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健豪(1865-1943),原名兰英,湖南双峰县荷叶镇人。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中华全国妇联主席蔡畅的母亲。她年近半百还带着儿孙三代人进省城求学,并偕子女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是160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年龄最大的“老同学”,被当时舆论界誉为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她曾在双峰和长沙两度创办女子职业学校,堪称湖南早期的女子教育家;她还善于教育和积极支持子女从事革命,自己亦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活动,人们称她为“女中豪杰”、“革命的母亲”。
出身名门望族
1865年8月17日(清同治四年六月二十六日),葛健豪出生于湘乡荷叶桂林堂(今属双峰县荷叶镇双合村)。荷叶是曾国藩的故乡,这里有三大望族:“清代名臣”曾国藩家、“鉴湖女侠”秋瑾的婆婆王家和葛健豪娘家。他们彼此联姻,构成了封建统治阶级在荷叶的最上层。
葛健豪只有1岁多就丧父。其父葛葆吾是湘军部下的一个参将,后作过盐运使、按察使,与曾国藩有姻亲关系,清同治六年( 1867)三月在与太平军作战中阵亡。葛健豪自幼由母亲陈氏抚养成人,她聪明伶俐悟性最强,五六岁时随哥哥葛望钦在家念私塾,能把《四书》背诵下来,10来岁时就认得很多字。当时,距荷叶30多公里的永丰,有个蔡寿嵩的大户与葛健豪的父亲同在湘军任职,他们早就为儿女定下了亲事。葛健豪16岁时,奉父命出嫁到了永丰,给蔡寿嵩做儿媳。当时的蔡家,除在永丰开设“蔡广益”辣酱店外,每年还有上百石谷的地租收入,生活较富裕;葛健豪与丈夫感情较好,婚后10年内生有两男两女。然而,由于丈夫蔡蓉峰不善经营家庭产业,又吸鸦片,故家境逐渐衰落。
光绪十九年( 1893),葛健豪为家庭生计,跟随丈夫到上海投靠曾国藩的女婿聂缉槼,其夫在江南制造总局谋得了一个小官职。两年后,在这里生了第五个孩子蔡和森。几年后,她与丈夫先后返湘,在荷叶光甲堂定居下来,光绪二十六年( 1900),又在这里生下第六个孩子蔡畅。
葛健豪虽然出身于名门望族,可谓大家闺秀,但她并不只满足做良母贤妻,而是十分关注社会,同情贫苦农民。1907年秋瑾在浙江就义的噩耗传到荷叶王家时,她悲痛不已,教育儿女做人要做秋瑾这样的人。
三代共赴省城读书
辛亥革命后,蔡和森离开家乡进省城求学。这时,葛健豪的6个儿女,长女蔡庆熙已出了嫁,长子蔡麟仙和二女蔡顺熙先后死去,身边只有次子蔡麓仙、三子蔡和森与二女蔡畅(咸熙)3个孩子,其家也迁回到了永丰。蔡蓉峰为得一个财主500银元的“聘礼”,要把年仅10来岁的小女蔡畅卖给人家做童养媳。葛健豪极力反对,打算带女儿到长沙去“逃婚”。蔡和森积极支持母亲的行动,并告诉她,省城有个女子教员养成所,免收学膳费,只读两年,毕业后还可去办女子教育。这很合葛健豪的心意。于是,她把死去了丈夫的长女蔡庆熙也找回来,决计携儿女一道进省去读书。
1914年春,年近半百的葛健豪,带着3个儿女,还有一个3岁的小外孙女刘千昂(后改名刘昂),一道进了省城。她将原名“兰英”改作“健豪”,决心做一名献身女子教育、改造社会的“健将”和“英豪”。当她来到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报名时,学校老师见她年纪这么大了,还带着小孙女,不肯让她报名,她很气愤,要儿子帮她写一张“状纸”,到长沙县衙去告状。县官看完呈文,又听她申述过一番要读书的理由,觉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妇人,便在呈文上批了“奇志可嘉”四字,令学校破格录取。就这样,葛健豪被免试进了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其长女蔡庆熙先入自治女校,后转衡粹女校学缝纫、刺绣;三女蔡咸熙改名蔡畅入周南女校;小外孙刘千昂,则进幼稚园。她们一家三代5人进省城求学,曾一时在省城传为佳话。
葛健豪入校后,不仅勤奋好学,而且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她是个小脚女人,却坚持与青年女生上体操课。她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同学洗衣服,年纪大的称她“大姐”,年纪小的称她“伯母”。尤其是蔡和森与毛泽东等结识后,葛健豪很快地就成了这班有志青年的热情支持和参与者。正如蔡畅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所说:“我母亲在那时候,真是一个可惊的妇人。当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她已经五十岁了,但她很受革命的影响。”①’
两度艰辛办女校
葛健豪在省城读过两年书后,回到永丰,打算创办一所女子职业学校。蔡和森利用假期为母亲到湘乡县政府联系办学事宜,得到了县府的同意。当时湘乡县城已办了一所女子职业学校,称为“一女校”;在永丰办的这所称“二女校”,由葛健豪任校长。她任职后,就立即着手征聘教员和筹备开学等工作,很快就开学了。
湘乡二女校设在永丰观音阁。这里,民国初年曾办过女学,但每年招生不过二三十人,难以为继。葛健豪创办第二女校后,按照女子职业学校的要求,改变原女学堂的学科,头一个学期只办一个综合班,50余人;第二个学期扩大为文科、缝纫、职业3个班,学生达100余人。学生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中青年女生,对经济有困难的学生,还发给一定的生活费津贴。在当时,很多妇女把二女校当成“妇女之家”,说“进了二女校,就好象生活在一个自由天地。”
葛健豪既是校长,又是教员。她非常重视国文课的教学。按当时规定,学生必读《圣经》,星期天要做“礼拜”,葛健豪把读《圣经》改为读国文,利用做“礼拜”的时间讲时势、论国事。她还倡导学生参加唱歌、跳舞、跳高、跳远等体育活动。她的女儿蔡畅,就是“二女校”的音体教员。在女校的学生中,放脚和留短发曾一时蔚为成风。葛健豪的这些“越轨”的办学行动,触怒了封建势力,他们说“二女校”的学生男不男、女不女,败坏了社会风气,并多方阻挠妇女入学,使得这所新型女子职业学校,仅办二三个学期就被迫停办了。
这个打击,并没有使葛健豪气馁。后来她又在长沙颜子庙办起了一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大家公推她为校长。其长女蔡庆熙也被聘为缝纫教员。由于葛健豪的影响,省总工会介绍眷属来人学的颇多。学校办到第二个学期,学生由2个班增至4个班。据蔡畅回忆:她母亲办的这所学校,“是专教贫穷女子以手工和针黹等技艺的学校,再把工艺换来的钱帮助这些贫穷的女子们。”
远涉重洋赴法留学
1917年,葛健豪带着全家搬迁到长沙岳麓山下一所叫“沩痴寄庐”的房舍,为儿子蔡和森聚会有志青年,提供可靠的地点。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罗学瓒等十几位湖南热血志士,在这里成立“新民学会”。葛健豪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用这种方式祝贺“新民学会”的诞生。
1919年,在五四运动推动下,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形成高潮,向警予、蔡畅等人发起“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蔡和森动员自己的母亲也去。葛健豪说:“我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出国去留学,恐怕能去难回。”蔡和森鼓励她:“您老当益壮,能到法国去勤工俭学,岂不是成了中国头一位到外国留学的老学生了!”葛健豪听了儿子这番话,决心跟儿女们远涉重洋,到法国去勤工俭学。
1919年12月25日,葛健豪偕儿女蔡和森、蔡畅及后在法国结婚的儿媳向警予等30多名赴法留学生,在上海杨树浦码头乘法国邮船“央脱莱蓬”号起程赴法。葛健豪意气风发地对送行者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活得有意义。我现在和儿女出去留学,将来回国,还想看到革命的胜利呢!”她这“第一个留学老学生”的风采,对当时的青年产生过很大影响。当时的报纸发表文章说:“近来吾湘学界向外发展的势力很大,法国、南洋两方面去的人颇多,这是吾湘一点生机。……就中我最佩服的还有两位:一是徐君懋恂(即徐特立),一是蔡和森的母亲,都是四五十岁年纪的人,还远远地到法国去做工,去受中等女子教育,真是难得哩!……我们做青年的,应当如何勇猛精进,莫为那两位窃笑道:你们到底不行吧!”②
葛健豪经过35天的海上航行,于1920年1月30日安抵法国。她与同去的6名女生,入了蒙达尼女子公学。葛健豪在法国勤工俭学4年,是她一生富有经历的4年。在这里,她像小学生一样,刻苦攻读法文。虽然年纪大,记忆差,又没有外语基础,她从一个个单词学起。每天数她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经过不懈努力,她终于能用法语对话和阅读法文报纸了。她支持儿子蔡和森与向警予、女儿蔡畅与李富春自由结婚,认为这是“向封建婚姻制度宣战”。与此同时,葛健豪与向警予、蔡畅一起,白天补习法语,回家后立即开始刺绣,直到深夜。葛健豪的绣衣工艺精湛,深得法国妇女的喜爱,一件可卖几十法郎至上百法郎,这使两代人能安心地攻读。她还积极参与蔡和森等在法国的建党及留法学生的革命活动。发起组织了“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队”,要求里昂大学招收女生。1922年,蔡和森与向警予先后归国,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蔡畅于1923年2月在法国生下了小孩,年近60的葛健豪既要勤于做工,又要俭以求学,还要为女儿当保姆,需要付出几倍辛劳,但她坚持下来了,直到同年秋,党派蔡畅夫妇去苏联学习后,她才带着小外孙女李特特辗转回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