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地红色旅游蓬勃发展。而如何测度各地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就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从产业角度出发,构建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就我国有数据统计的31个省级单位红色旅游的发展水平进行对比评价研究,对于我国各地红色旅游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理应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区域 红色旅游 经济发展水平 评价
中图分类号: 文章标识码: 文章编号:
本研究主要是在建立区域红色旅游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试图构建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一、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基本情况
区域红色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是一个包括数量、速度、质量、效益等要素的多项指标体系。本研究仅从能够掌握的数据,如红色旅游的收入、红色旅游接待人次、红色旅游就业人数、红色旅游2A级以上景区创建、红色旅游投资、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六方面,力求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区域红色旅游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在选取评价指标时,我们采用绝对指标和增长率相结合的方法。其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红色旅游总收入反映了各地红色旅游经济效益。6年间全国(除西藏、台湾、香港、澳门以外,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31个省、市、区红色旅游总收入达7140.164亿元。超过规划1000亿元目标。其中排在全国前5位的省市有:四川省(2680.6)、陕西省(1090)、江西省(977.06)、天津市(419.15)、湖南省(400)。这种状况基本与红色旅游资源吸引力成正比,如延安、井冈山等;且反映出名人效应,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贵州(223.13)、广西(200)虽然相对偏僻,出于同样原因,红色旅游发展较好。红色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反映了各地红色旅游原有基础和发展速度。是评价各个地区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红色旅游接待人次反映了各地红色旅游发展规模。接待人次与总收入不完全成正比,与红色旅游景区(点)通达性等有关。一般讲,通达性高,接待人次与总收入未必成正比。如上海接待人次四千万以上,总收入仅1.73亿元,湖南与江西接待人次相近,而江西总收入(977.06亿)是湖南(400亿)的2倍多。接待人次年均增长率反映了各地红色旅游原有规模和发展速度。所以本评价体系把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次、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次年均增长率、红色旅游接待入境游客人次、红色旅游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年均增长率等作为四个二级指标。
3、发展红色旅游能够增加就业人数。就业人数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红色旅游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红色旅游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就业分为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6年间全国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911856人。其中排名前几位的是江西(180000人)、湖南(150000人)、陕西(120000万人)、湖北(96850人)、贵州(76300人)。上海增加就业人数也比较多(48254人)。间接就业人数也是反映红色旅游发展规模以及产业化、社会化水平的一项指标。6年间全国红色旅游间接就业人数3710813人。其中前几位是江西(900000人)、湖南、陕西(600000人)、湖北(380000人)、贵州(270000人)、四川(166065人)。湖南也增加不少(150000人)。
4、A级景区创建衡量单个景区接待人数规模和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A级景区级别越高,表示接待人数越多,服务质量越高。6年间全国红色旅游A级景区创建情况:5A:2个;4A:91个:3A:83个:2A:57个。这些数据表明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状态整体良好;其中,5A景区:江西、陕西各一个;4A景区:浙江9个、江苏、湖南各8个、湖北、广东各7个。2A以上的景区,江苏最多,达37个;山东26个;湖南23个;但是分布不均衡。
5、投资情况是衡量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6年间全国红色旅游总投资达353.91亿元。其中国家投资36.08亿;地方投资92.31亿元;民间投资44、6946亿元。地方投资超过国家、民间投资总和;民间投资超过国家投资,说明民众参与度高。总投资前几位的省市是:湖南(125.89亿元)、四川(29.728亿元)、湖北(28.41亿元)、江西(23.1亿元)、黑龙江(16.62亿元)、河南(15.2亿元)、浙江(11.7亿元)、江苏(10.117亿元)。内蒙古、福建投资也比较多。
6、可持续发展水平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指标,而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投资行为,表明可持续发展潜力。6年全国共培训279603人次,其中培训人次较多的省市是:北京(53399人次)、四川(45978人次)、贵州(44863人次)、河北(30000人次)。所以本评价体系把红色旅游培训人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二级指标。
(二)模型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其数学模型为:
x1=a11F1+a12F2+…+a1mFm+ε1 x2=a21F1+a22F2+…+a2mFm+ε2 ……… …… xp=ap1F1+ap2F2+…+apmFm+εm
模型中的F1,F2,……,Fm被称为公共因子,apm称为因子载荷在第p个变量在第m个公共因子上的负荷,矩阵A=(apm)为因子载荷矩阵,εm称为X的特殊因子,各特殊因子之间以及特殊因子与所有公共因子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
二、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一)收集数据
本研究选取我国有比较完整数据统计的31个省市等红色旅游区域单位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其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值均直接从全国红色旅游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统计资料:《全国红色旅游一期规划情况统计表》(2004-2010年)中获取,或根据上述资料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整理获得。其中红色旅游2A级以上景区创建按照2A级=10分,3A级=30分,4A级=50分,5A级=100的标准折算分数。
(二)计算过程
1、因子分析法的检验。为消除量纲影响,首先用spss19.0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面讨论均采用标准化后的变量。运用spss19.0进行计算,KMO值为0.714,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适合因子分析。
2、公共因子的确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并依照累计方差贡献率选取了四个主成分,同时为了使得到的主成分更易于解释,对相关系数矩阵进行方差极大化旋转,由此得到主成分的特征根及方差贡献率。
表2 旋转成份矩阵
通过表2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主成分1基本上反映的是区域红色旅游经济总量发展状况,可以命名为经济规模因子,它包括接待人次、直接就业、间接就业、总投资、A级景区创建等5个二级指标。
主成分2主要反映的是区域红色旅游经济的增长率水平,因此将其命名为增长率因子,它包括总收入年增长率、接待人次年增长率、入境游客年增长率等3个指标。
主成分3反映的是区域红色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可以命名为可持续发展因子,它包括总收入和培训人次两个指标。
主成分4反映的是区域红色旅游经济的接待境外游客情况,可以命名为创汇因子。
3、综合得分的计算。根据SPSS中的总解释方差表,计算总得分。F=权重*F1+权重*F2+...........,此处的权重是各个因子的解释方差所占比重。计算得出的我国31个省市旅游业经济绩效指标综合得分、因子值、综合得分及综合得分排名见表3。
表3 各地区因子值及综合得分表
注:1、以上数据资料均来源于全国红色旅游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红色旅游一期规划情况统计表》(2004-2010年)。
2、因少数省市如甘肃、青海、河北等个别数据缺失,影响到排名次序。故仅供参考。
(三)结论分析
1、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江西、湖南、陕西、四川、河南、山东、贵州、湖北、广东、内蒙古依次居前10位;广西、江苏、河北、云南、安徽、上海、重庆、山西、兵团、天津排在中间;黑龙江、辽宁、北京、福建、吉林、新疆、浙江、宁夏、青海、海南、甘肃红色旅游经济比较薄弱。各地的平均综合得分为3.23×10-6,所评价的31个地区中有12个超过平均水平,占总体的38.71%。表明我国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区域红色旅游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仅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综合发展水平得分高的江西和低的甘肃之间的得分差距较大,为1.7945,两级分化比较严重。
2、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因子得分分析。分析各地区4个主因子得分可以看出,湖南、陕西、江西、湖北等省市的红色旅游经济规模明显高于其它地区;河南、内蒙古、云南、江西、山东的红色旅游经济增长率较高,说明这些地区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速度较快;四川、北京、贵州、陕西、河北等可持续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江西、上海、广东、广西、北京等地在接待境外游客方面有一定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