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朴油画《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领导人塑像
黎冰鸿油画《南昌起义》
“八一精神”内涵论证会现场
发生在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拉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大幕,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先河,诞生了人民军队,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本世纪伊始,新华通讯社将南昌起义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20件大事之一。 在建军87周年之际,经过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几经探讨和论证,对产生于南昌起义这一伟大革命实践的“八一精神”的内涵表述,初步达成共识:“听党指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 短短四句话、16个字,是对87年前那场浴血荣光历史的经典浓缩和有力概括,也是多年来以八一精神研究会为代表的一大批热心并专注于党史、军史研究宣传的机构、单位和个人的心血结晶与可喜收获。
一、情系“八一精神”: 成立学术团体 担当研究重任 要讲八一精神内涵的表述与形成经过,先得从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说起。 这是一个自发的纯粹的社会公益性群众团体。办公地点设在南昌警备区一栋简朴楼房里。2010年,也是这么一个骄阳似火、热浪翻滚的酷暑,几位有着浓烈八一情怀与部队情结的退役军官和地方党政干部,在思想交流和叙情话旧中达成共识:利用南昌起义发源地这样一个人无我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与地域优势,成立一个民间的学术团体,搭建一个专门研究和宣传南昌起义历史的平台,为传播和弘扬八一精神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和平年代有过战争经历的江西省委原常委、省军区原司令员冯金茂欣然出任八一精神研究会会长。他告诉记者,成立这个组织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研究南昌起义历史和发掘八一精神,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让八一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八一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是我们这些身居英雄城的老同志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司令员带有江浙口音的话语,透出一份坚定与执著。 直接以“八一精神研究会”命名,自觉担当起研究八一精神的历史重任。成立4年来,研究会在南昌市委、市政府和南昌警备区的关心和支持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围绕学习、研究、宣传和弘扬八一精神这一中心而运转,逐渐形成了以开展理论研讨,创办会刊、网站、艺术团,举办红色讲坛、红色培训等为主要方式的研究方向。而不断深入地探讨研究八一精神的科学定位、本质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是研究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研究会很大一部分的时间、精力是用在对八一精神内涵的提炼、挖掘、整理和文字表述的归纳、概括与推敲上。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28年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创建新中国的伟大实践和光辉历程中,业已形成并提炼出了中国革命的系列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太行精神、红岩精神、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 在我们江西,“三大摇篮”中的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均在前些年相继呈现,唯独没有以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起义为标志的“八一精神”形成权威的表述。这常令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的同志夜不能寐、寝食难安。 “南昌起义是我党武装革命的开端,八一精神便是我党我军革命精神的先导。没有‘八一精神’的江西红色精神是不丰满的,同样,不将‘八一精神’纳入其中,中国的革命精神也是不完整的。”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执行会长,南昌市委原常委、原南昌军分区司令员周根保介绍,这几年来研究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在为宣传“八一精神”及其内涵表述与文字提炼而忙碌,除了埋头于书斋搞研究,还不断地走出去宣讲传播并在社会上奔走呼吁,希望让更多的人熟悉南昌起义历史,了解八一精神精髓。“‘八一精神’的表述一天不确定下来,我们在研究会就一天坐立不安哪!”这位当年八一广场改扩建工程的副总指挥坦陈心声。 作为一个自身没有任何盈利和收入的民间组织,研究会经费缺乏、人手紧张,所遇到的困难很多,但他们没有退却和畏惧,而是不断地从南昌起义的先辈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化为工作的动力,脚踏实地,不计名利,用殚精竭虑来形容也不为过。 记者从研究会的工作日志和网站上看到,该会扎实推进“三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教育,每年都要举办多场以八一精神为主题的理论研讨或与之相关的主题宣讲。2014年初,该会出版了27万字的《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研究》论文集,汇集了研究会理论顾问和理论骨干的重要论文33篇,展示了研究会成立以来,在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的累累硕果。
二、发掘“八一精神”: 提炼文字内涵 形成初步定义 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事件。这早有定论。毫无疑问,产生于南昌起义这一伟大革命实践的八一精神,应该说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精神宝库中的瑰宝。 周根保翻开一本研究会的会刊,上面一段醒目文字映入记者的眼帘:“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 这是2007年建军八十周年前夕,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42次集体学习时,对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作的一个全新评价。 每每提起胡总书记的这段话,周根保都很激动和欣慰,“这不仅是对南昌起义历史地位作了公正、科学的定位,也为我们研究和弘扬八一精神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所以每当在研究工作中碰到困难、遇到问题、受到挫折时,周根保和研究会的同志们总是以胡总书记的话勉励自己、激励自己。 针对少数人对八一精神持否认态度,说什么南昌起义只有几天时间,哪有什么精神?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周根保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实际上,从九江第一次会议南昌起义的提出,到朱毛井冈山会师,应该是二百七十多天,南昌起义经历了胜利—挫折—成功的‘苦难辉煌’。” 还有人认为,井冈山精神已经涵盖了八一精神,没有必要再提八一精神。“这也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是对历史的误读!”周根保就此分析道,从时间上看,南昌起义在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确立在后;从核心人物看,南昌起义前期是周恩来,后期是朱德;井冈山斗争,前期是毛泽东,后期是“朱毛”。从所起的作用看,在南昌起义之前,中国革命处于一片迷茫。毛泽东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时曾说 “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是南昌起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武装斗争的大方向,也正因为南昌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使井冈山根据地的革命力量得到加强,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由此不难看出,南昌起义及南昌起义军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红旗没有倒,队伍没有散,火种没有灭!我以为这是南昌起义最伟大、最成功、最了不起的地方”。每谈及此,周根保都倍感振奋,为了澄清社会上少数人的模糊认识,他也愈加感到尽快提炼形成“八一精神”内涵表述的紧迫与重要。 应该说,人们对“八一精神”的关注和研究还是比较多的。近几年来,出现在党史、军史相关论著、论文与网站上,对“八一精神”的表述有20多种,为后来遴选、比较和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正式表述方案并进行论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3年,研究会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专家学者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了初步的表述方案,将“八一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为“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刚强毅力,为民奋斗的献身精神”。与此同时,作为研究、宣传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专门机构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运用自身独有的资源优势,组织起专门的理论研究队伍,与八一精神研究会奋战在同一条战线,为“八一精神”的文字表述作不懈努力,并且提出了一套足以与八一精神研究会方案相互印证的高质量方案。 革命精神的提炼,是一项非常严肃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出于慎重起见,就具体的“八一精神”文字表述,研究会负责人还多次前往北京拜访专家学者倾听意见,征求建议。 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南昌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长,省司法厅原巡视员吴根水,主管研究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他充分利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的人脉资源,为研究会广聚各方面的、特别是理论研究方面的人才;为了广泛、深入地宣传八一精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八一精神的知晓率,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他以满腔的热情,精心安排,把“三进”活动具体落实到一个个机关、院校、企事业单位。他向记者介绍,就在今年7月下旬的南昌论证会召开之前,研究会执行会长周根保和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徐兆麟,于5月17日和7月13日,带着研究会和八一起义纪念馆初步形成的三套方案两赴北京,邀请部分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和研究会的顾问等进行座谈,共同商讨八一精神内涵文字表述的方案。根据专家学者们提出的提炼八一精神内涵,要遵循“个性鲜明、历史真实、形态成熟、语境合理”等原则,要兼具时代性、传承性、理论性、权威性、简短性于一体等建议,研究会又对八一精神的文字表述作了进一步的推敲和认定,使之更为简洁精炼,朗朗上口,好懂易记。
三、论证“八一精神”: 专家学者热议 基本达成共识 盛夏的南昌高温酷暑,而比天气更加炽热的是专家、学者们滚烫的心与浓烈的情。7月26日,来自中央和地方的十几位党史军史专家与学者,相聚在87年前共产党人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加“八一精神”内涵表述论证会。 回顾当年惊天动地、改写中国革命史的红色暴动,热议起义军将士用信念、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八一精神之内涵,这些在业界享有声望的重量级专家、学者心潮起伏,热血奔涌,激情飞扬。 “南昌八一起义缔造了人民军队,孕育了八一精神。八一精神是我军革命精神的源头,它起着一种‘酵母’作用。” 开国将军汪少川之子、国防大学原军队指挥教研室主任汪江淮少将的一席话在会场上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 会期仅有半天,却开得很热烈。南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曾光辉主持论证会并讲话。南昌市委常委、南昌警备区政委夏一军致辞,江西省委原常委、省军区原司令员,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会长冯金茂莅临会议,倾听专家学者发言并作总结讲话。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南昌起义孵化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八一精神”富有时代内涵,研究传承“八一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八一精神”内涵作全面、科学、严谨的表述非常重要和必要。关于“八一精神”的内涵表述,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已是英雄所见略同,现在“八一精神”提炼推出的时机与条件已成熟,要尽早达成共识,争取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及中央领导的认可。 专家学者对提交讨论的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提供的“听党指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听党指挥,高举义旗,救国为民,不屈不挠”和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提供的“听党指挥,坚定信念,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这三个“八一精神”内涵表述的方案展开了热烈讨论,对方案实质表示认同,认为总体精神基本一致,表述方式大体相似。相同的部份,都是能够成立的,不同的部份,有的可以合并,有的可以代替。综合比较,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提出的第一个方案,更能精炼地反映八一精神的本质特征。与此同时,与会专家学者还就个人的理解、认识与感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八一精神”内涵的表述,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富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 提炼革命精神内涵的表述方式,需要把尊重历史与着眼现实指导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注意吸收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已经认可的习惯表述方法,还要注意避免与其它革命精神表述的雷同,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经过进一步探讨,在吸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有关方面对“八一精神”内涵表述初步达成以下认识:“听党指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 在八一精神研究会执行会长周根保看来,这四句话是一个整体,听党指挥是八一精神的灵魂,敢为人先是八一精神的基石,百折不挠是八一精神的特色,为民奋斗是八一精神的核心。 他认为:第一,南昌起义军的英雄事迹,留给后人最深刻的记忆,是起义领导人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第二,南昌起义的伟大壮举,对我们最大的感召力是起义的英雄们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第三,南昌起义军历经艰险,展现在我们面前最为鲜明的特色,是起义军将士在失败和挫折面前,表现出的百折不挠的刚强毅力;第四,纵观南昌起义的全过程,我们找到了奇迹的真正原因是为民奋斗的献身精神。 对于论证会上有专家提出“坚定信念”应是“八一精神”中最重要的因素,周根保表示,“听党指挥”中含有“坚定信念”成分在内,所以没有必要将其单独拉出来,加之“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中均有“坚定信念”这一条,再使用就显得雷同。至于有专家提出用“忠诚于党”替换“听党指挥”,周根保认为,当时参加起义的部队主要是贺龙、叶挺的部队,即国民革命军,都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是共产党一声令下,他们召之即来,铁心跟着共产党走,因此用“听党指挥”更符合当时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