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地革命到全国解放,华池县为人民军队送走了3360多名青年参军,相当抗日战争后期人口的10%,男性青壮年的60%,其中180余人献出了生命。
二、庆阳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什么能为支援前线做出如此多贡献?做到舍己为人、舍家为国
(一)支援前线具备良好的地理优势及物质条件。庆阳素有“陇东粮仓”的美誉。庆阳属内陆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是适合农作物生长的一块宝地。庆阳的董志原是目前黄土高原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土层最厚的的一块塬面,特别适于农耕。加之,苍茫逶迤的子午岭森林,雄踞庆阳市的东北部,又是一座天然的水库。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早在夏、商时代,周祖不窋就曾在陇东“行地宜,务耕种”,“教民稼穑”。 秦时,秦王朝为抵御西戎曾推行移民政策,招募大批内地人垦荒屯田,发展农业。北宋时期,范仲淹知庆州之后,化解民族矛盾,大力发展农业,使庆阳便出现了“羌汉之民,相踵归业”的局面。陇东高原上呈现出一派“陇麦欣欣绿,山桃寂寂红”的景象。尤其是1934年,当刘志丹、谢子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陇东建立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随着边区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庆阳农业有了很大发展。这为边区整个发展提供了很大物质保障。
(二)长期艰苦战争锻造和造就了一批优秀干部。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功不可没。他们不仅有着极高的革命热情,而且具有老区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甘于奉献精神。
“最后一粒米拿去充军粮、最后一根线拿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庆阳人民在支援前线的历程中就是这样,是他们的奉献才换回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他们留下的奉献忘我精神将永远值得后人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