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歌谣资源是红色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红色歌谣研究中心自2022年获批德阳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主管单位的支持下,紧扣红色歌谣搜集整理、学习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多措并举用活红色歌谣资源。
开设红色歌谣选修课程。为加强新时代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在2022年首次开设了《红色歌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选修课程,共1个学分,16个学时。该课程包括十个篇章,系统地介绍了红色歌谣的产生背景和形成发展脉络,对大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红色歌谣的发展历史,在新时代传唱好红色歌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共有133名学生选修过该课程。
召开红色歌谣研习会议。面对红色歌谣普及难问题,红色歌谣研究中心根据《红色歌谣研究中心日常工作管理办法》召开红色歌谣研习会议,主要参加对象为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2022年,学生处副处长何林贵、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陈春蕾等四位老师以文参会参加首届红色歌谣研习会议。2023年,面向全国征集研习会参会人员,经过筛选,共有9位代表受邀参加。
举行红色歌谣系列活动。为进一步提高红色歌谣的普及率,红色歌谣研究中心严格举行“九大活动”,即鉴歌谣、话歌谣、画歌谣、寻歌谣、研歌谣、写歌谣、唱歌谣、赛歌谣。系列活动在红色文化研究领域引起了关注。成果先后入选多个学术会议论坛论文集,荣获四川省民办高校文化传承项目三等奖、全国第七届长征精神研究二等奖、全国第八届长征精神研究二等奖、全国第九届长征精神研究一等奖。
整理红色歌谣历史文献。红色歌谣文献是记录和反映红色歌谣生成、发展和转型的各种材料集合。红色歌谣研究中心通过征集、编制等多种方式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大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谣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建立红色歌谣文献室。已编制完成2册《红色歌谣搜集整理和研究集》和1册《红色歌谣学生作品集》。从4500余首红色歌谣中评选出《苏区干部好作风》《小小黄安》《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十送红军》等十首红色歌谣作为代表性曲目进行推广传唱。
成立红色歌谣研究团队。2022年红色歌谣研究中心建立了红色歌谣研究团队,成立红色歌谣研究专家委员会。2023年,红色歌谣研究中心面向全国评选出10名在红色歌谣传唱和理论研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心还给淮南师范学院、宜春学院、麻城红色文化研究会、瑞金客家山歌传承发展协会等单位和组织的5位专家发放了聘书,进一步充实了研究中心团队力量。目前,校内外专家团队有60余人。
发布红色歌谣科研项目。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2023年我院红色歌谣研究中心首次面向省内外发布红色歌谣科研项目,吸引了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30余所高校申报。截止目前,红色歌谣研究中心共有22项科研项目顺利结项。2024年,红色歌谣研究中心立项35项科研项目,通过科研项目形成“红色歌谣+”的效果,推动红色歌谣搜集整理、学习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高质量发展。
撰写红色歌谣理论文章。2023年,各相关单位申报者围绕红色歌谣公开发布理论文章30余篇,完成调研报告3份。研究团队成员公开发布的成果相继在《党史文苑》《老区建设》等期刊公开发表,中心结项成果得到基层团组织和社会媒体的关注,共有5篇理论文章被中红网进行转载。
拍摄红色歌谣系列视频。2023年,中心所在的高校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编写课程教学大纲时首次将红色歌谣写入实践教学大纲,紧扣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的教育教学。学生围绕“我听到的红色歌谣”“我搜集到的红色歌谣”等话题拍摄红色歌谣系列视频。目前,在短视频平台以红色歌谣为话题的视频浏览量在17万以上。
构建红色歌谣传播矩阵。红色歌谣本质上是革命文艺,其传播形式主要以口头传播为主。新时代要求红色歌谣不仅要通过文本传播,还要求结合红色歌谣实际通过艺术传播。红色歌谣研究中心重视传播矩阵的建设,通过学术会议、理论宣讲、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等多种形式传播,与中红网、中国晨报等建立红色歌谣信息分享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