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1932年12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自通江县两河口乡进入四川,建立了以巴中为首府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并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军事行动上的22个“第一”。今年是红四方面军入川80周年,为大力弘扬红军精神,挖掘红色文化,讴歌红四方面军的不朽战绩,特以此文作为纪念,并与广大红军后代共勉。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还剩30000多人,红二、六军团已不足8000人了,而红四方面军打破“川陕会剿”后壮大到100000人的大军;甘孜会师时,红二、六军团只有5000多人,而红四方面军尚有50000多人;会宁会师时,全军只剩50000多人,而红四方面军还有40000多人;西路军损失后,全军只剩30000多人,而红四方面军仍占20000多人;就是这红四方面军占20000人的30000红军,后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最后发展为百万大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1、红军入川第一支部队—红73师217团
红73师217团(先遣队),1932年12月17日凌晨,在团长洪美田、政委闻盛世的率领下,从陕南西乡出发,经两天急行军,翻越“巴山天险”,12月18日占领川陕边陲通江境内两河口,守敌1个连闻讯逃窜。红军大部队随即抵达。
2、红军入川的第一个乡(站)——两河口/泥溪场
红军入川的第一乡是通江县两河口,但并未在两河口停留,主力部队于21日进至泥溪场,正式提出:“红军停止转移,在川北创造根据地”的口号,即在泥溪场建立苏维埃政权,制定了分兵向通江、南江、巴中发展的计划,所以有“泥溪场是红军入川第一站”之称。
3、红军入川解放的第一座县城——通江县
根据在泥溪场分兵分别占领通南巴县城的计划,红四方面军总部率11师、12师从泥溪场出发,经毛浴镇前往通江城,25日占领了通江城——“红军入川第一城”。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主力抵达川陕两省交界的两河口,兵分三路:红10军横渡宕水占领沙溪、洪口,向东发展;总部率兵到瓦室铺后,73师越过火天岗,直驱新场坝、平溪坝,向南挺进。红11师、12师沿江而下,于1932年报2月25日解放县城通江。1933年1月23日解放了巴中县,2月1日解放了南江县。
4、红军入川建立的第一个工农政权——两河口乡苏维埃政府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越秦岭,翻巴山,挺进通江,于当年12月18日,抵达通江两河口,建立了入川第一个工农政权。
5、红军入川的第一个向导——吴尚德(吴瑞林)
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个向导是吴尚德(吴瑞林)。1932年12月上旬,川北特委指示巴中中心县委(领导机关驻通江)到川陕边境去迎接红军。中心县委吕子谦、戚运元、吴尚德、洪玉漫4名成员按指前往,可被土匪王三春挡路折回后,又派川北口音的吴尚德1人前去迎接。途中,遇钢溪河团支书报信:“红军大部队已到泥溪场”。吴尚德火速赶到后,红军哨兵认为是敌人探子,将他关了起来。吴尚德边砸门边大喊大叫,惊动了看守战士,向上作了报告。总部宣传科长朱光前去问他,吴尚德说:“我是地下党组织派来迎接红军的,他们把我同坏人关在一起,我要出来汇报情况。”朱光把吴尚德关进一个单独房间后,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找他谈话,吴尚德汇报了中心县委执行川北特委“迎接红军”的指示等情况后,曾中生又带参谋向吴尚德问询了前往通江的路线等。第二天,几个卫兵把吴尚德送到12师,师长邝继勋接待了吴尚德,吴尚德向邝师长详细汇报了通江城敌人的兵力部署、地下党在保安队和民团组建党团组织等情况以及占领通江必须先占领北山的战况分析,邝师长听后立即叫吴尚德当向导,带路攻打通江城。虽然说叫吴尚德当向导,但红军的警惕性很高,还是将他绑着前行的。快到通江城10里左右时,邝师长将吴尚德松了绑。部队占领城北山制高点后,城北门上很快挂起了白旗,吴尚德知道是地下党团组织迎接红军的行动,他心中一激动,拔腿就往城里跑。邝师长拉住他说:“别急嘛,等火力布置好后,你再把先头部队带上去。”火力布置就绪后,邝师长叫吴尚德带路,领着百余名将士,扑向城门,占领了通江城。通江城解放的第二天,邝师长带吴尚德到诺江公园见到了徐向前总指挥、陈昌浩政委,吴汇报了到巴中的路线和巴中城的地势等情况。徐总说:“小吴,你给我们带路,攻打通江城,干得很好,还要你给红军带路,去攻打巴中城呢!”随后,他给红军带路,打胜了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仗——鹦哥嘴战斗。
6、红军入川第一仗——鹦哥嘴战斗
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由陕南翻越巴山到达通江北部边陲场镇两河口(今河口乡),守敌一个连闻风逃窜。12月21日,红四方面军主力通过两河口向泥溪场推进。占领该场后,即以红10师朝通江东北的洪口场前进,向东发展;互达瓦石铺后,又以红73师朝涪阳坝、平溪坝等地向南江发展;红四方面军总部则率红11、12师直取通江城。当时,四川军阀在川西混战,川北防务空虚,通江城只有田颂尧的边防军1个营和保安队把守,加之保安队早被地下党做工作,不战而降,边防军也随即投降。12月25日顺利解放通江城后挺进巴中,28日抵达鹦哥嘴。
鹦哥嘴位于通江城以西10公里处一座山顶上,是巴中通往通江的屏障。山下是杨柏河,历为兵家攻守必争之地。红军抢占后,立即察看地形,制定作战方案连夜构筑工事,做好战斗准备。第二天,田颂尧第一路司令李伟如率陈宗进旅及罗乃琼师(第三师)、万选青旅一部,由巴中方向朝鹦哥嘴猛扑。开初,李伟如没有把红军放在眼里,根本不讲战术。他们到了山下,立即向红军阵地发起集团冲锋,一群一群地往上涌,遭到红军毁灭性打击。据当时担任红12师副师长兼34团团长的许世友回忆:
鹦哥嘴战斗,是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仗。敌人是不讲战术的军队,哪里是我们红军的对手?!待敌接近阵地前沿几十公尺时,全团火器像刮风似地射击,打得敌人一片一片地倒下,前面的敌人招架不住,掉头就逃;后面的敌人还没有弄清怎么回事,就被退下的敌人冲了个人仰马翻,乱成一团。我们所有的火器一齐向敌群里猛打,敌人的死尸、伤兵,伴随着枪支、石头,像倒垃圾一样,乱七八糟地往下滚,有些敌人见退路拥挤,干脆从两侧跳崖逃命。
大约八、九点钟的时候,敌人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这一次敌人学乖了,像乌龟似地爬爬停停,只要我们的枪一响,就往后缩。我见出击的时机已经成熟,就下达了冲锋的命令。司号员一起站了出来,十几把军号齐鸣,营的旗帜、排的旗帜一起树了起来。几十杆红旗迎风招展,战士犹如猛虎下山,迅速向敌人冲去,我也提着大刀,带着交通排向山下冲去。
山沟里,到处是敌人的尸体和伤兵,脑袋崩裂的,缺胳膊断腿的,躺在地上叫爹叫娘的,挂在树丫上喊救命的,跪在地上磕头求饶的……真是丑态百出。
鹦哥嘴战斗,是红军入川后和四川军阀部队的第一次交锋,不到3小时,歼敌1个多团,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打出了红军的威风,打击了敌人的气焰。
7、红军入川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川陕省第一次党代会
1933年2月7日,中共川陕省第一次党代会在通江县城召开,选举产生了以袁克服为书记的中共川陕省委。
8、红军入川召开的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1933年2月7日,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通江城召开,选举产生了以熊国炳为主席的川陕省苏维埃政府。
9、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通江县王坪红军烈士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位于通江沙乡王坪村,此处有7800余名烈士的忠骨安眠于地下。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烈士陵园,1934年7月决定修建,由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亲自设计,并绘制图案与书写碑文,历时4月,于当年12月21日竣工。通江籍老将军、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何正文题写园名。1951年,王维舟、余洪远率中央访问团在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1982年,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徐向前为王坪烈士陵园亲笔题词:“学习革命先烈的不怕艰苦困难献身革命的精神,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魏传统为王坪烈士陵园题诗:“不忘鲜血洒王坪,何日归去得祭坟。革命传统勇为祭,振兴中华慰英灵。”后经中共中央民政部批准,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该红军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烈士墓,始建于1934年,是全国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1988年1月,国务院将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烈士纪念性建筑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纳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1年10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开始对陵园进行改建和扩建,将原来的35亩陵园核心区扩展到350亩,把分散在通江县50处的17225名烈士散葬遗骨迁移至烈士陵园,使整个陵园安葬英烈达到25048名。修缮一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由红军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王坪新村3部分组成。
10、全国唯一以革命领袖命名的公园——“列宁公园”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著名书法家魏传统题写园名。
11、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平分土地”
“平分土地”石刻标语,位于通江县至诚乡佛耳崖上。1934年春,为深入开展查田运动和迎接红五月到来,九子坡苏区主席马昭书与红10师政治部錾字队共同协定,在高30米宽60米的佛耳崖峭壁上凿刻巨幅标语,字高5、7米,宽4、9米,笔画0、65米,字道深0、1米,被称为“红军石刻标语之王”。
12、全国最知名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
“赤化全川”石刻标语,位于通江县沙溪乡海拔800多米的景家院悬崖绝壁之上,1934年由红四方面军錾字队凿刻,字高5、5米,宽4、7米,字道深0、35米,大的笔画宽0、7米,字间距7、1米,笔画槽里可以仰卧一人,当地百姓称之为“红云崖”,响誉中外。
13、红军入川第一幅石刻标语——“争取苏维埃中国”
“争取苏维埃中国”石刻标语,位于通江城壁山石壁上,1933年初,由川陕省委宣传部汪易和一杨姓红军共同书写,由鹦歌嘴、杜家坪(今民胜镇)的石匠錾刻而成,字高宽各2米左右,正楷,雄健遒劲。
14、 字数最多的红军石刻标语
字数最多的红军石刻标语,位于通江回林乡土地垭口。1933年由89师竖碑錾刻,碑高2米,宽0、4米,厚0、3米,正面刻着:“工农劳苦群众们,我们不要怕敌人,我们要起来同刘湘拼命。害怕敌人就被敌人整死。只要坚决斗争,消灭敌人,才是我们的出路。”共52字,两侧刻着一联:“升官发财是军阀,死伤流血是士兵。
15、红军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党岭山
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开始西进,由丹巴翻越党岭雪山到达八美,党岭雪山海拔5000多米,是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所翻越过的雪山中最高的雪山,也是最艰难的一次。攻下八美后,红四方面军继续攻占了道孚、炉霍、甘孜、瞻对(新龙)等康北重镇,以求得在这一地区较为充分的休整,是跳出蒋介石在雅州所布包围圈后,为第二次北上所采取的积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