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宇同志永垂不朽——1958年2月23日,毛泽东赠送给杨靖宇的挽联。
1985年9月26日,邓小平为杨靖宇纪念碑题写碑文。
党中央在杨靖宇公祭安葬大会上的悼词原文发表于1958年2月24日《人民日报》。这个悼词是由杨尚昆、胡乔木、周保中主持起草的,其中“伟大的战士”一词,在当时是只有政治局委员逝世后才能使用的赞誉。
中共中央在杨靖宇同志公祭安葬大会上的悼词(一九五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今天,我们来为十八年前为国牺牲的杨靖宇同志安葬,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悼念!
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的胜利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一方面有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一方面有勾结外国帝国主义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是非常艰难的。东北抗日联军当时面对着中国民族最凶恶的敌人——日本侵略者,处境十分困难,但是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到底,充分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民族在任何敌人面前,在任何困难面前绝不低头的伟大精神。在这场斗争中,许多共产党人和许多爱国志士流尽了他们的鲜血,付出了他们的生命。杨靖宇同志就是在斗争中英勇牺牲了的一个伟大的战士。我们今天来纪念杨靖宇同志,也就是纪念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光荣牺牲了的一切革命战士。
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的一个部分。大家都记得,在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叛变了革命的时候,中国人民面前笼罩着一片黑暗。这时,只有中国共产党高举着革命的旗帜,向全国人民指出了前进的道路,率领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卖国的、反人民的国民党统治把中国的事情越搞越糟。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东北实行武装侵占。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所谓不抵抗政策,听任日本侵略者占领整个东北,并且把它的侵略势力向华北和全国发展。这时,也只有中国共产党站到了抗日斗争的最前线。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命令东北地区的党组织坚持抗日斗争,并且派遣了许多优秀党员到东北地区来工作,杨靖宇同志是其中的一个。杨靖宇同志和东北地区领导抗日游击战争的其他共产党人坚决执行党的方针,他们和东北各族人民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并且团结了一切爱国的力量,在党中央领导下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给了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
参加当时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还有许多朝鲜同志。在共同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后来又在共同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在斗争中长期发展起来的友谊是最巩固的、最可宝贵的友谊。
杨靖宇同志的英勇奋斗的一生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他对革命最坚决最勇敢,任何困难不能把他压倒。他对党是最忠实的,时时刻刻都尊重党的组织和党的纪律,他热爱人民,和人民真正打成一片,他善于团结群众,能够把各族人民为共同的事业而团结在一起。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杨靖宇同志牺牲以后的十八年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六亿人民,不但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而且已经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正在进行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数的革命先烈在艰难的斗争中毫不踌躇地付出了他们的生命,这就是因为他们深信他们的牺牲能够为后人开辟出一条通向无限幸福的大道。现在我们来纪念他们,就应当用同样的革命毅力,用同样的刻苦奋斗的精神,来把我国的建设事业迅速地向前推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
伟大的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东北抗日联军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在杨靖宇治丧工作中,党中央除按照政治局委员规格准备悼词外,还成立了公祭安葬委员会,在杨尚昆、胡乔木、周保中主持下,起草了一篇长达万余字的《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参加起草的还有中央档案馆馆长曾三,抗联老战士冯仲云、李范五、韩光、伊峻山,原满洲省委书记何成湘、原满洲省委组织部长杨一辰等。他们都在原稿上作了大量亲笔改定。1957年12月22日,党中央授权周保中最后定稿。《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原文载于《吉林文史资料》第24辑。
自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由党中央主持起草生平的先烈,全党只有两人,一是瞿秋白,1955年6月18日,陆定一代表党中央在瞿秋白葬礼上宣读了瞿秋白生平报告,另一个就是杨靖宇。
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杨靖宇同志,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26日(注:实际为2月13日)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在做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1932年赴东北巡视时,组织上决定改名杨靖宇。1940年2月23日,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光荣殉国。
靖宇同志少孤,家境贫寒,七岁入学,成绩甚好,很受同学及师友赞誉。少年时见军阀混战,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深感不平,常在文章中表示愿以人民解放事业为终身职志。
1923年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时值“五四”运动末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靖宇同志深受影响,爱读中共中央指导下出版的《向导》和《新青年》及其他革命书刊,探讨马克思列宁主义。1925年6月,在“五卅运动”影响下,参加了反帝斗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每逢休假,在团组织的指导下,回乡组织农民夜校,任教员,向农民进行革命教育,为后来确山的农民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进驻武汉,靖宇同志接受中共党支部的指示,离校回到确山、信阳等地,组织农民运动,发动京汉铁路沿线工人,不断袭击和破坏敌人后方交通运输。1927年4月5日,确山10万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举行起义,靖宇同志指挥农民,手持大刀长矛,高举红旗,激战四昼夜,攻占了确山县城,活捉了反动县长,打死反动军警200余名,夺取了武器,装备了自己。这一行动声援了北伐军向河南的进军。
1927年5月,靖宇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四一二”叛变和武汉汪精卫集团“七一五”叛变,中国人民大革命遭到了失败。豫南国民党反动分子,勾结军阀包围确山县城,企图消灭革命的农民武装。靖宇同志率众冲出,深入豫东南广大农村,在刘店发动了秋收起义,并组织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鄂豫皖别动大队,任大队长。在确山、汝南、信阳、罗山等县开展活动,打击土豪劣绅,没收钱粮,救济贫民,震撼了该地区的反动统治,为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年底,靖宇同志在战斗中腿部负伤,短时间曾离队治疗。1928年1月,伤未痊愈即归队,率领所部和其他的农民起义军在四望山汇合,建立了游击根据地,任豫南特委书记。同年秋,靖宇同志被党调至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白区工作时期,曾在开封、洛阳两地被敌逮捕三次,但他以共产党员的坚定立场,对反动统治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维护了党在地下革命工作的机密。同年冬,因敌人追捕甚紧,中共中央调他到上海学习。
1929年春,中共中央派靖宇同志到“满洲省委”工作,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到矿区后,深入工人群众,与工人同甘共苦,亲如兄弟,正如他给省委的报告里说的:“在白区做工人运动,不能于工人之外,必须职业化在工人之中,和工人同寝、同食、同作、同息,才能很好地了解工人的要求,领导工人斗争,组织与教育工人,自己才能得到最好的掩护”。因此,抚顺矿区迅速地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工人运动基础,并将运动扩大到本溪、鞍山等地。
同年夏末,因叛徒告密,靖宇同志被日本特务机关捕去,日寇办的《奉天日日新闻》9月11日于二版上刊登了一条消息,吹牛大叫:“全满赤化的阴谋暴露,中国共产党员被一网打尽”,云云。还刊登了靖宇同志等七人的被捕照片。靖宇同志被捕后,在五六个昼夜的审问期间,不断受到各种酷刑摧残,并有叛徒作证追逼口供,但靖宇同志坚强不屈,对党忠贞,挺起胸膛,咬紧牙关,对地下革命工作活动情况,只字不肯吐露。日寇迫不得已,乃由抚顺日本警察署向东北反动当局引渡,解往沈阳,靖宇同志在“中国法庭”上,慷慨激昂地指斥反动当局不能保护中国人民的权益,放任日寇横行,丧权辱国。法官张口结舌,无言可对。但因慑于日警察署的淫威,勉强判处一年半徒刑。
1931年春,刑满出狱三天,满洲省委代表向靖宇同志传达指示,将派他去哈尔滨工作。但因所住旅馆是党的外围组织互济会开办的,正在这时遭敌破坏,暴露了靖宇同志的行止,因而又被逮捕入狱。
“九一八”事变后,因党组织努力营救,靖宇及其他同志才于同年冬被释出狱。中共满洲省委立即将靖宇同志派往哈尔滨市任中共道外区委书记,兼任东北反日总会会长。他奔走各地,发动市郊工农群众、革命士兵,组织抗日救国会,动员工农青年和学生、知识分子参加义勇军。
1932年春,中共哈尔滨市委成立,靖宇同志任市委第一任书记。他在三十六棚机车车辆厂、道外皮鞋厂、毛线厂,各中学及呼(兰)海(伦)铁路沿线,日夜不停地工作,建立起党的组织和抗日救国会。几次引起日寇特务的追踪,但因他机智沉着,均得脱险。由于靖宇同志的热诚努力,哈市党组织和反日救国群众运动开展很快。同年夏初,他曾代理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规划哈东、南满各地人民武装抗日游击运动,派遣干部到敌伪军中和旧东北自卫军中分别策动抗日。
同年秋,靖宇同志代表省委到吉(林)海(龙)铁路沿线巡视并整顿党所创建的磐石、海龙等地的游击队。当时日寇、汉奸、地主与其他各抗日武装部队中的反动头目勾结,在“抗日必先反共”、“反对老高丽共产党、独立军”的恶毒口号下,从事政治分化和民族挑拨,引起该地区内部及抗日武装之间相互冲突。磐石游击队(即工农反日义勇军)外受孤立,内部动荡,情况很危急。这时,靖宇同志走遍伊通、双阳、磐石、桦甸、海龙、金川各地,反复深入检查了党组织和人民武装,多次召开地方党、反日会、游击队代表会议,正确估计当地情况,批判了当时任磐石中心县委书记全光(注:1941年叛变)在执行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中的缺点和错误,改组了县委,提出了新任务。同时,采取实际措施,合并整编磐石—海龙游击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改善了抗日的军民关系;汉、朝民族由隔阂分裂转为团结一致;非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武装之间的摩擦冲突化为合作互助。
1933年初,靖宇同志亲任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采用灵活战术,不断袭击吉海铁路沿线及其以东地区的日伪军据点,屡获胜利。南满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各抗日武装部队的模范和核心力量,并且推动着旧奉天省东边道地带及安沈铁路沿线的抗日游击运动的新高涨,挽回了由于受国民党反动派影响而崩溃的辽宁民众自卫军及东北义勇军等所造成的颓势。在这期间,吉海地区的伪满军队中下级爱国军官和士兵,深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宣传,被南满游击队不断胜利所鼓舞,他们同情抗日斗争,或暗中支持,或公开起义,投奔抗日军。伪军宋国荣营长率全营起义,联合抗日部队一举攻占磐石,歼灭日寇守备队,中断吉沈铁路运输,即其一例。1933年5月,做地下工作的中共党员曹国安同志得到靖宇同志的指示,率领伪满军五旅第十四团的迫击炮连在吉海铁路烟囱山起义,打击日寇驻军,破坏日伪军事设施,该部编入南满游击队,增强了人民抗日武装实力。
1933年秋,靖宇同志赴哈尔滨参加满洲省委会议,讨论了党中央关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统一抗日武装的政策给东北组织的指示。1933年8月15日,在磐石玻璃河套召开南满游击区党和游击队代表会议,贯彻党中央和满洲省委指示,并于九一八二周年纪念日宣告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靖宇同志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宋铁岩同志任政治部主任,李红光同志任参谋长,所部分编为两个团,袁德胜、曹国安、朴翰宗、金朴嶙等同志分任团长、团政治委员,另由工农青年和学生编成少年营,基干部队人员达两千人以上,用敌人的新式武器装备了自己。围绕在独立师领导下的各种抗日武装部队不下万余人。从此,人民抗日武装声威大震。广大人民从铁的事实中,揭破国民党反动派“抗日必先剿共”的卖国投降真面目,深信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才是真正抗日救国的。但是,日寇深恐东南满广大地区的侵略统治为新型的人民武装所摧毁,自1935年秋开始,在旧奉天省东边道和吉海铁路沿线地区,集结日伪军达10万人,辅以飞机数十架,举行长时期的“大讨伐”。日伪军所到之处,肆行烧、杀、抢掠、奸淫,用极其横暴的手段,摧残赤手空拳的人民,企图摧毁抗日武装的群众基础。靖宇同志洞察当时的严重形势,寻找出日寇许多弱点,下了粉碎敌人进攻的决心。经过地方党和抗日救国会,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支援反对日寇“大讨伐”、反对“三光政策”的斗争,并作了准备工作,以减少日寇强加给人民的各种损害。同时又选拔人民革命军队,留置一个团及教导营,联合其他抗日武装部队在磐石、海龙、桦甸,对敌兵的集结进行扰乱钳制,使敌人疲于奔命。靖宇同志亲率精锐部队,轻装急驰,越过辉发河封锁线,突然出现于敌后,在辉南、金川、柳河、濛江、兴京(注:今新宾)地区展开游击活动。由于部队学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游击战术,并且纪律严明,所到之处,深受人民爱戴,以人力物力支援抗日军。
从1933年秋到次年春,靖宇同志曾指挥所属部队攻占三源浦、八道江、凉水河子等城镇,不断袭击该地区的伪军据点,缴获敌人新式轻重武器及军需辎重甚多,日寇警务总局惊呼:“满洲事变后,在磐石附近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县委组织了武装游击队,并称为红军,到大同2年(1933年)9月,成为全满之首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杨靖宇,在磐石首先暴动,同年10月,南下侵入奉天省内之金川、柳河、清原各县”(见《满洲国治安小史》)。靖宇同志所领导的“抗日红军”,从此声威远震,鼓舞着该地区一时趋于消沉的各抗日武装,重新振作起来。靖宇同志曾在1933年12月2日以乃超的名义,亲自给省委的报告中说:
“近来司令部为扩大游击区域,广泛联合各抗日军造成全民族统一战线,夺取无产阶级领导权,冲破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伪满洲国政府围剿东边道起见,于阳历10月27日随带八连、九连、政治保安连,由磐石越过辉发河,前赴桦甸、濛江、辉南、金川、柳河、清原一带活动……我军所到之处,处处得到广大群众之拥护和爱戴,各地群众自动杀猪,送给部队,请求我们的队伍在当地活动”。
在靖宇同志指挥下,南下的“抗日红军”于濛江那尔轰南边的陈家趟子,召开了抗日武装领导人的联合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0多帮4000余人组成了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共编成八个支队和南满第一、第二两个游击队,其中包括王凤阁、邓铁梅等的东北义勇军及旧辽宁民众自卫军的残余部队。一致推选杨靖宇为总指挥。1933年秋、冬,1934年春,粉碎了日寇连续不断的“大讨伐”,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抗日高潮,震撼着日寇的生命线——整个南满。
1934年春末,敌人在精疲力竭、遭受严重损失之后,被迫放弃“大讨伐”,缩到主要据点和交通干线。此时,靖宇同志所指挥的部队,在辉发河南北地区又有新发展并连成一片。同年夏,满洲省委召杨靖宇同志到哈尔滨,听取赴江西瑞金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归来的东北代表何成湘同志对于大会经过的传达及党中央对东北工作的指示,不久返回南满。8月,于二密河战斗中,消灭了日寇铁板司令;9月(注:实际为11月5日),在辉南大场院召开中共南满党和青年团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靖宇同志代表省委传达并作了关于当前政治军事及党组织的报告。参加会议的代表和听到消息的广大抗日军民群众,都以欢欣鼓舞的心情,拥护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2月5日宣言和坚决抗日救国、收复东北失地的主张,并深以靖宇同志(张贯一)及另一东北工人代表当选为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为荣。这次会议决定建立统一地方党组织的中共南满地方临时委员会,靖宇同志任书记;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并于伟大的十月革命17周年正式宣告成立。靖宇同志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朴翰宗同志任参谋长,李红光、曹国安两同志分别担任第一、第二师师长。军直属有教导团、少年营、保安连;师直属有教导队、保安队。三三制的军制渐臻完整,用胜利的战斗所缴获的枪炮充实了部队的装备。部队中政治教育和文化宣传以及群众工作都有所提高。由于屹立在南满的人民革命军更加壮大,日酋关东军菱刈隆大将不安地叫嚷:“共匪杨靖宇执拗反日,造成皇军心腹大患,南满地区势必成为治安肃正重点”。日寇处心积虑,准备再举进攻。
1935年3月,靖宇同志为了争取主动,亲率一师主力部队,横断通化、柳河铁路,开辟清原、新宾、桓仁游击区,以战利俘获的军马,编成骑兵部队,驰骋于南满平原,往返冲杀,使日寇守备军大受创伤。当敌人全卒凑集兵力四出进攻时,则又变乘骑部队为步兵,绕出敌后,转移于鸭绿江右岸辑安、临江、宽甸、桓仁地区,乘敌之虚,击敌之弱。敌军顾此失彼,徒唤奈何。同年夏,由于靖宇同志的正确指挥和部队的苦战,在抚松、濛江间建立起坚固的基地,完成与强有力的人民革命军第二军西进部队的胜利会师。至此,北起黑水,南越白山,西达“南满铁路”线,构成一条绵延两千多里的抗日游击战线,东北游击战争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