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尹家铺的红军遗址、红军故事,袁家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在尹家,他给我讲到了几个与地名有关的故事:
秋垭——红军打秋千的地方。1933年红四方面军入川,同年6月攻占阆中鹤丰、狮子乡雷家祠、护垭、望垭。那时,巴中境内的大木山双河寨、鸭儿寨等军事制高点,也被红军占领了,红军连部就设在王家湾。红军官兵在附近的石坝、草坪(今叫“操兵地”)练兵,休息时在此打秋千。以后,每逢春节,当地人来此处荡秋千者众多,沿袭至今,故得名“秋垭”。
红军桥。1933年,红军预备役训练队120余人扎营于岳伯州大院。那时,官兵们长在此地不愿的山下河边洗衣服、淘米、洗菜。为方便群众和官兵通行,红军以树木搭便桥一座。为缅怀红军业绩,当地干部群众把该座桥梁亲切地称之为“红军桥”。
红军洞。1933年冬,红军进攻仪陇南部,做战役准备。上级指令红军战士马仕配、袁宜堂、邓洪光、王明佑、袁家福、李洪龙、王定孝、张天月、杨廷清等一个班,利用这里十分隐蔽的地形,为红军打草鞋。红军游击队队长李洪龙送草鞋去尹家铺区苏维埃,途径一个叫“陡梯子”的地方时,被敌人发现并残酷杀害。
八座坟。1934年1月1日,红军将领王树声、许世友指挥红31军91师271团,何畏率红9军26师与川军李炜如所部位争夺食盐鏖战仪陇南部一带。川军一部镇守玉皇观,在土地垭以大黄连树为屏障,企图阻止红军前进。当日下午,红军一个连从风盘山向敌军发起数次进攻,终于取得胜利。战斗中,李元全、王宏道、丁元坤、赵采华、董得发、骆仕荣、凌柱中、叶宗清等8名红军战士在尹家铺土地垭阵亡,其中,排长李元全为湖南人。他们牺牲后,被临时掩埋在路边山凹处,后被还乡团所毁。
打造“红绿古秀”相间的千年古镇
尹家地处“一脚踏三县”的地方,也是米仓道上的千年古镇。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尹家人不断地在开动脑筋,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奋起直追,力争通过走“红色+绿色+古色+秀色”的区域旅游开发新路子。
在尹家参加恩阳区文化系统现场交流会期间,我特别留意到,当地处在千年古道——米仓道上,大木山观音洞有色彩鲜艳的唐代摩崖造像和明清石窟。与之相邻的大木山书岩是集历史文化、红军文化、现代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点。尹家回民干牛肉更是历史悠久,以色鲜味美、口味独特而享誉省内外。而民间文艺,尤其是花丛川剧更蜚声中外,有口皆碑。
在大木山村,我看到一处名叫“观音崖”的陡峭石壁上,有一长约200米、宽100米的摩崖书法。峭壁上大约有210余位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书法作品,内容为当地民俗民风、宗教文化、趣闻怪事及大量诗词歌赋。
尹家乡党委书记张勇告诉记者,观音崖上的摩崖书法是民政干部袁家祥十多年来历经千辛万苦建起来的。老袁从小喜欢书法,受阴灵山碑林和南龛摩崖造像启发,他萌发了创建摩崖书法的想法。目前,此处已成为当地旅游的一个新景观。
大木山与巴阆仪毗邻,山间岩壁长约800余米,近年捐资开发,现已镌刻名人书画500余幅,现存部分红军战斗遗址、烈士墓及石刻标语数十处,已初具规模。园内唐代摩岩造像、明清代观音洞、邓奎洞(白莲教兵器制造处)、水帘洞(今红军洞)等多处历史文物已作全面修复。
张勇介绍说,他们为挖掘历史文化、红军文化、现代文化,已组建文化旅游产业园,通过捆绑打包的形式,加大大木山旅游招商的力度,尽快把木山石岩变成雅俗共赏、游客向往的石刻书法长廊、红色旅游景区、休闲度假胜地。
在大木山,我看到从尹家铺通往大木山主峰及仪陇、阆中境内的乡村公路已全部拓宽、硬化成宽4-5米的旅游公路。随着巴(中)南(充)高速的建成通车,巴中、南充、达州到尹家铺、大木山的车程已大大缩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尹家乡党员干部,正在继承红军“英勇善战,不胜不休”的精神,大力开展“远学焦裕禄,近学张雪梅”活动,朝着建设“红色尹家铺,魅力大木山”的目标,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