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柏坡,我们可以从历史书上找到一长串的描述字眼。解放战争时期,五大书记坐镇西柏坡,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西柏坡,对中国命运走向有着重要导向作用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举行地。西柏坡,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然而,西柏坡作为中国的革命圣地,我对它既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说熟悉,是因为西柏坡是神圣的。解放战争时期,它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发展,它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堪于日月争辉的;新中国建设时期,西柏坡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是中华民族不停进步的推动力。但是,我对西柏坡又是陌生的,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人,我们了解的历史,都是历史书上冷冰冰的白纸黑字,缺乏一种感性的认识。就是对于西柏坡的这种矛盾的认识,伴随着我的成长。在我走进大学校门时,随着阅历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西柏坡的印象在我脑中也越来越清晰。可以说,现在对于西柏坡,我不再陌生,而是亲身地感受到了它的伟大,也领略了西柏坡的迷人风采,并深深地为它的经过历史沉淀的精神所折服。
西柏坡之所以能在我们的认识中变得如此清晰,是因为它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我们的视线。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语重心长地教导:“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警惕“人们用糖衣裹着炮弹的攻击”。可以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这一科学诊断,对于我们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警策作用。因此,在西柏坡,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身影。
1991年9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来了,他在参观完西柏坡纪念馆后,挥笔写就,“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堂里,江总书记动情地说:“同志们,我到西柏坡来是很感动的!毛主席在这里提出了‘糖衣炮弹’这个问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搞和平演变,关键是自己不要演变自己,关键是自己;我们只要不被‘糖衣炮弹’击中,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
2002年12月5日至6日,上任伊始的胡锦涛同志考察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西柏坡。在西柏坡,胡锦涛深情地对陪同考察的同志说,“毛泽东同志当年离开西柏坡去北京时,曾形象地称为‘进京赶考’。我们这一次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西柏坡,可以说是来上学的......重温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的。”同样是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堂里,胡锦涛同志作为重要讲话,“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持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可以说,这是对全党同志的要求,也是对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
正是我党几代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才得以发扬,也让我们深切地理解了西柏坡精神的重要性,使它在新世纪里并未淡出我们的生活,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建设。也正是追随着领导人的步伐,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了西柏坡,认识西柏坡精神,并为西柏坡精神在新世纪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而喝采彩。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在与来自西柏坡的同学接触之后,我更是深深地为一种历史书上没有写出的,虽然平凡,但同样伟大的西柏坡人民的精神所感动。我的那位西柏坡同学说,“我们西柏坡的人民,就像柏树一样的坚韧,有着不怕风霜的柏树品德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我知道,他所说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西柏坡人民对党,对人民子弟兵的默默的支持,更是在新中国建设时期,西柏坡人民服从大局,为了祖国建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我知道,他说的是当年为了兴建水库,西柏坡人民离开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却没有任何的怨言,仍旧像当年支持毛主席一样,支持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新时期,西柏坡人民同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从不邀功请赏,因为他们知道,既然属于革命圣地的人,就应该体现出应有的西柏坡精神。我的同学还说,他的爷爷现在提起以被水淹没的昔日家园,仍然会落泪,当从未流露过不满。也正是这样,我感受到了,另外的一种西柏坡精神,一种来自西柏坡人民的,却同样让人感动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