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九十周年、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八十周年等红色系列活动第八场在京举行,图为会场情景。(金梅摄)
纪念红军长征九十周年、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八十周年等红色系列活动第八场在京举行,图为会场情景。(金梅摄)
中红网总编辑江山发言。(金梅摄)
职业中医健康管理师崔志强发言。(金梅摄)
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赵吉军发言。(金梅摄)
自右至左:曾莹、贾斌、邢瑾琪。(金梅摄)
自右至左:孙长安、范东华、张学军、宫明强
王胜军(左一)、南卫江(右二)、居颖建(右一)
自左至右:宫爱华、王学择、房秀华
中红网北京2024年8月3日电(江山、崔志强、赵吉军)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纪念红军长征,弘扬长征精神!” “毛主席曾提到中国对世界有两大贡献,一是中医药,二是中国菜”! ……
为纪念建党一百零三周年、建军九十七周年、红军长征九十周年、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八十周年和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和北京百年风云文化艺术中心为指导单位、中红网-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为主办单位,北京上医院中医院、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传统医药分会为承办单位,毛泽东思想旗帜网、毛泽东思想学习网、中国红岩儿女联谊会、北京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玉海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五方珠苑(北京)文化流传播有限公司、北京聚宇能自然科学研究院、海南碧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为协办单位,联合举办系列红色纪念活动,于8月3日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海园举办纪念活动,这天是这些系列纪念活动的第八场,暨“传承千年灸疗、创新数智养生”中医专题座谈会。
参加今天活动的有关领导和嘉宾有:中红网总编辑江山,北京上医源中医院运营总监、北京易殳堂中医研究院创始人、千年经络导引和二十四节气灸传承人崔志强,开国少将曾雍雅之女、人民法治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曾莹,原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贾斌,《老兵智库》主任闫兆麟大校,敬老志愿者专项基金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李伟,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传统医药分会执行会长、五方珠苑(北京)文化流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东华,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中国抗总衰老促进会传统医药分会副总干事赵吉军,北京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宫明强,瑞乾资本合伙人南卫江,中红网中红图库部主任霍金梅,北京恒诚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军,原总装备部老领导邢红河,老年大学秦瑋、居颖建,汉王博通高级顾问、汉王智慧园区业务总监王胜军,北京蒙域医学研究院院长王广生、北京京戎保安公司总经理孙林生,北京上医源中医院坐诊医师张娅玫、关彩英、胡天雷,药师刘传峰等。
中红网总编辑江山:毛主席在追悼张思德大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不久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后来“为人民服务”被写进了党章,成为党的宗旨。
江山首先在座谈会上发言,讲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著名题词“为人民服务”的故事,这是出现在中国党政军机关最多、最显著的标志性政治书法作品。毛主席生前曾经多次书写“为人民服务”,留下了无数佳话。《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1915年,张思德出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8月红军四方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那年张思德18岁。同年10月他参加了红军。1935年,他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在长征途中,他曾三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为了救战友,他曾躺在沼泽地的泥水里,让班长踩在自己背上救出陷入沼泽的战友;为了挖野菜充饥,他抢先“尝百草”,自身中毒而不顾……1942年张思德调回延安,同年11月部队整编,他被调到中央警备团当战士。1943年春,中央机关需要从部队中挑选一批优秀战士担任中央领导的警卫工作。张思德因为表现突出,被选到中央同志身边,不久又被选为毛泽东的警卫员。
来到毛主席身边后,张思德从毛主席身上看到了共产党领袖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力量。他认为,在毛主席身边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和中国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和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都必须尽心尽力做好。毛主席白天工作,夜晚也工作到凌晨才睡觉。张思德了解毛主席这一工作习惯,每天一起床,他就轻手轻脚地把毛主席住的窑洞前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毛主席习惯边走边思考问题,往往不太注意脚下的路,张思德就把毛主席经常走的路段用黄土垫平、踩实。毛主席夜晚出去开会,张思德总是提着马灯,早早地等候在门口。张思德从不计较职务高低。和他同期入伍的战友在战斗部队提得很快,有的已经当上团长甚至旅长,而张思德入伍十年一直是班长,但他毫无怨言。
1944年夏天,为了保障中央机关和领导同志冬天取暖,中央警备团决定组织一个小分队去烧炭。这是脏活累活,张思德却第一个报了名。他说,我是共产党员,越是脏活累活,我越应该去。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副队长,让他带4个战士到安塞县石峡峪去烧炭。出发前,他对几位战友说:“烧炭也是为了夺取抗战胜利,我们一定要干好。”在张思德的带领下,战友们日夜苦战,一个多月就烧出了5万多斤高质量的木炭,超额完成了任务。完成任务后,张思德想起山上烧炭的地方还残留一些砍伐的青冈树,便想抓紧时间再多烧一些木炭。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战友小白进山,一起开挖一孔新窑。快到中午时分,一孔炭窑眼看就要挖成了。为了保证质量,张思德钻进窑里,拿着铁锹细心地修整窑壁。就在这时,窑顶突然掉下几片碎土。张思德意识到有危险,大喊一声:“快出去,有危险!”边喊边一把将小白推出窑口。刹那间“轰隆”一声巨响,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小白得救了,张思德却被压在土里,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张思德牺牲的噩耗传来,警卫班的战友个个失声痛哭。警卫队队长古远兴考虑到张思德曾是毛泽东的警卫员,决定把这一消息告诉毛主席,他走进毛主席的办公室,见毛主席正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几次张口又止,最后才小声的说了出来:“主席,张思德牺牲了。”
毛主席闻讯后,惊讶地放下笔,详细询问了张思德牺牲的经过,听后默然良久,沉痛的说:“张思德是个好战士,站岗放哨,还陪我外出过,很熟悉。前方打仗是免不了要死人的,但后方搞生产出事故死人是不应该的。”随后,毛主席又点燃了一支烟,数着指头对古远兴说:“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找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1944年9月8日,这天,延安枣园笼罩在一片肃穆悲痛的气氛中。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备团1000多人,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举行张思德追悼会。操场的土台临时搭起的灵堂上挂着张思德的遗像,黑幕前安置着烈士灵位,灵位前放着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社会部、西北公学、中央警备团以及各营连送的花圈,台前两边挂着挽联,中间悬挂毛主席题写的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点多钟,追悼会尚未开始,毛主席就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布衣,在李克农、杨尚昆等人陪同下,从枣园的住所走出来。毛主席的脚步沉重而缓慢,往日和蔼的面容今天显得严肃而庄重。走进会场后,毛主席抬起上面有他题字的花圈,亲手放到张思德遗像前,默哀许久。
在追悼会上,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张延桢介绍了张思德的生平事迹。随后,毛主席作了即兴讲演。毛主席边讲边打着手势,当讲到“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时候,他就把两手往下用力一压;当讲到“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的时候,就把手卷成一个喇叭筒,放在嘴边一吹……
的讲话虽然是即席演讲,但显然经过深思熟虑的。他高度赞扬了张思德的崇高精神境界,认为张思德用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毛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话,对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阐述至详,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和鼓舞。中央办公厅秘书处的人员,听了讲话后,都感到深受教育和启发。速记室主任张树德对毛泽东的讲话做了速记,秘书处秘书长陈伯达、毛主席的秘书胡乔木等人也都做了认真记录,他们一起参照记录整理了毛主席的讲话文稿。整个讲演时长约一个半小时,整理出来的全文约15000字。后来,经过毛主席五次删改的讲话全文被压缩到757个字,不算标点符号只有688个字。
定稿后,1944年9月21日,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讲话的新闻稿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引题是“警备团追悼战士张思德同志”,主题是“毛主席亲致哀悼”,副题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是死有重于泰山”。这则新闻稿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最早文献。
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准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参加编辑工作的陈伯达,把原标题为“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讲话”的文稿送毛泽东审定。毛主席觉得这个标题平庸无奇,便拿起毛笔,将原来的标题勾掉,然后在上方写下“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从此,《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的文献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宣言。毛主席曾多次题写过“为人民服务”。后来,“为人民服务”被写进了党章,成为党的宗旨。
职业中医健康管理师崔志强:2024闰中伏遇立秋,是承上启下的转折点,除病根的黄金时段。
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今年有20天(中伏7月25日~8月3日;闰中伏 8月4日~8月13日)。
初伏防中暑,中伏病根除,末伏躲老虎。中伏,40天的三伏养生期到了中间的部分,2024年20天中伏(仅剩下10天),是承上启下的转折点,是除病根的黄金时段。
今年立秋是8月7号,末伏是8月14号。立秋在前,末伏在后,属于秋包伏。按照“不怕伏包秋,就怕秋包伏”的说法,今年立秋或将持续一定时间的炎热。今年很可能会有“秋老虎”了。
但从中医角度来讲,立秋实则处于“长夏”时段内,你可以视作加长版夏天。皆因“五脏应四时,脾与四时之外的‘长夏’(夏至—处暑)相通应”。
所以,处在“长夏+三伏+秋老虎”的立秋,依然很热。尤其是今年,全国各地暴雨洪涝侵袭,外湿更容易引发湿邪内生,合为湿热邪气。
气温很高,雨水又多,天暑下逼,地湿上蒸,人体出汗多、伤津耗气,内里呈现“虚”的状态,易受外邪入侵,患上疾病。这也是为什么一到三伏天,大大小小的医院,都挤满了看病的人群——中暑的、感冒的、肠胃痛的、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很多人的病根,都是在三伏天落下的!
不过!也正因为三伏天是最热的时节,我们才得以迎来“以热驱寒”、“冬病夏调”的绝佳良机。
三伏天,既是危机,也是满满的生机。
贴三伏贴:拔旧毒·挡新寒。
在初、中、末伏前2~3天去贴三伏贴,三伏贴主要利用辛温祛寒的药物贴敷人体穴位,对于陈寒之躯效果明显,另外也能抵挡新的虚邪贼风。
做三伏灸:以热驱寒,冬病夏治。
民间素有“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艾灸忙”三伏天做艾灸,三阳相加,效果1+1+1>3,三伏天做一次艾灸顶平时三次。
天之阳:三伏天时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之阳:人体内的阳气也最充沛;地之阳:艾灸具有温阳之功。
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阳气旺,人体内的凝寒之气正处于易解的状态,天热身体毛孔会张开,艾灸的温热刺激更容易渗透进经络、脏腑深处,有效地振奋阳气,驱散体内湿寒,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冬病,泛指一切因体内阳虚所致的各种喜热怕冷、遇寒加重;或秋冬季加重春夏减轻的季节性病症:如寒性哮喘、关节炎(老寒腿)、风湿、颈腰椎病、慢性腹泻、痛经,以及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疲乏力等得热则舒的病症。
吃三伏羊:三伏天吃羊肉俗称“伏羊”,每年入伏之季,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湿之气,尤其适合体质偏寒,而夏天又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或者爱吃冷饮的人。
喝三豆汤 :“三豆”,指的是绿豆、黑豆、赤小豆。该药膳是从《本草纲目》记载的“扁鹊三豆饮”转化而来。
三豆中,绿豆、赤小豆起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黑豆则健脾、补肾。因此,三豆饮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
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赵吉军:创作《国医赋》的内容与解释。
《国医赋》全文如下:
黄帝紀元四七二一甲辰年季春 趙吉軍汲仙佛聖賢慧智編於京
身心疾病,常人难免。 國毉助力,可葆康健。 大毉精誠,道德垂范。 仁心悬壺,扶危济难。
太虚廖廓,肇基化元。 萬物資始,五运終天。 布炁真灵,总統乾元。 九星悬朗,七曜周旋。 星汉灿烂,成象於天。 在地成形,山海移迁。 在体成命,毉易同源。 河图洛书,能量演变。
玄隐遺密,传世宗典。 本草湯液,經方之源。 内經阐微,八十一难。 針灸甲乙,啓后承前。 傷寒金匱,聖道彰显。 千金外台,百科大全。 后世諸家,传承发展。 魚目混珠,良莠难辨。 外經微言,天师所傳。 衷中参西,化性之談。 内证观察,高維实踐。 奇人异士,多在民间。
上毉調神,虚無恬淡。 正气存内,邪亦可干。 平人不病,神气通天。 中醫理人,有迹可按。 下医治病,多有局限。 醫不叩门,法不轻传。 得遇明毉,需要福緣。 愛己助人,更需惠眼。
望闻问切,四診合参。 正確施治,简便速验。 常規諸法,藥非首选。 樂食导引,防治皆贊。 颤抖拍打,拨筋拔罐。 刮痧首推,虎符銅砭。 九针点穴,見证非凡。 扶阳救逆,艾灸当先。 内家手法,正骨蹻按。 酒露湯錠,丸散膏丹。 以上未效,祝由十三。 效如桴鼓,掃平諸患。
數係乎命,氣係乎天。 氣數所囿,难尽天年。 逆天改命,遵感应篇。 中紀委荐,四訓了凡。 諸惡莫作,奉行众善。 自净心意,道法自然。 仙佛聖賢,教化世间。 士当弘毅,笃行致远。 福慧双增,有緣共勉。 天人合一,此生無憾。
赵吉军附言: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赵吉军介绍,自己系中共党员,山东泰安人,空军工程大学学士,副团职转业军官。历任参谋、指导员、干事、军事代表等职,获嘉奖、优秀基层干部、三等功各两次。因军旅生涯工作忙碌,常年加班熬夜,身体透支较重染病,在部队体系医院未能解决,通过自学中醫调理好自己的同时,切身体会到了人体经络的神奇奥妙与國毉的博大精深,从此步入國毉之门。自己因疾病与中医结缘,因中医受益想让更多人收益,毅然半路转行、解甲从医,希望余生为“传承弘扬國毉”做出自己的贡献。
《老兵智库》主任闫兆麟大校特意给这次中医座谈会写了《七律·中医礼赞》:
中医之道古传扬,草药银针显良方。 望闻问切知病症,阴阳调和保安康。 千年智慧凝精妙,百代医家续辉煌。 华夏文明传四海,中医瑰宝永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