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平同志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政治委员、晋察冀野战军第1纵队政治委员兼北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等职。1945年9月,率部参加绥远、晋北、大同等战役。1947年10月,指挥冀晋和冀中军区部队及民兵参加清风店战役,配合野战军主力全歼国民党第三军,尔后率部参加了解放石家庄的战役。1949年1月,他指挥部队包围雁北重镇大同的国民党军,对敌发动强大的政治攻势,迫使一万多名守敌缴械投降,和平解放了大同。1953年7月,时任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政治委员的王平同志,与司令员杨勇一起组织指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个战役——金城反击战,歼敌7万余人,为促使朝鲜停战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1957年,他第二次入朝,任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0月任政治委员,带领部队加强战备工作,尔后组织志愿军部队撤离朝鲜回国。
王平同志坚持真理,敢于斗争,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和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王平同志参加革命以后大部分时间担任部队政治工作领导职务。他注重发挥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重视用革命思想教育官兵,培养部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1952年,全国开展“三反”运动,时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兼干部部部长的王平同志,逐个审核审查对象,对避免偏差、防止错案、保护干部起到了重要作用。1958年11月,任军事学院政治委员,他牢牢把握院校建设的正确方向,狠抓思想政治工作,为培养我军军事指挥人才作出了贡献。十年动乱期间,面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他大义凛然地进行斗争,表现了坚强的党性原则。1975年4月,王平同志恢复工作,先后任军委炮兵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期间,他坚决贯彻上级指示,排除干扰,冒着再次被打倒的风险,整顿部队作风纪律,落实干部政策,保持了部队正常的战备、工作和生活秩序。1977年12月,王平同志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他团结带领总后党委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拨乱反正的指示,按照军委的统一部署,组织总后机关、院校和部队深入开展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的揭发批判,为一大批被迫害的干部和群众彻底平反,同时整顿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1979年11月,王平同志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更直接地参与军队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方针政策的制定。他与洪学智同志积极建议军委解决各级后勤主要领导参加同级党委常委的问题,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肯定。这项制度在全军的贯彻落实,加强了党委对后勤工作的领导。王平同志在领导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他撰写的《战时政治工作几点体会》等文章,其中的许多观点和论述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王平同志严于律己,求真务实,具有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王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严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决定,从不居功自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作风民主,公道正派,光明磊落,刚直不阿。他顾全大局,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生活简朴,清正廉洁,始终保持了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爱护下级,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生活和疾苦。王平同志作风非常务实,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部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在总后工作期间,根据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军队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与张震同志一起研究确定了后勤工作要坚持面向部队、面向基层,为部队服务、为战备服务的“两个面向”、“两个服务”的指导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全军后勤建设。他始终把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每次下部队总要关心了解干部、战士生活怎么样,农副业生产搞得怎么样,对官兵住房、伙食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