔村拨款150万元。总共798万元。榆村到城里有原来的路基,而榆村到金圪塔村没有路基,要垫石子和白灰,路基要刮平、轧实,成本显然要比榆村那一段路修起来高的多。程炜怕有些人只为了挣钱而施工,路修不成个样子,她又多次找市交通局和大宁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请求批准让他们公司修这条路,就是想让有限的资金全用在修路上。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得到了临汾市交通局和大宁县委、县政府的认可,同意让程炜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修这条路。
可就在这时,大宁县交通局调整了交通局的领导班子,修路的事情一拖再拖,程炜情急之下,找到了当时的县长陈刚,把前后的经过跟陈县长汇报了一下,他听后,生气的一拍桌子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让乡里修,告诉他们,路,我大姐修,钱一分不能少,告诉他们这就是我的态度!”吃了陈县长的定心丸,程炜不再一趟一趟的跑城里了,她请了临汾市的修路工程师,做了规划、设计、和预算,和承包施工的签了合同,2006年6月18日,放了鞭炮,开始施工了。
工程进展顺利,装载机、推土机、刮路机、轧路机依次上来了,把弯路尽量改直,能取近路的决不转大弯,三个腰子垫宽了,刮、轧之后开始铺底层,石子、白灰拉上来了,修路的工地热气腾腾,机械、石子、白灰的费用、人工费、柴油、机油、汽油,由于天气耽误,到了10月底已经将一半的底层铺、轧好了,这时已经花了近40万元,年底干了活的机械、油款都要结账了,这其间程炜曾经多次找县交通局看是否能拨一部分款,县交通局始终说没钱。
时间到了2009年8月17日,几个外国朋友和香港的朋友三十多人要来二郎山,夏天的大雨已经把路全冲坏了,腰子上还有一个大坑,程炜的推土机已经卖了,今年路被破坏的程度,绝非人工可以修的,8月14日,程炜找到现任县长孙京明,谈了两个多小时,第二天孙县长就安排水利局安排了一辆装载机,修了一天,把路修的能走车了。
没想到,8月16日早上又下起了雨,程炜急的没办法,客人17日下午到,还好下午雨停了,程炜接到客人来的电话,说是轿车走到腰子上不走了,说是路滑,把客人全放到路上回去了。程炜只好让三轮去把客人的行李拉回来,让人先走着,然后用三轮一趟一趟的把客人接回来。
马上又到了红叶的季节,许多客人要来,摄影家们也要来,这条路该怎么办!
程炜忧心忡忡地说:“只有把榆村到城里的路铺好,这样就可以在各种媒体上宣传二郎山的旅游,否则内部建设再好,不敢宣传,因为一下雨,上来的人下不去,口碑一传,就把这个景点毁了。”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去年的十一黄金周,二郎山风景旅游区的游客日日爆满。更让人高兴的是,大宁县县委书记张越轶、县长孙京明已于10月6日着人开始修建这条12年来一直没有修通的7公里土路。之后,程炜又投入十几万元,兴建了从大宁到金圪塔村的8米宽的土路。
2003年,在程炜的攻关下,在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直接支持下,安装了移动信号塔,村民打起了手机,结束了方圆180平方公里没有手机信号的历史。
一开始,她觉得扶贫就是免费给农民帮助。
她花了1.2万元引进10吨高效脱毒马铃薯,要求农民免费种下后来年还10吨,因为没有任何约束,农民仅还了20斤。第二年她自己大面积培养天演速生杨赚了30万元,因此以每家一千条免费给了农民,花了3万。结果白给的苗不当回事,农民挖坑种下,却舍不得浇二担水,树苗全死了。接着她又花了4万多给农民们免费发放了4000棵核桃树与枣树。结果核桃活了,枣树死了。她这回一琢磨:“农民并不傻,知道核桃卖得出去,枣树卖不动。”
可见扶贫不是白给,否则,羊就白给了,扶贫的意义也就丧失了。
第一年,她将澳洲多塞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培养出4只羊,第二年30只,第三年100只,试验成功,然后将100只羊发给农户养,但不白给。条件是二年后交回两只羊羔,其余的羊羔与副产品归农民。这样农民每年养一头可获羊两三头,净利二三千多元。农民与村里签合同,放养期间如果羊死了,或偷卖,每头羊赔400元。怎么约束呢?村里把各户的退耕还林证收上来做押,违规没证。
现在农民要树苗,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或者农民投1元,程炜投3元供应农民树苗,或者各家通过修路获得树苗。
开发式扶贫是程炜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也正好符合大宁县委县政府“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可以说程炜的思维和大宁县委县政府的思路是不谋而和。
程炜扶贫公司在扶贫同时,开发二郎山风景旅游区,筹办中国知青博物馆,做到了自负盈亏。私人出资做扶贫,而且亲力亲为,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第一人。如今的二郎山,青翠满山,大宁红叶在她的开发下,业已绚烂出一片独特的景致,而周边十几个村子在她开发式扶贫的模式下,渐渐行走在了通往致富的道路上。
这里的山山水水渐渐的变得美好起来,现如今的金圪塔村正在并村移民,村民们用上了手机,家里有了摩托车、小四轮、电视机、DVD,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打个电话再也不用往返百十里路奔波了,牲口有了病,再不用眼巴巴的看着牲口死去了,农副产品电话互相一联系价钱就说妥了,山里人更多的了解了山外的大世界。
燃烧的人生
在她布置的知青展览室墙壁上,挂着这样一张照片:一道山梁的土坡上,一座四面用土坯垒起当墙,几根树枝做梁,盖以一块塑料布为顶,挂着一块花布为门的房子。这竟是“程炜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创建后程炜的第一个“家”。男职工住的土窑洞里曾经进去过野猪和毒蛇,幸好,这些“客人”没有光顾她的家。
现在程炜扶贫开发公司的驻地像一个放大了的山区农家小院,宽敞又整洁,古朴又现代,像一处浓缩了的世外桃源,自然而平和,恬淡而宁静。
窑洞前一溜儿30棵西凤莲花儿开的火红,每株花周围是方方整整的草皮拱护。院子东边,是三行列兵般排列的杏树、梨树和桃树,枝叶繁茂,浓绿一片。大院北面,又是一个院落,坐北朝南建了八间大平房,安装的铝合金门窗是现代时兴的那种。院中间的花池里,冬青树修剪的整齐划一,一棵白玉兰树挂着洁白的花儿,散发着扑鼻的香味,靠沟的院边上,是一排挺拔的杨树和一排起防护墙作用的“马茹茹”。“马茹茹”带刺,长在山里,春天开满黄色的小花,像玫瑰一样花香四溢,秋天上面挂着一串串、一嘟嘟的果实,象小红灯笼一样耀眼。平房的东面是一个蔬菜大棚和一片菜地,供应着这里人们的四季蔬菜。
北房的墙上,挂着“山西省教育基地”、“临汾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德育基地”、“北京市朝阳区青年教师成才林基地”等牌匾,显示着这块地方的教育意义。
17年来,程炜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每天迎着晨光实干,从不面对朝霞幻想,为了这里的百姓,一步一个脚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
47岁是一个女人成熟、享受的年华。年轻时程炜便是一位漂亮姑娘,浓眉下一双大眼睛,眼光里蕴含着一种聪明和智慧,身材高挑,典型的运动员体型。47岁的她,风韵依存,只是更增添了一些坚毅、干练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她是一位具有中华传统妇德的女性。丈夫多年在深圳、尼日利亚工作,她一人支撑着家庭事务,送女儿进幼儿园上小学,伺候年迈的公公。女儿小时的衣服,包括复杂的百褶裙都是她亲手制作。她烧得一手好菜,平常的材料,经她一捣鼓便成为一盘美味佳肴。此外,还得经常回娘家照顾年迈的母亲。这一些丝毫未影响她工作上的积极上进。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又是一位工作狂,能吃苦、能钻研,从不甘落后。
她的性格里同时又透现着一种男子汉的粗犷气质,她的嗓音属于男中音,她喜欢唱歌,但永远只能唱男声;她爱运动,篮球、乒乓球是一把好手;她抽烟喝酒,闲时打打麻将以娱其心;她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不畏强暴,有人对她不仁,三忍无效她就会重力回击。有一次,她为村里出差办事,在长途汽车上小偷将她装有三万元的密码箱偷了,她发现后,叼着一支烟忿然而起:“哪个混蛋拿了我的箱子,也不打听一下老子他妈的是谁,竟敢太岁头上动土?你把箱子悄悄给我放下,不然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她的气势和霸气把小偷镇住了,后来在一个空位上找到了装钱的箱子。
有人称她是“女汉子”, 她说:“我不喜欢这样的称呼,其实我是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温柔女人,只不过在一定情况下用一下男人的粗野对付特殊情况。”在我们与她相处的过程中,感觉的确如此,但是,她性格中蕴含的那股男人的气质却又与一般女人不同。一个人不能创造历史,但历史因她的点缀而生辉;一个人不能扭转乾坤,但周围的环境因她的存在而受到感染。
程炜的事迹从中央、北京到山西省、临汾市县许多媒体做过宣传报道。面对褒扬她始终淡然处之,她平静地对我们说:“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已经荣辱不惊了,自己要有主见、毅力,干好自己想干的事儿。人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夹着尾巴做人,兴旺的时候不张扬,不傲慢;跌入低谷的时候不气馁,不自卑,要寻找新的起点。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平常心态。”
而今迈步重头越
我们来到程炜开发扶贫公司的场地里,见满场排满了那种阔口大肚的瓮缸。一打听才知道,公司已开发出自己的产品,苹果醋和苹果山楂酒。一到秋天满山的苹果山楂红红点点,加工为醋和果酒,味美可口,醇香宜人。程炜介绍说,他们的产品绝对不放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纯正的绿色饮品,销量供不应求。程炜介绍他们的产品时显得十分自豪,她说:“我们正在寻求合作者,第一原料可就近获取,第二我们有自己的土地扩建厂房,将来扩大产量后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吃饭间,她拿出苹果醋和苹果山楂酒让我们品尝,确实味道纯正,浓郁芳香。我们离开时各带了一箱,回来让朋友们品尝众人异口同声称道说,从来没有喝过这样纯正甘甜的果酒和饮料。
晚上,我们就在他们公司的窑洞宾馆休息。房间内干净整洁,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洗手间热水24小时供应。白天,举头仰望蓝天白云,远眺绿树青山;晚上,一轮明月朗照,光茫分外耀眼。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也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春天山花遍野,夏天凉爽宜人,秋天果实累累,冬天皑皑白雪如神话世界。程炜兴奋地告诉我们,将来二郎山自然风景区开发后这里会非常热闹。
说到今后,程伟坚定说:她要开发二郎山。二郎山位于大宁县西南,金圪塔村就在二郎山脚下。山林面积100平方公里,并与吉县国家森林公园人祖山接壤。二郎山绿色植被百分之八十以上,有原始森林,天然杂木林,人工油松林。春天梨花、杏花、丁香、连翘漫山遍野,香气袭人;秋天层林红叶尽染,其景十分壮观。野生动物有褐马鸡、麋鹿、山猪、野山羊、野鸡野兔等。还有一大片恐龙蛋的化石群。自然景观绮丽,人文景观繁多。周朝的古庙遗址,明朝的十八罗汉洞,二郎庙,阎锡山时期的碉堡群等移步即是,神话传说生动感人。
她要修建大宁县城至二郎山的旅游公路,修建二郎山至吉县人祖山的路,使二郎山同壶口、克难坡形成一条旅游环线;建高空索道,让游客能上到二郎山的高峰桦木山;重修神龙庙、二郎庙和十八罗汉洞三座古庙;修建旅游宾馆、停车场、厕所、特色小亭等。建成独具特色的二郎山风景旅游区。给大宁留下一个可以永续利用的致富产业。
继续绿化荒山。每年再植树5000株,让这里的荒山都种上树,留下一片绿,改善小气候。
建立知青博物馆。开展纪念毛主席发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40周年系列活动,建立“中国知识青年联谊会”,出版《中国知青》系列丛书(三部),拍摄《中国知青》专题片,建立《中国知青》网站。为抢救那段难忘的历史,为割舍不下的那段知青情缘。
“热情中的冷静让人清醒,冷静中的热情使人执着。”
程炜说:“我已经60多岁了,想再用10年时间,为大宁人民办成这几件事。”
程炜接着说:“这里,真正的美在我死后,富在我走后。”
她做的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这黄土地上的乡亲们离贫'穷远一点,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步步走的是道路,一天天过的是日子,7千个日日夜夜,程炜以大山为伴,为乡亲们设计着未来。她本可以北京街头任何一个人那样生活,安详地工作、洗衣、煮饭,安逸地度过一生,但关注着更多的人,想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她在实现自己不同寻常的的人生价值。
她不是星星,却用星星般的光明,播撒点点光辉,温暖冷寂的苍穹。她不是伟人,却用伟大的爱去爱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
60多岁的女人,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沧桑,看惯了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就有了一颗平常心。知道生命如歌,懂得宠辱不惊。韵味变得醇厚、浓重,充满质感。程炜所经历的一切,一点一点地写在她的脸上,她的美丽和美德已经浸在她的骨子里。她健壮的身姿,睿智的眼神,自信的笑容,不凡的谈吐,依然散发着慑人的魅力,透露出迷人的气质。
她没有沉浸在掌声中,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她还在放飞着自己的心灵,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继续着自己的苦旅!她不仅仅是农民,关乎农村的还有离开舒适的城市,含辛茹苦如布道者一样的城里人。
清华大学毕业,女人,来自北京。这些扎眼的字眼,和程炜的名字一起,牢牢地钉在山西大宁县金圪塔村海拔1400米的荒山顶上。她以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令人不解的行动和坚持,向正在发展的历史和将来的历史,书写不容篡改和任何苍白修饰的章节。
她的人生一直在燃烧着!
美丽的二郎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