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指示,全文如下: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同身边医务人员谈话。当时,医务人员谈到买来两套医书是普及性质的,但可能与中国情况特别是农村情况有不符合的地方,毛主席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民的百分之十五服务,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而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是在农村,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好了。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年。华佗读的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是在实践中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和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医院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适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只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是农民。那种做法脱离群众,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不为农村服务,还叫什么为人民服务。工作中,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所谓尖端,高、难、深的疾病研究上,对一些多发病、常见病、普遍存在的病,如何预防,如何改进治疗,不管,没人注意,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的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农村,重点在农村。还有一件怪事,医生检查一定要戴口罩,不管什么病都戴,是怕自己有病传染给别人?我看主要是怕别人有病传染给自己。(医务人员说:有些是应该戴的,例如做手术,不戴,怕医生口腔、鼻腔的细菌传染病人的伤口。)要分别对待嘛!干什么都戴,这首先造成医生与病人之间的隔阂。今后城市的医院应该只留下毕业一两年的医生,本事不大的医生,其余的都到农村去,把好的都放在农村。“四清”运动到一九六八年就扫尾基本结束了,可是“四清”结束,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并没有结束啊!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把这些都告诉卫生部。
本次座谈会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结束。
毛主席警卫员刘纪春、活动组委会副秘书长尹彦友,主持了今天的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有关领导、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革命后代和嘉宾还有:于赋、张振民、张幕津、赵力平、孟进鸿、陈长江、曾文、马全发、孙振发、徐建柱、张正午、侯桂珍、潘兴立、梁志义、李宗信、高志杰、李桐彦、张英瑞、田永有、刘真、毛敬泽、张学全、王百喜、董玉清、李耿成、薛成刚、李仁庆、李广山、郑敬国、张景山、李建新、解秀英、姜积珠、刘习琴、周树花、孙美玉、李小玲、邵辉、张克扬、刘秀茹、刘培金、毛仕宇、邢占斌、凌志毅、刘领跃、赵兴斌、马忠贤、汤建军、陈高钦、汪冶、曾珍、王莉、赵鹏、吴雪慧、姚新忠、黄三庆、侯进才、李庆田、王景、赵雪峰、宋玺、王东、郑天云、刘斌、李亚慧、岳磊、刘彦青、惠万玉、齐笑奇、马朝军、肖卫望、谢长印、曹忆南、张青兰、尹西林、尹万臣、尤元波、尹海燕、高林、孙桂琴、程更新、李新、尹兴乾、尹正光、李长龙、吴枘瞳、刘丽媛、韩志华。焦海滨、弓志坚、林浩然、王俊义、高凤玲、姚家军、董新有、郑义、孟丽坤、苏铁、赵家荣、赵海洋、冀宝国、郑培德、林飞飞、袁筝、余延庆、白琳、林瑞庆、陈丽丽、吴建福、于天夫、安树凡、王立伟、常秀荣、王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