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经济规模因子是最主要的因子,它的方差贡献率达到了31.072%,表明该因子对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即红色旅游经济规模的大小对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南在该因子得分上明显高于其他省市,表明它在总收入、接待人次、直接就业、间接就业、总投资、A级景区创建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所以,虽然它在其他因子上并不具备优势,但其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依然高居第二。增长率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也比较大,占了将近20%,包括总收入年增长率、接待人次年增长率、入境游客年增长率等3个指标,主要反映各地区红色旅游经济指标增长水平的情况。河南、内蒙古、云南、江西、山东得分较高,表明这些地区在各项增长率指标方面表现良好。
4、通过表3还可以对各个地区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个别分析。以湖南为例:湖南在经济规模因子上遥遥领先,但是综合排名只在第二位,原因是湖南在其他3个因子的得分较低,具体看,在增长率因子方面排第28,可持续因子上排名倒数第一,创汇因子上排名并列倒数第一。所以湖南如果要在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中超过江西,争取第一,就要在继续争取保持经济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在提高增长率、加大红色旅游人员培训和更多争取入境游客方面下功夫,只要这几个方面能排在各个地区的中游水平,综合评价就会大大提高。再如四川、北京、贵州、陕西、河北等地区,在可持续因子方面排名前五,但是在综合排名中分别是第4、第23、第7、第3和第13,如果北京、河北等地区要想提高综合评价的排名,就要在最主要的因子——经济规模因子上有所作为,也就是说在接待人次、直接就业、间接就业、总投资、A级景区创建等方面加大力度。
根据我们上述的分析,各个地区可根据表3清楚地了解其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可以根据自身在4个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的情况,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科学地制定当地红色旅游业发展规划发挥现实的指导作用。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红色旅游是一个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的系统工程,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尚有一定难度。单就经济工程而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还应该包括许多重要要素。如可持续发展因素还应该包括生态环境指标、社会文化指标、支持系统指标等。只是限于许多重要数据缺失,不能圆满完成这项研究。但是从已有数据出发,也能够大致说明各地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全国红色旅游一期规划情况统计表》中甘肃、内蒙古、青海、辽宁、河北、湖南、陕西部分指标数据缺失,以致于一些地区综合排名受到一定影响。
三、结 语
通过对我国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各地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两级分化较为明显,红色旅游各区域在红色旅游经济规模、经济增长率及可持续发展上差别较大。而此方法得出结果与一些地区仅靠宣传制造“晕圈效应”而形成的印象排名有一定落差。当然,各地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受制于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历史品位以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就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而言,各个省市在制定当地红色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着重点应有所不同。如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区在经济规模方面有优势,应该着重加强增长率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吸引入境游客等方面;而类似海南、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主要在于加强投资力度,加快A级景区建设,加大红色旅游的规模建设;江西虽然总体评价第一,但是在经济规模上与湖南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要继续领跑我国红色旅游经济,就要加大投入,继续做大规模;其它如福建、新疆、青海、宁夏等地区,还可以考虑把红色旅游和当地丰富的其它旅游资源进行对接,加大投资,增强自身的特色,这样才能缩小与红色旅游发达地区的差距。另外,各个地区在进行发展红色旅游经济规划的时候,都必须注意不但要注重规模,同时必须重视人员培训、带动就业、吸引入境游客等方面的投入与效果。
参考文献:
[1]薄湘平,杨帆.区域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2] 蔡国梁, 廖为鲲,涂文涛.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 统计与决策, 2005,(19) [3] 李答民.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8,(05) [4] 徐司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8)
(1.武夷学院 旅游系,2.武夷学院 商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