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彭德怀精神(组图)
2014-12-08 10:38:02
作者:容全堂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彭德怀1974年11月29日含冤辞世,习近平2011年3月21日瞻仰彭德怀故居时说:“彭老总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个人,他的精神永远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他的精神来激励广大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做好自己的事,为党、为人民,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好。”纵览彭德怀的人生,概括讲,为民、务实、清廉、奉献是彭德怀的精神特征。

    彭德怀精神:情系人民  以民为本

    彭德怀出生贫寒,饱经磨难,对劳动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战争年代,他关心战士,爱兵如子;和平年代,他关心群众,情系人民。彭老总亲民、爱民的工作作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党员干部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彭德怀从小饱受贫苦和磨难,十分痛恨人世的不平。1913年,湘潭大旱,塘坝干涸,官府、地主、商人囤积粮食,抬高市价。15岁的彭德怀参加了饥民闹粜(即强迫商人和大户平价粜米),因此遭到当地团勇的通缉,被迫离开了家乡。18岁那年,他投身了湘军。在湘军期间,他结识了黄公略、李灿等进步青年,并和20多个贫苦农民出身的士兵做朋友,以“救国救民”为宗旨,在部队中秘密组织了“救贫会”。在湘军期间,彭德怀经常到农民家中了解疾苦,当得知区盛钦仗势欺人,横行乡里,1921年9月的一天夜里派出“救贫会”人员秘密处决驻地恶霸区盛钦,同时贴出布告,公布其罪恶。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出身贫苦的彭德怀从小就疾恶如仇,同情贫苦百姓。

    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指战员不仅要与大自然作殊死搏斗,还要同饥饿作斗争。走不到一半,筹备干粮便告断炊。茫茫草原,渺无人烟,饥饿严重地威胁着红军的生命。1935年8月,彭德怀忍痛叫饲养员杀掉了剩下的6匹牲口,其中就包括他的座骑——心爱的大黑骡子,就是这点肉,救活了许多红军战士。

    抗美援朝期间,彭总的指挥部设在一个大山沟里。雨季到来,霪雨连绵。他住的那间小板棚,头顶漏水,四壁淌水,地上也是流水。后来,朝鲜人民军派来了一个工兵连,要给彭总把小板棚重新修过,但彭总只叫他们修理好了通讯人员和警卫排的房子。上面又给彭总送来一只大电炉。每到晚上,电动机一响,屋子里立刻热烘烘的。半夜,等警卫战士们睡着了,他就把电炉移放到门口,炉嘴对着战士们的铺位,让战士们暖暖和和地睡得舒服些。战士们发觉后,就把它掉过去。可第二天早晨起来,电炉又转过脸来了。有时,彭总夜里办公,电炉不便搬动,他就把自己的被子、军毯、大衣,悄悄地盖到战士们的身上。彭总就是这样无微不至地关心他的战士。

    彭德怀爱兵如子,对于烈士的家属、遗孤更是十分关照。这两位俨然彭德怀的半个女儿。一位是黄岁新,一位是左太北。黄岁新是红三军军长黄公略的女儿,左太北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女儿。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在第三次反围剿战争指挥部队转移时不幸中弹牺牲,黄岁新仅8个月;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山西辽县指挥八路军总部突围时不幸牺牲,左太北仅2岁。在以后的岁月中,彭德怀像对待女儿一样经常把她们接到家里来住,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彭德怀1956年11月16日接见刘胡兰烈士的母亲胡文秀,号召继承和发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精神。1957年11月,彭德怀率中国军事友好团访问苏联。苏联国防部给大家发了一点卢布,作为个人零用钱。彭总当时不愿收下,但把它退回去又感到不礼貌,最后还是收下了。随后叫秘书买了一辆列宁工厂出产的紫红色“吉尔“牌自行车,带回国去作为公务员、警卫员和司机等同志使用。

    彭德怀爱护群众,平易近人。1958年12月1日,彭德怀在国防部大楼接见了出席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300多名军队代表。接见后,彭德怀站在队前,亲切地问:“哪位是炊事员?”代表中的炊事员都举起了手。彭德怀接着说:“如果你们同意的话,我愿意和炊事员同志合个影。”11位炊事员同志听到这句话,立刻站到元帅身边,欢天喜地地和元帅一起照相。

    彭德怀十分关心国家的建设,对这块生他养他的故土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是1957年,彭德怀同志给湖南《湘潭报》的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对农业的关心。

    1958年12月16日,彭德怀同志回到家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公社考察,他向社员们亲切地问候,细心地询问着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回家当天,彭德怀路经黄荆坪时,只见几个民兵捆绑着一位老人正往公社走。彭德怀连忙喝止住,并问明了捆人的原委。原来,这位老人是为了保护流叶桥边的这颗古树,被扣上了反“大跃进”的帽子。彭德怀随即命民兵放了老人,并制止了砍树的行为。从此,彭老总桥头禁斧的故事也就传开了。1998年10月24日,彭德怀诞辰100周年之际,国家林业局等单位举办了“中华100棵名树”公选养护活动,将此树确立为“中华名树”,并命名为“元帅树”。

    1958年和1961年彭德怀两次回故乡期间,还去了彭德怀希望小学视察。彭德怀希望小学原是一所祠堂,视察期间,彭德怀为其题写校名“乌石学校”。1979年,彭德怀夫人浦安修遵照彭老总遗愿,从彭老总补发的工资中,拿出一万元支持学校建设。从此,学校告别老祠堂,择新址而建,并增加设备,完善设施。1998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为学校题名“彭德怀希望小学”。

    1958年彭德怀回乡视察期间,倡议在乌石峰的半山腰处修建一座楠木冲水库,用于稻田的灌溉。回到北京不久,便将自己的积蓄500元人民币寄回家乡,捐献给乌石人民修建水库。1961年11月,彭德怀再次回乡时,察看了这座水库,建议把水库堤坝加高加宽。如今,楠木冲水库不仅灌溉着一大片农田,还供给彭德怀故居一带的生活用水。

    1958年彭德怀回乡考察期间,除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一些问题让他深感忧虑,还有一件事情让他大为不安,那就是农村干部的领导作风问题。许多乡亲们向他反映,由于上面给的任务又急又重,基层干部的作风也越来越坏。不讲民主,强迫命令,随便打人、骂人的现象相当普遍,临行前,他为家乡干部规定了这“八不准”。

    随后,彭德怀来到平江考察,倾听群众呼声。在与人民群众促膝交谈时,一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负伤致残的红军老战士,在人群中悄悄递给彭德怀一张纸条。“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鼓咙胡”出自《后汉书》,亦作“鼓龙胡”,谓不敢公开言说,私下传语。彭德怀收到纸条后,说:这是人民群众多么沉痛的呼声啊,表示“我为人民鼓与呼”,随后的庐山会议上,彭老总秉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直言上书,由此蒙受冤屈,被迫离开了军队和国防建设的领导岗位。1958年11月,彭德怀同志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延安。他与延安的乡亲们亲切交谈,与年轻的一代亲切握手。

    彭德怀不忘革命烈士,特意给陈毅安烈士遗孀李志强写信。陈毅安:湖南湘阴人,出生于1905年。1927年9月参加了秋收起义,后随部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连长、营长,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6月任红3军团第8军第1纵队司令员,长沙战役中任前敌总指挥。在掩护军团机关转移时,壮烈牺牲,年仅25岁。1958年,彭德怀应李志强要求欣然为陈毅安烈士题词:生为人民生的伟大 ,死于革命死得光荣。毅安烈士永垂不朽。字里行间,既高度肯定了陈毅安烈士的革命精神,又无不倾诉着他对这位亲密战友的崇高敬意和怀念。

    1959年9月,彭德怀举家从中南海迁居北京西郊挂甲屯的吴家花园。在吴家花园生活期间,彭德怀与周围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使周围群众用上电,他曾自己掏钱把电引到周围14户居民家里。这是当时接电时使用过的电表。为方便群众看电视,彭德怀将自己的电视机搬至院内一起使用。

    1961年10月30日至12月25日,彭总第二次回故乡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走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写下了5份调查报告,并且,他亲自带头参加劳动,在家乡建立了个付劳不记酬的特殊社员户头,他的名字以一个普通社员的身份出现在乌石公社乌石大队的《社员往来账本》上。同时,他还参加了家乡的植树活动,并与群众一道开垦农田。如今,到彭总故居参观时,我们可以看到院内有彭总当年亲手栽种的柚子树,还有彭总捎种回来所种植的葡萄,以及故居门前,彭总1961年回乡时带头开垦的农田。这里本是100多亩砂石成堆的大荒坡,名叫黄泥大坪,如今已是旱涝保收的双季稻田。开荒时当地一位老师路过,看到饱经风霜的彭总挥汗如雨,深有感慨地说:“时人不识将军面,朴素无华田舍翁。真是农民气质的泥腿子将军呀!”

    1967年4月20日,彭德怀在精神和身体严重折磨的情况下,用“石穿”的别名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建议将四川石棉厂流失的矿渣加工成钙镁磷肥,用于农作物的底肥。此时的彭老总身陷囹圄,惨遭迫害,却仍挂念着国家的建设,表达了他对抓好国家经济建设的殷切希望。

    彭德怀精神:不尚空谈  求真务实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坚持真理、深入实际,才能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彭德怀始终保持着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在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受到威胁之时,他挺身而出,为民请命,表现了一个革命家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实事求是的崇高风范。

    1933年的第五次反“围剿”,由于李德的军事指挥错误,广昌保卫战失败,红军损失惨重。事后,彭德怀就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方针与李德发生激烈争论,指责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痛”,是主观主义,是图上作业的战术家,极力反对李德不务实的做法。

    1940年10月30日——31日,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了百团大战中最艰苦的一仗——关家垴战斗。是役,全歼日军第4混成旅团冈崎大队600余人。图为彭德怀在关家垴前线观察敌情,这里距敌军阵地只有500米。彭总就是这样一个务实的人,每每打起仗来,他总是要深入前线,亲自去掌握情况。

    1948年2月至3月,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发起了宜川、瓦子街战役,取得了西北战场的空前大捷。包围宜川后,彭德怀带了副参谋长王政柱和几个参谋、警卫人员,到敌军的炮火射程以内观察敌军的防御工事。瓦子街是洛(川)、宜(川)公路咽喉。由此到宜川西南的铁笼湾,长约15公里。

    在狭窄的公路两侧,山高坡陡,沟深谷狭,遍布梢林,便于野战军隐蔽集结,进行野战。彭德怀察看地形后十分满意,说:“敌军如走这条路,可打他个措手不及。这真是歼敌的天然好地形啊!”但直到深夜,他仍在朝鲜伊川郡空寺洞内的志愿军司令部反复推敲作战方案。

    1951年4月9日,彭德怀司令员在这里胜利地指挥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这里距敌军阵地不到一公里,几乎在当时所有现代化武器的有效射程之内,加上敌人无休止地狂轰滥炸,空寺洞时刻处在一种危险之中。很多的参谋非常担心,甚至连中央都认为彭总的指挥所是否太靠前,而彭总却总是说:“带兵打仗千万搞不得瞎指挥,人命关天啦!”就是在这个山洞里,彭总成功地指挥了第五次战役,迫使对手进行停战谈判。

    彭老总还十分关心海防建设,1952年至1955年,彭老总用了3年时间亲自察看了北至鸭绿江、南至南海的海岸线,成为了我国历史上踏勘万里海疆的第一人。

    1950年春,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在发放棉籽工作中,事前研究计划不周,工作缺乏具体指导和深入检查,听信某些带有旧作风的工作人员的意见,滥收棉籽,储存时又不注意,致使棉籽受潮发霉。对这一事件,彭德怀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认真的处理。此后,他多次以此为鉴,告诫干部一定要深入实际,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去,而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靠发号施令去指导生产。

    1958年,中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彭德怀深入东北三省、西北五省、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考察。

    1958年12月,彭德怀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进行农村调查,为了便于听到群众的真实反映,了解群众的真实生活,彭德怀没有住招待所,而是住进了彭家围子自己的旧居。当天晚上,公社和大队干部谈到今年粮食大丰收,吴公塘生产队亩产过千斤,彭德怀未敢轻信。他立即同干部们步行数里来到吴公塘田边,打着手电筒,蹲下身来,拔起一兜禾茬,数着一兜禾上有多少株稻杆,每个穗上大约有多少颗稻谷,细心计算着每亩地的产量。他对干部说:“我最近看过不少地方,有的讲亩产几千斤,上万斤,吹得很厉害。老实说,我是有怀疑的。我们当干部的,办事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搞浮夸。”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彭老总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实在令我们感动。

    1958年12月19日,彭德怀在周小舟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株洲硬质合金厂、株洲麻纺厂、株洲钢铁厂等单位。图为彭德怀在株洲市麻纺厂调查时听取工程师和厂领导汇报情况。

    在家乡考察完后,彭德怀随后去了三十年前起义的平江县考察,和群众促膝谈心,了解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在平江了解情况后,彭德怀认为农民应以种地为主,不必费大劲去炼钢铁。在平江黄金坪回水湾一带调查时,彭德怀直接解散了一些公共食堂。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湖南省共解放了12000多个公共食堂,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彭德怀通过一系列的实地考察,深感到“左倾”错误造成的严重危害,他忧心忡忡。1959年7月,彭德怀在庐山会议西北小组上,作了七次发言,随后又致信党中央,反映“大跃进”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希望系统地总结经验,由此受到了错误的批判。这是彭德怀致毛泽东的信(即“万言书”)。

    “万言书”成为了彭德怀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所谓的反党集团的斗争,决定免去原职务。

    1959年9月,免职后的彭德怀举家从中南海迁居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在吴家花园居住期间,带领身边工作人员开出了一分地的“试验田”, 他根据报纸上介绍的增产措施,精心管理。麦子熟了,经过精收细打,一分地正好90斤。而彭德怀并不为他的丰收感到高兴,他眉头紧锁一计算,集体大面积种植必定要比一分地的试验田的产量要少,即便如此,一亩也不过900斤,按两季收成算,充其量不过2000斤,他用实践再次证实了当时的浮夸风。

    1961 年11月,彭德怀来到了响塘区南谷公社的陈蒲大队调查。午饭的时间到了,彭德怀没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锅饭,而是撇开随同人员,独自一人来到离食堂不远的贺老伯家里。顺手将锅盖揭开,只见锅里蒸的是糠粑耙。彭德怀抓起糠粑粑就吃,那粗糙、苦涩的糠直刺喉头,确实难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窝里充满了泪花。回到故居,彭德怀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我是讨过饭的,是饿怕了的,可那是旧社会。如今,我们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开荒种粮,生产自救,把穷队变为富队,不应该再有人饿肚皮了。”

    1961年彭德怀回乡期间,作了30多天的农村调查,在家接待了2000多位来访干部群众,并先后到湘潭县的3个区7个公社10多个大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写下了《乌石公社乌石大队的调查材料》、《湘潭县乌石公社金星大队今年全面增产》、《湘潭县乌石公社金星、新坪、乌石三个大队的手艺工人情况》、《湘潭县花石区黄荆坪集市贸易的情况》、《一个减产队的调查材料》等5个调查材料,供中央湖南省委参考。

    1965年11月30日,彭德怀忍辱负重,根据中央的安排来到成都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总指挥。在这里,他度过了一年零二十五天,足迹遍布四川中部、南部及贵州的20个县、市的三线建设工地。这是他在西南三线指挥部工作时穿的布棉鞋。

    彭德怀精神:艰苦朴素  清正廉洁

    “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这是彭德怀曾教育后辈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清正廉洁风范教育和鞭策一代又一代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共产党员典范。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这是彭德怀从红军时期以来始终坚持的八个字。从延安撤出后,彭德怀就命令取消了司令部的小灶。他说:“大灶吃啥,我就吃啥。”此后,司令部管理科的干部常因给彭老总改善下伙食遭到批评。一天,炊事员超过了伙食标准,以每条两千元边币的价格,在集市上买了20条新上市的黄瓜,想给他增加点营养。彭德怀知道后,严厉地责备了管理科的负责同志,吩咐第二天把凉拌黄瓜送给参加团以上干部会议的各个小组。5年后,彭德怀在一次谈话中还提及此事说:“黄瓜虽小,影响事大。在大家艰苦困难时,都吃苦没话说。可大家连饭都没得吃,你买几千元一条的黄瓜,事就大了”。

    1947年10月,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发起了延、清战役,俘获了敌76师中将师长廖昂,彭德怀找他谈话,事后留他吃饭。警卫员端来一盆榆树叶做的面条,廖昂惊讶地说:“副总司令太辛苦了,早就听说彭副总司令生活简朴,万万想不到你吃这样的饭,名不虚传,名不虚传!”彭德怀沉下脸说:“这样的饭不好吗?中国老百姓吃不上这样的饭有的是。我彭德怀吃这样的饭已经是享受了。你们这些达官显贵看到这样的饭大惊小怪,觉得难以下咽,正说明国民党腐朽透顶,注定要被人民打倒。”谈话后,廖昂连声赞叹解放军,称彭德怀为英明的将领。

    1950年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在西安成立,彭德怀任主席。这时,彭德怀仍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他和妻子住在军政委员会机关会议厅旁一间小小的休息室里。总务处的工作人员想给他调整住处,一再被拒绝。他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要说有一点长处的话,那就是不忘本。”他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为西北党政机关树立了榜样。

    建国初期,彭德怀的“吉姆”专车,是斯大林在他1952年访苏时送给他的。1955年,国家按规定分配给彭德怀一台。工作人员特别是司机和警卫人员接到通知后都非常高兴,彭德怀说:“现在用的车不是很好吗,换什么!”之后,工作人员利用车辆检查保养的机会,暂时把车换过来,让彭德怀坐坐试一试。过了几天,彭德怀就问了:“怎么那车还没有检查保养好?”工作人员只好将原车又换了回来。

    永福堂是个小四合院,又窄又旧,前面归另一家居住,其他的都是公用。彭总的住处拥挤不堪,他的一间屋子是办公、会客两用;饭厅中间摆了一张桌子,围坐着吃饭时,四周就不能走动了。

    永福堂由于长期缺乏维修,门窗和廊柱的油漆早已脱落,斑斑点点,显得很旧。办公室天棚一角还漏雨,每逢下雨总是要湿上一大片。管理部门的同志对此很是过意不去,几次提出要对房屋进行一次翻修和粉刷,都被彭德怀拒绝了。他多次嘱咐管理部门的同志:“你们要把心计用在国家这个大‘家’上,眼睛不要老是盯着我这个小‘家’,要把钱节约下来,先用于国家经济建设。”

    1955年11月初,副总参谋长兼哈军工院长陈赓大将在参加完辽东半岛反登陆演习后,为学院的校级军官授衔,学院副院长刘居英少将和副政委刘有光少将为全院千余名尉级军官授衔。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准备给彭德怀的侄儿彭启超授予上尉军衔,彭德怀以他德才疏浅、不搞特殊为由要求学院降其为中尉军衔,为此,彭启超还和伯伯评理抱怨。彭总说:全军近百万干部要授军衔,我只有牺牲你,才能服众。最终彭德怀顾全大局,为官清廉的表率打动了彭启超。

    1956年夏季的一天傍晚,彭德怀身着便衣,在警卫、参谋等人的陪同下,去北海公园游览。公安部门为了他的安全,通知公园闭园接待。彭德怀得知后,返身走出了公园,并对跟在身后的有关人员非常严肃地说:“为什么要这样?我们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种规矩,以后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里绝不能有。”你们这样搞,是在群众面前孤立我们嘛。

    1959年秋,彭德怀被免职后,举家从中南海永福堂迁出,搬到吴家花园居住。临行前,他将崭新的蔚蓝色元帅服、狐皮军大衣、几件军装、几枚勋章,一幅何香凝惠赠的猛虎图上交党中央,并正色坦然地说:“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东西,我彭德怀都不要”。

    平江干笋、火焙鱼、冬苋菜、豆腐汤,这是1958年12月中共平江县委为迎接彭德怀所设“接风宴”菜谱,简简单单的几个菜,彭德怀不但不介意,而且吃得非常开心。

    1958年彭德怀从乌石调查完回北京后,发现乌石生产队偷偷送了他一坛蜂蜜,心里感到很不安。本想将原物退回,又不方便投寄,于是折款30元寄回给家乡人民。这是彭德怀写给湘潭县乌石大队干部的信。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出席空军原司令员王定烈追悼会 奠忠臣魂(组图)
·下一篇:特稿:上杭县大力发展知青文化旅游
·特稿:没有理由忘记治国平天下的前辈
·特稿:纪念百色起义85周年,百色市政协举办书画摄影展(组图)
·特稿:百色中学,邓小平亲手缔造的革命摇篮(组图)
·特稿:雷锋精神传天下 志愿服务暖人心(组图)
·特稿:中华道医会在京成立 旨在大力发展中医事业(组图)
·特稿:送别爱民高官黄静波老人 赵乐际习远平等参加(组图)
·特稿:孙鸿恩同志十周年祭
·特稿:“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隆重开幕(组图)
·特稿:打好老区牌 促重建奔小康——芦山县革命老区促进会召开换届选举大会(组图)
·特稿:寻访英雄马玉祥的足迹——走进军营(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彭德怀精神(组图)
容全堂:彭德怀精神(组图)
没有理由忘记治国平天下的前辈
李崎:没有理由忘记治国平天下的前辈
特稿:没有理由忘记治国平天下的前辈
历史上确实有武松这样一个人
纪念百色起义85周年,百色市政协举办书画摄影展(组
廖瑞能:纪念百色起义85周年,百色市政协举办书画摄
特稿:纪念百色起义85周年,百色市政协举办书画摄影
百色中学,邓小平亲手缔造的革命摇篮(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