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白区斗争
王鹤寿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忧国忧民,志存高远。在保定直隶第二师范学校读书时,他受革命思想影响,积极从事进步宣传活动,在家乡播撒革命火种。1925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他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在斗争实践中锻炼成长。1927年,在李大钊同志关心下,他受组织派遣赴苏联学习。1928年回国后,相继在东北和上海、天津、河北等地从事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和共青团工作,主要是在白区青年工人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先后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共青团满洲省委组织部部长、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候补委员、南满特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团校主任,共青团天津市委书记和共青团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等职务。在东北期间,他深入到当时全国最大的兵工厂——奉天兵工厂开展地下活动,参与领导创建了该厂共青团和党的地下组织。
二、努力做好党的干部工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鹤寿同志被党组织从国民党监狱营救出来,到延安中共中央组织部担任干部科科长,在陈云和李富春同志领导下从事干部调配工作。抗日战争的八年,王鹤寿同志都在党中央组织部的这一工作岗位上度过。他坚持党的大胆发展而不让坏人侵入的干部工作路线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善于识别、使用和爱护干部。在干部调配和审查工作中,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大批来自沦陷区、国统区和前线的干部做了正确的组织结论。他在陈云同志支持下,同一些“左”的错误及恶劣作风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在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干部之家”,在发展壮大党的干部队伍、增强干部队伍团结等方面,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为东北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鹤寿同志于1945年秋赴东北黑龙江工作,相继任中共黑龙江省工委书记、省委书记兼黑龙江军区政治委员、龙江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务,后调任东北局副秘书长。他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精神和东北局有关决议,在黑龙江地区领导接收改造伪政权,扩大武装,清剿土匪,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建立党的组织,有力地支持了整个东北的解放战争,对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积极探索新中国工业特别是冶金工业的发展道路
东北全境解放后,王鹤寿同志进入工业领域工作。从领导东北工业建设到担任国家重工业、冶金工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他在工业战线上奋斗了十七个春秋,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特别是冶金工业的发展建立了重要功绩。东北解放之初,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他牢牢抓住恢复鞍钢这个重点,带动整个东北工业的恢复和建设。经过三年艰苦创业,完成了恢复和重建东北工业的任务,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准备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和干部条件,初步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在任国家重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时,他组织了对全国重工业企业情况的调查研究,抽调精兵强将,初步建立了从地质勘探、设计到建筑安装的重工业基础工业系统。1952年他向党中央提交的《重工业系统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工作部署》报告,对推动当时我国重工业的调整、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从1956年起,王鹤寿同志担任国家冶金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他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大、中、小结合”的建设方针,组织编制了以扩建鞍钢、新建武钢和包钢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建设规划,受到毛泽东同志和当时中央主管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的肯定和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