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凤县老县城——凤州村,询问了多人,没有得到红军在此的准确信息,得知正在修建大型纪念馆,至于纪念馆是“革命纪念馆”还是“红色纪念馆”,无法得到准确答案,反正修起来就好。据说,纪念馆的展示将分为七个部分。


1935年8月1日,红二十五军休整并庆祝“八一”建军节,8月2日晚间到达灵官殿(村),由陕甘交界的陕西双石铺(今陕西凤县县城)向甘肃两当境内前进,兵分二路从百崖沟、祖师山、贯沟、刘坪一带包围了甘肃两当县城。两当县是红二十五军长征进入甘肃的第一站。
红军长征曾两次到过陕西双石铺、甘肃两当县城这里。两当县城既是红二十五军长征进入甘肃的第一站,也是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六军团)长征时驻留过的县城。1935年8月3日,红二十五军以手枪团和军部交通队一部化装潜入甘肃两当县城,配合先头部队攻占该城,俘敌保安队副队长乔玉良以下数十名。1936年9月18日凌晨,红二方面军六军先头部队爬上城墙俘虏了西城门的敌人哨兵,未发一枪,占领了两当县城,俘虏了敌保安队全部士兵,仅几个队长因在家中而逃脱。红六军军部和十八师一部住在两当县城,军政治部住在国民党县党部(现城关小学)。红六军占领两当县城后,于19日占领双石铺,于20日攻打凤县城未克,邃于24日撤回两当县城。
我们去陇南市两当县城前先到达金洞乡,我那盖有近三百个印章的队旗也是受到乡政府年轻的公务员们的赞赏,一起拉着我持旗帜合影。

我们寻到两当县城城关小学,校内有文庙。

文庙单独有一个小院子,是受到专门保护的。文庙门前的石碑有“红二方面军营政治部旧址”的(我觉得这个碑题不对头),却没有红二十五军的。


文庙旁的侧柏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它见证了红军长征两次来两当。第一次,1935年8月3日,红二十五军长征攻占两当县城,军部设在东街小学。第二次,1936年9月18日凌晨,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六军团)占领两当县城,军部和第十八师一部住在两当县城,军政治部住在国民党县党部(现城关小学),其余部队继续向东行进。
县委史志办的同志肯定地告诉我们,红二十五军长征时的军部驻地东关小学,如今是县城里的阳光大厦。我们按照他们的指点,来到昔日东关小学的所在地——阳光大厦,今非昔比!


县委史志办的同志还说,红军当年在两当县城东、西、北三条街道书写了“红军保护邮政、学校”、“一切权力属于苏维埃”、“苏维埃万岁”“欢迎国民党爱国人士共同抗日”等标语。可惜这些标语都已无存。
红二十五军在两当县城里的一件重要事情是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县城里有叔侄俩开的照相馆,于是红二十五军领导人在此照相。下图为其中一幅照片(在各地的展览馆、陈列馆中出镜率极高)——前排左起吴焕先、郭述申、徐海东、戴季英、赵凌波,后排为他们的警卫员。

红二十五军在两当县城里还有一件重要事情是确定主力继续北上后,留下鄂豫陕特委和红七十四师,在郑位三、陈先瑞的指挥下坚持鄂豫陕根据地的游击斗争。
现在两当县城最有名的红色遗址是“两当兵变”的。“两当兵变”也称为两当起义。1931年,许天洁、刘林圃、习仲勋等人受中共组织委派到驻防凤县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警备第三旅第二团开展兵运工作,得到李特生、李秉荣、吕剑人等中共地下党员配合,在经过充分的思想动员和周密策划后,于1932年4月2日零时,趁一营(习仲勋任中共营党委书记,公开职务是二连特务长,全营中共党员30余人)换防到两当县城之机,举行了两当起义,拉出了二百多人的革命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不幸的是,起义部队在向刘志丹率领的大部队会合途中与当地大土匪王结子的队伍遭遇,经过激战,终因寡不敌众,部队溃散,兵变失败。失败后,起义部队领导人许天洁、吕剑人等被抓去坐牢,习仲勋、刘林圃等因离队外出侦察而幸免。
在县政府门前有小广场和“两当兵变遗址”纪念碑。

在这个“两当兵变遗址”纪念碑所对着的是老南街。

街上有“两当兵变旧址”说明牌。(其中文字“起义部队200余人”,与“两当兵变纪念馆”中展板上的“兵变部队300余人迅速撤离两当县城”有不同。)

街里还有“两当兵变旧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