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汝城县城,我们跟随红军长征的脚步,再入广东省境内,去往五山镇(麻坑);然后,从五山镇返回,往北重回湖南境内,到达延寿(瑶族)乡,这里也是突破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的地方之一。
行驶路线:离开汝城县城往南回到[G106]国道,左转上[X013]乡道向南,到小垣镇再入广东省境内,上[S247]到五山镇;然后,从五山镇返回,往北重回湖南境内,到延寿(瑶族)乡。参考路线如下(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下画杠数字是行驶的大约公里数):汝城县城[G106]往南13km→岔路口左行[X013]5km→井坡乡20km→小垣镇[S205]3km→进入广东[S247]16km→五山镇(麻坑)2km→五山红军烈士纪念碑
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突破湖南汝城至广东城口一带国民党军的碉堡防线后,红军左、中、右各路从湖南汝城至广东城口中间的大坪镇、附城、三江口、城口等地折转向西挺进,一部分在湖南境内向西,一部分在广东境内向西再向北进入湖南境内。红军这一段行程遇到的敌人主要是驻扎当地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发生战斗的规模不算大,留下了上黎家、麻坑、长老坑、九峰镇及浆源村等多处长征遗迹遗址。
红军长征足迹:
中央红军突破湖南汝城至广东城口一带国民党碉堡防线后,红军各路从湖南汝城至广东城口中间的大坪镇、附城折转向西挺进。其中,中路红军分两路西进:一路经官路、白泉、南团至岭头、秀溪;另一路又分两路,一路经黄屋、鲁塘、岭塘至龙虎洞、游家圩,一路经谭屋至井坡云田、古塘、上袁等地宿营;左路红军由三江口经大坪镇的新桥、城溪、后溪翻越南岭山,至井坡游家圩一带宿营。抵城口镇的红军则出发,突破后塘一带粤军堵截后,进抵红山镇、五山镇、九峰镇等地;右路红三、八军团一部兵分两路进入泉水,于福水、西黄、南团、秀溪、岭头等村宿营。
1934年11月5日,右路红军(在湖南境内)兵分两路前进:一路由殿华、杉树园,经外沙白石岩、珠目、延寿乡九如,再经五里墩抵山田坳等地;一路经南团、梓槽抵延寿牛调尾、烂泥坑一带。抵井坡的中路红军也兵分两路:一路由上袁翻越黑坳,抵延寿温坪出新坡;一路由游家圩经界头、马脚岭抵小垣镇大山、延寿简家桥一带。左路红军(在广东境内)分为多路分别经湖南城口镇清水江、小垣镇枫树坳、井陂界头和广东五渡等地往广东五山镇一带。其中,红一军团一师由师长李聚奎、代政委赖传珠率领,从湖南汝城简家桥出发,经小垣镇枫树坳村,翻越广东乐昌五山镇石下风车口,到达石下(又名社洞)、大王山村宿营。从湖南井陂界头出发的红军经过分水岭到青龙头时,同驻扎当地的国民党地方武装陈国英部发生战斗。第二天经学堂山、龙虎洞到达石下。(又说,红军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从午后起,分批悄悄地撤出转移,迂回到厚坑村至恩村之间的岔口分道:一路在瑶和塘山腰折向带头村,经官奢村向左坑进军;一路在马岭桥经马奢向新洞进军。)
这两天,左路红军冒着绵绵阴雨陆续翻越粤北的大王山。大王山属五岭山脉,山峰海拔1640米,两侧是悬崖峭壁,山腰森林茂密、荆棘丛生,中间只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可。时值初冬,寒风夹着小雨下个不停,给红军战士行军增加了很大困难。下午,周恩来随部队来到了乐昌五山镇的大王山脚下,率领战士们冒雨攀越大王山。由于部队拥挤在崎岖小道上,行进速度很慢,刚到半山腰,夜幕就已经降临,周恩来叫战士们点着火把,拄着木棍行进。行军队伍如一条蜿延的火龙,挪伸在山间。半夜了,还未下完山。红军一部通过坪田乡后,摸黑冒雨翻越大王山,经过十多个小时的夜行,翌晨到达九峰镇浆源。红一军团一师是从石下、大王山村出发翻越大王山的。据考证,翻越大王山实际上是翻越大王山村后面险峻的张姑岭,海拔1334米。
11月6日,在湖南境内的红军汇集延寿乡一带。国民党急令粤军陈济棠部尾追。粤军独立第二师、第三旅经广东九峰过砖头坳进入汝城,经走马赶往简家桥围截;独立第三师、第一旅则由城口北上,经东岭、大坪赶往泉水尾追红军;驻汝城湘军陶柳部、胡凤璋保安团也经马桥赶往山田坳。三路国民党军成三面夹击之势,妄图在延寿等地与红军主力决战。但在敌未合围之前,红军主力已迅速通过延寿,由山田坳、城江、山眉分三路进入了岭秀、盈洞,分别于岭秀的永乐、大兴、长洞、大源和盈洞的新聚、坳下、盈洞圩、新联等地宿营。先遣部队则越过百丈岭,于当日下午5时许抵达文明圩(镇)。从濠头撤离的红三、八军团最后一部也由附城南岭背等地赶经延寿抵岭秀长洞。6日上午,左路红一军团主力从城口镇清水江进入乐昌五山镇山寨岐,到了坪田分两路前进,一路经夹石垭、竹洞到达麻坑圩,一路经山溪、竹洞到达麻坑圩,在麻坑、竹洞宿营,红一军团一部则从龙山口羊牯田村进入龙王潭、长老坑、上西坑、桃竹坑、浆源、文洞。总部命令左翼红一军团应首先占领九峰山形成掩护,在茶料村附近的观音山监视九峰镇之敌。但林彪认为敌人不会那么快速,打算尽快通过乐昌境内,幸亏聂荣臻坚持按命令行事,参谋长左权建议派陈光带一个连前出乐昌侦察,结果在大道上看到敌人正在向北开进。下午3时,红一军团部到达麻坑圩,在国民党五山乡政府(中山书院)的办公室设立临时指挥部。林彪利用敌人的电话线,装作敌人的口气,同廊田民团团长通了电话。该民团团长告诉他,他不知道红军到了何处,粤军邓龙光部的3个团前日到了乐昌,1个团今日开往九峰去了。听了此情况,林彪赶紧派二师四团作为先头部队,连夜直奔九峰镇茶料与文洞之间的鸦鹊岭阻击国民党军队,掩护中路等后续部队。当晚,红一军团十五师撤离城口。
朱德总司令曾在九峰镇周联村指挥红军主力部队通过九峰山。
我们这一段行程都在湘粤边界的山区里,山岭山谷密布,而道路稀疏,只能选择走湖南境内的乡道接广东境内的省道。我们沿湖南境内的[X013]乡道经过的井陂乡是当年红军左路(红一军团)经过的地方,小垣镇是当年红军右路(红三、八军团)经过的地方,还是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之前红军总部的驻地。从小垣镇往南就是广东境内的[S247]省道了,南行到达广东省乐昌市的五山镇(麻坑圩)。
五山镇路边的梯田景色优美,地里金黄色的稻谷正在收割。村民告诉我们,正在打造上黎家梯田景区,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此。
村民得知我们来寻访红军的遗迹遗址,告诉我们这里就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历年出土的枪支,红军存留的箩筐、斗笠等物,在村口墙壁上有红军标语,路边还有保存完好的红军墓。
我们到了五山镇,打听红军当年的指挥所,镇上的人热情地把我们带到小学校门前,这里有一座独立的房子就是麻坑圩五山红军长征临时指挥所,当年是国民党的乡公所(中山书院)。
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6日到达麻坑圩,在国民党的乡公所(中山书院)设立临时指挥所。红一军团在此指挥,掩护中央纵队从九峰山以北至五指峰之间安全通过。
我临来前,在网上看到五山红军长征临时指挥部修复工程2014年招标,2014年4月主体建筑已完工。我们到达时,房子还在维修中。
五山红军长征临时指挥部的大门钥匙由小学校掌管,学校的师傅特别给我们开门,让我们仔细参观。
展板上的简介:五山红军长征临时指挥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五山镇麻坑村中山书院,始于清代。民国时期曾作过国民党的乡公所,坐北向南,面阔三间12.8米、进深两间8.7米,面积111平方米;泥、砖、木、瓦结构,歇山顶滴水瓦当。1934年11月,江西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突破敌人的第一、二道封锁线后进入乐昌五山地域,中央命令红一方面军从九峰打过去,掩护中央纵队从九峰山以北至五指峰之间安全通过。红一军团11月6日3时到达麻坑墟时,麻坑墟的敌军乡公所(中山书院)被红一军团占领,并利用其作为临时指挥所,敌军逃跑未来得及撤走的电话响了,接电话的红一军团长林彪假装接防的国民党中央军,套取敌人的情报。聂荣臻建议林彪速派红二师四团,昼夜兼程直奔九峰山占领制高点,与红三军团会合掩护中央军委等后续部队安全通过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该指挥所地研究红军长征过乐昌斗争历程提供了重要史料。
展板上的“11月6日3时”应为11月6日下午3时。当年林彪接听的电话是国民党赖田(现为廊田)民团团长打来的。我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文革”中听过林彪讲话的声音,他是湖北黄冈人,怎么能够在广东粤语地界里说话而没有“露馅”?真不容易!
现在,在临时指挥部里的桌子上放着的电话机是替代品,几年前,这座房子整修时,竟然把林彪与民团团长通电话的那部电话机丢弃了!
在临时指挥部里的桌子上放着的老马灯应该是红军当年的用品,货真价实的。
在展板上还有“红军长征光辉足迹永留乐昌——五山”主题,排列着当年经过五山的中央红军主要领导人的照片,还有五山的红军遗迹遗址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