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7日下午,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在草帽论坛举行“海棠颂中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特邀周恩来总理侄女、中共党史文献研究院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周秉宜讲述周总理的家风故事。这是活动现场。(中红网布铁威摄)
活动现场。(中红网布铁威摄)
崇明区三星镇党委书记张建国在活动上致辞。(中红网布铁威摄)
周恩来总理侄女、中共党史文献研究院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周秉宜在讲述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家风故事。(中红网布铁威摄)
1951年,周恩来与侄女周秉宜(左三)在中山公园看芍药花。
1952年夏天,周恩来陪家人一起吃饭。
周恩来总理侄女、中共党史文献研究院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周秉宜(左三),中红网总编辑江山(左二)向崇明区三星镇赠送书为“海棠依旧”的书法作品,以及中红网出品的《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红色才艺作品网络征集评选活动文集》。崇明区三星镇党委书记张建国(右二)接受了赠送。(中红网布铁威摄)
周恩来总理侄女、中共党史文献研究院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周秉宜(左三),上海《第一财经》大型活动项目总监向红(左二),崇明区三星镇党委书记张建国(右二),崇明区三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有胜健(左一),崇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奕(右三),崇明区三星镇人大主席沈国兴(右一),共同启动“三星镇‘星棠愿’文化实践工程”。(中红网红色图库)
情景剧《海棠颂中华》。演出以“抗争”“建设”“复兴”三个版块描绘了崇明区及三星镇从积贫积弱走向富裕美好的宏伟历史画卷。(中红网布铁威摄)
全体合唱《歌唱祖国》。前排自左至右:崇明区三星镇党委书记张建国,中国旅游协会智慧旅游分会会长肖潜辉,上海《第一财经》大型活动项目总监向红,周恩来总理侄女、中共党史文献研究院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周秉宜,中红网总编辑江山,崇明区三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有胜健。(中红网布铁威摄)
全体合唱《歌唱祖国》。(中红网布铁威摄)
崇明区三星镇种植了5000多亩海棠树,是远近闻名的“海棠之乡”。图为周秉宜(左)在观赏海棠花。(中红网布铁威摄)
中红网上海2019年10月7日电(江山、布铁威)今天下午,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举行“海棠颂中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特邀周恩来总理侄女、中共党史文献研究院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周秉宜讲述周总理和邓颖超夫妇的家风故事。
出席活动的有:中国旅游协会智慧旅游分会会长肖潜辉,中红网总编辑江山,上海《第一财经》大型活动项目总监向红,崇明区三星镇党委书记张建国,崇明区三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有胜健,崇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奕,崇明区三星镇人大主席沈国兴,以及众多三星镇干部、群众。
崇明区三星镇党委书记张建国首先致辞,他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7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烈焰中重生,不断战胜风雨,创造奇迹,带领着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加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70年来,三星镇历届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下,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尤其是近年来,三星镇借助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东风,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坚持生态引领、创新发展理念,党的建设、镇域经济、民生工程、文化建设等工作全面发展,三星用自己的新颜为祖国献上70华诞的贺礼。与国同庆,共享发展红利;使命在肩,再创辉煌业绩。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就是让我们时刻牢记前辈创业艰辛,知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就是让我们始终保持逢山开路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较真斗硬的狠劲和为民谋利的实劲,立足岗位,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我坚信,三星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接着,周恩来总理侄女、中共党史文献研究院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周秉宜,以《璀璨的遗产——我所知道的周恩来和邓颖超》为题,从“人民的总理”、“温厚的亲情”、“忠贞的爱情”、“璀璨的遗产”四个章节,讲述了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家风故事:
人民的总理
1955年,绍兴有位周家亲戚去北京反映当地的平坟工作,顺便提出要求给自己安排好一点的工作。伯父周恩来没有同意,他将当时在北京工作的周家亲属都找来,召开家庭会议,严肃地说,“我是人民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到寒假了,就给伯母写了封信,说我们放假了,请派车来接,因为有行李,就“因为有行李”这五个字,我们觉得是一个充分的理由。结果来了一个叔叔,用三轮车把他们的行李带回了家。回家以后,伯母就跟我们说:你们想派车,不可以的,这车子是你伯父工作上用的,不能够给你们用,孩子们不可以用家长的车,家长的车是用来工作的,不是为你们服务的。总理是全国人民的总理,不是咱们周家的总理。
温厚的亲情
周恩来父亲周劭纲(字懋臣),母亲万冬儿。周恩来是兄弟三人,他是长子(字翔宇),妻子邓颖超;二弟周恩溥(字博宇),妻子王兰芳;三弟周恩寿(字同宇),妻子王士琴,是周秉宜的父母。
伯父坚决不允许亲属包括孩子们因为他而享受特殊待遇,并且要我们更加严于律己。在教育周家子侄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问题上,他首先念念不忘的是要我们扎根基层,去做工人、农民,去当兵,去改变周家封建官僚家庭的成分,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另外,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召唤,起模范带头作用。
伯父特别喜欢小孩,他对每个孩子都很好,都一样公平。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他绝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感觉到自己受了委屈。
记得小时候,伯父的工作特别忙,顾不上休息。伯母和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希望总理能有点时间休息,但没人劝得了,怎么办?那时伯母或工作人员就让我们小孩子去叫总理。我时常接到‘任务’,去喊伯父休息。我小时候不爱说话,跑到伯父身边,拉着伯父就向外走,伯父一看是我,就笑呵呵地走出来。有时在西花厅门口走走,有时散步到湖边。
伯伯规定,家里的小孩子上了小学就不能再在西花厅吃饭了,必须去吃大食堂。记得上小学的那年九月,总理的卫士长发给我一个搪瓷缸、一把勺子,给了我两毛钱,让我和哥哥一起到国务院第三大食堂打饭吃。从那以后,除了老家来了亲戚外,无论刮风下雨都是如此。
忠贞的爱情
伯父周恩来一生喜爱海棠,当年伯父远在日内瓦,伯母邓颖超也不忘剪上一枝海棠花给他寄过去。1988年4月,中南海西花厅海棠盛开之际,伯母睹花思人,写了这篇散文,题为《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怀念逝去12年的伯父:
“春天到了,百花竟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你不是喜欢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二十六年了,我比你住得还长,现在已经是二十八年了。” ——邓颖超
1923年,伯母邓颖超突然收到伯父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明信片,背面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画像,伯父写道:“希望我们将来也像他们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有一年,刚过国庆节不久,恰逢戏剧电影《红楼梦》的几位主要演员徐玉兰、王文娟、金彩凤到北京出差,她们说想要来看望总理和大姐,于是就被请到了西花厅。本来平时伯伯见客人是根本没有我什么事儿的,这一次七妈却通知我,让我也过来陪几位客人一起吃个饭。大概是吃饭的时候不知谁问起总理办公室撤销的事,伯伯就说了这么一句:“我要解散总理办公室,所有的人都反对,只有我老婆支持我。”
这是我唯一一次听他对人提到七妈时说“我老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