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这个真实故事,我们感触到的不仅是一个童话般的婚恋,更是一个特殊时代的风貌,一批典型人物的精神,他们的那种“一诺千金”的执着,那种“坚如磐石”的信念,那种水晶般透明的纯粹,既不可思议,又令人格外感动。池是既有坚定信念又有纯粹爱情的早期女革命者的典型形象,她既是弘扬革命之道的苏维埃时代的农村革命妇女形象,又是兼守妇道孝道继承千古传统的纯朴妇女形象,是一类新颖的情感题材妇女形象。这故事以十分浓重的笔墨颂扬苏区人民的牺牲精神和悲壮人生,以跨越时空的镜头描述死者的寂然离世和生者的长久守望,构成了人世间生离死别的凄美绝唱。历经岁月的洗礼,红色婚恋与绝世坚守,化作了永恒的苏区精神丰碑。
2001年前后我多次采访和参观池煜华的故事与家乡,她的旧居和那枚老镜子及屋后坟墓,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于2009这年写下《望穿秋水》的电影剧本初稿,反复修改,因价值观离现实太远一直放着至今未拍。
我在画外音里深情写道:2005年,兴国人民送别94岁的华娇老人,把她使用了72年的那枚老镜子,一起放进了坟墓,作为这场千古绝恋的见证。她的坟墓就在她居住了72年的老屋的后山。
画外响起凝重的伴唱山歌:
哎呀嘞—— 一面镜子寻郎来, 一诺千金七十载。 流水落花云烟过, 天地留得真情在。
中央苏区中央政府旧址群,中央军委兵工厂旧址群,甚至细微到草鞋斗笠老镜子,金光闪闪,煜煜生辉。闪耀着革命文物的载道功德,载着很厚重的社会变革的道,光荣传统的道,继往开来的道,向世人进行着传统教育和基因传承。
向兴国、赣南所有文物工作者的劳动和心血表示感谢,向他们的智慧和敬业精神致敬。
(作者系著名作家、《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