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考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尽管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尖锐的国际形势,也给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带来了巨大、深刻的影响。在一些党员甚至领导干部中产生了“信仰危机”,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难以实现”,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动摇。有的甚至推崇“民主社会主义”,极力主张所谓“民主”、“自由”、“人权”、多党制,看不清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等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国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侵入,使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面临着新的考验。一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弱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缺乏政治敏锐性,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搞“实用主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群众路线“抽象化”,不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三是“急功近利”公开化,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等。四是享乐主义“时尚化”,热衷于吃喝玩乐,讲排场,摆阔气。这些突出问题,虽然不是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主流,但一旦形成一定规模,必然反过来对党的领导产生巨大的销蚀作用。
第三,实现长期执政的考验。长期的和平执政环境,使党面临着能否跳出“历史周期律”的考验。个别党员干部经受不住应有的考验,有的理想信念动摇,政治上缺乏应有的清醒和坚定;有的忘记了党的宗旨,个人利益至上,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一边;有的经受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堕落为犯罪分子。这些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极大地侵害了党的肌体,损害了党的形象。
第二届党性教育“延安论坛”观点综述
一、革命传统资源对加强党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代表认为,革命传统资源是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的历史经验,它生动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再现了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运用革命传统资源开展党性教育,对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提高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永葆党的先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新形势、新任务对挖掘革命传统资源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
二、要实现革命传统资源向党性教育资源有效转化
与会代表认为,革命传统资源包括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物、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等,它是我们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依托,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丰富素材,要努力实现革命传统资源向党性教育资源有效转化。有的同志认为,红色资源是客观的历史存在,对客观资源素材的利用要有一个科学的转化,生搬硬套会陷入材料的堆砌或对历史的一味重复,因此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把丰富的历史素材转化为有理论深度的课程。有的同志认为,挖掘革命传统资源,要重视理性认识,要思考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背后深刻的精神内涵;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使历史更加鲜活,使人物或事件更富生动性和感染力;要注意把握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使之与新形势、新实践紧密联系。有的同志认为,开展红色体验是转化革命资源的有效途径,但在体验中必须充分调动干部自学、自律的主观能动性,要把外在的感悟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有的同志认为,重温历史不是简单地回顾历史,必须回到现实,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接中找到共产党人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有的同志认为,科学利用革命传统资源,必须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大众化教育与精英式研究相结合,常态化推进与重点开发相结合。
三、增强党性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创新方式方法
代表们认为,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对防止党性教育空洞、枯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干部认知的新规律新特点,创新教育方法,强化教育效果,是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各级干部培训机构在挖掘利用传统资源开展党性教育上创造了很多好做法,积累了很多好经验,但与党员干部思维观念的新变化、新特点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方式方法创新,要与教育主题和培训对象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综合搭配、灵活运用。有的代表认为,研究式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单一讲授的局限性,有利于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有利于透过历史现象,发现历史规律,提高认识,坚定信念。有的代表认为,要借鉴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情景模拟、网络教育、多媒体等,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有的代表认为,现场体验教学符合干部认知规律和教育培训规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但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组织环节多、难度大,推行培训项目负责制,可以增强协调合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有的代表介绍了本单位“夜宿农户”教学模式的详细环节,认为把党性教育与调查研究结合在一起效果很好。有的代表建议,要多开党性专栏,多办党性节目,搭建党性教育动态平台,以符合更多年轻受众的口味。
四、深刻把握党性教育的时代性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党性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由党所面临的形势和所担负的任务决定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有不同要求。因此,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赋予党性教育以新的时代内涵。加强党性教育,要拓展内容,要有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支撑,否则党性修养无法从基础上得到加强。有的同志认为,党性教育是一种多层次、动态性的成人回归教育,涉及情感认知、价值观判断等内容。因此,一方面要使学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注重联系学员的思想实际,紧扣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作出说明和解释。有的同志认为,一定要善于抓住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以这些现实问题为案例,在对现实重大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认识,增强党性。还有同志提出,实现党性教育科学化,要符合时代变化,要从体制机制创新这一根本上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