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平县城东关塔全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岩寺塔,当地人俗称东关塔
宝岩寺塔简介
汤恩伯为陆军预备第十一师阵亡(西平战役)烈士的题词---铁血忠魂
残存的“阵亡将士公墓”碑
时任国民党西平县长朱国衡的题词“浩气长存”碑
应该是“民族英雄”的残碑
中红网河南郑州2014年9月3日电(温新建)201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为隆重纪念这一胜利节日,我国还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河南的彭雪枫纪念馆、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被列入了名录中。
作为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西平县抗日纪念设施不能被遗忘,我们可喜地看到更多的热爱和平,不忘历史的人们自发地不停歇地组织修缮、维护这些抗日纪念设施,更期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摈弃偏见,着眼于国家利益、民族关切,烈士慰藉,像距离西平县不远的日军漯河受降亭复建功德无量一样,西平县抗日烈士纪念塔能得到更好地保护,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原西平县抗日烈士纪念塔:1941年1月28日,驻防西平的国民革命军陆军预备军十一师前卫连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激烈战斗,激战两昼夜,后因援军受堵,前卫连四面受敌,伤亡惨重,但抗日战士斗志不减,与敌血肉相后搏,终因敌众寡,连长等128名官兵全部为国捐躯。战后,人民群众眼含热泪从战场上抬回遗体,葬于西平县城东关塔南30米处。
1941年春,为了表彰烈士们的功绩,根据各界人士的要求,时任县长朱国衡指令由民众教育馆馆员寇先锋设计,县自卫队承建“陆军预备第十一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纪念塔位于西平县城东关塔南侧,抗日烈士纪念塔高约5米,下为台阶状塔座、座高1米,最下一级周长12米,青砖垒砌,石灰砌缝,塔身四周立碑四通,塔上部高约1米,尖顶、塔前左右各竖碑一通。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陆军预备第十一师师长蒋当翊、西平县长朱国衡分别为阵亡将士题词,题词刻在石碑上,竖立在“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在“文革”时被推倒。现残存纪念碑分别是“陆军预备第十一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陆军预备第十一师豫南会战阵亡官兵公墓纪念”碑、“铁血忠魂”碑(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题词,汤恩伯于1941年1、2月间参加豫南会战,重创日军。会战结束后,华北日军对汤恩伯衔恨甚深,以汤恩伯部为天字第一号大敌)、“浩气长存”碑、“民族英雄”碑等。
陆军预备第十一师师长蒋当翊撰写的碑文 :“在民族独立解放战争中,师于民国卅年一月二十八日,以遂平为警戒地区、西平为防御地区,与大举北犯之敌激战两昼夜,血肉相博,山川震眩。我战士精忠为国,前仆后继,壮烈牺牲者百余人,伤者五百余人,敌则倍之,并毙敌首一,挫其锋锐,获致相当战果。因遂西北决战境地,为贯彻我方企图,计于初步任务达成后,即奉命主力西移,击其侧背,施行歼灭战,敌所以奔溃之速者。在此豫南会战既竟,念我阵亡官兵,蹈汤火赴死难,尸填壑沟,血流川渠,杀身舍生实成仁而取义也。呜呼!英灵浩荡,正气磅礴,追维壮烈,不禁泪下。爰建公墓,皈依忠魂。用镌贞珉以垂千古。”
知识链接:
豫南会战——1941年(民国三十年)1月至2月,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5战 区部队在河南省南部地区对日军第1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是年1月,日军为消灭豫南地区 中国第5战区主力部队,以华中派遣军第11军为主,在华北方面 军一部配合下发动了豫南战役。中国部队第5战区参战部队在司 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展开防御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