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泰山人民生活贫困,世代上不起学的状况,冯将军节衣缩食,筹集资金兴办教育事业,他聘请教师在1933年冬创办泰山第一所贫民小学,招收了30多名学生。不久,又在张家庄建立了一所女校,将学校定名为“武训小学”,并陆续在泰山附近农村办起了15所学校,全部实行免费教育,教学内容以抗日爱国题材为主,教育学生要自立、自爱、精忠报国。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后,冯将军于11月1日应蒋介石电邀南下,离开泰安去南京,从此结束了他的泰山隐居生活。
1946年冯将军出国考察水利,1948年9月,他离美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在回国途中,经过黑海时因轮船失火遇难。建国后,中共中央为纪念冯玉祥先生爱国一生的历史功绩,决定将他的骨灰安葬泰山。1952年破土动动给冯玉祥将军修建陵墓,1953年10月15日举行隆重的骨灰安葬仪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黄炎培书送挽联,李济深、于毅夫、梅龚彬、张治中、余心清、王昆仑、邵力子、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及其子女和泰安当地领导及群众800余人参加了安葬仪式。冯玉祥将军墓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泰安市打造的泰山“红色旅游”精品文化游览区包括冯玉祥将军墓在内,这里已成为泰山的一处红色旅游胜景。
泰山,中华民族的脊梁,她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冯玉祥将军这位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凤云人物。冯玉祥将军如今长眠在泰山脚下,伴随他的有泰山上的青松翠柏长风,还有这首自题为《我》的诗歌,这是他献身民族国家事业,一生奋斗不懈、革命意志坚强的真实体现,也是他不平凡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冯玉祥将军不愧为是一个伟大的丈夫和真君子,更是一位正气凛然彪炳千秋的大将军。他那无私无畏、淡泊从容的人格魅力,赢得老百姓的尊敬和怀念,并长久在民间口碑相传。从这里,我明白了冯玉祥将军安葬泰山的原因。泰山有幸埋忠骨,隐士长眠不寂寞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