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工会建设,1950年1月6日政务院批准,将建于1420年的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皇室太庙拨给北京市总工会,作为工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曾到太庙了解情况,解决筹备中的实际问题。
1950年4月中旬,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立三、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肖明一起到中南海请毛主席题词。工作人员送上几个拟写的名称,请毛主席选定。毛主席说,“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这个名称好。毛主席认为,新中国成立了,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工人真正感受到翻身了,他们自然有权利将皇帝的家庙改造为自己的乐园,文化宫的“宫”字用得很好,在旧时代,“宫”是皇帝专用的一个名词,凭什么只能他一个人用?不管故宫或者太庙,都已非一个人的天下。毛主席稍作停顿,视线转到摆放笔墨纸砚的书桌上,欣然提笔,题写了“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所以,郭沫若作诗说:“昔为帝王庙,今作文化宫。”
毛主席题写的“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10个大字,龙飞凤舞,苍劲有力,市总工会制作成碑匾,1950年4月30日上午11时,举行了“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碑匾揭幕仪式。第二天,悬挂毛主席题写的“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碑匾额正式对外开放,文化宫首次举办了“北京市工人游园联欢大会”。
从此,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一直秉承建职工文化乐园的宗旨,开设了文化活动厅、职工大学等,三大殿办成展览厅、教室,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展览、技术学习班和讲座,组建了美术组、摄影组及工人业余艺术团体等各种文化团体。还根据季节的变化,多次举办空前规模的书市等活动。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文化宫办得十分红火。
近几年来,文化宫外的各种社区建设已较为完善,社会上的各种补习班、培训班也很多,再加上北京各城区文化活动场所越来越多,活动内容也日新月异,致使文化宫原有的教育、娱乐功能逐渐弱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引下,文化宫坚持为职工服务的宗旨,不断探索开展职工文化事业的新途径、新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