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书信>>正文
从家书中读懂家国情怀
来源:《学习时报》2025年1月24日
作者:张丁
浏览次数:
2025-01-24 16:18:10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英雄自古多柔情,家书从来系家国。家书是家人和亲友之间传递信息和情感的载体,真切反映了个体的生命历程、精神世界,同时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也是国家兴衰变化的一面镜子。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是宗法社会,家国同构是其突出特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士人的人生理想,因此家国情怀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无论是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还是抗日英雄赵一曼“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科学家钱学森“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历代仁人志士都把国家和天下百姓作为服务的最高对象而矢志不移。家与国高度统一,为家即是为国,为国即是为家,爱国爱家成为中华传统美德,保家卫国一次次成为时代最强音,家国情怀凝结在一封封的家书中。

    家书是写给最亲近的人的,本来就是私密的文字,作者没有想到会公开,所以在信中与家人敞开心扉,把无尽的思念和真挚的情感倾诉于笔端。重读革命前辈写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家书,那一个个鲜活的场面、一句句朴素的话语、一段段浓烈的情感,扑面而来,使我们仿佛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在收获满满感动的同时,内心涌起蓬勃向上的力量。

    在家书里,我们读到了他们思亲恋家、铁骨柔情的美德。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陈鸿汉烈士在战斗间隙给父母写信,对于自己11年没有跟家里联系深表歉疚,报告工作和生活情况,表示“当我把蒋介石打垮后,返里,看大人,请大人原谅吧”。早年参加革命的钟敬之也是12年没跟母亲联系了。1949年6月上海解放后,他担任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抽暇给在老家嵊县的母亲写信,畅叙别情:“和母亲是一定要见面的,那时候,或者是我回家去,或者是请母亲来上海。”1950年8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建军节,王少勋收到弟弟的来信,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赶紧给弟弟回信:“您想,我心中是多么的难过呀!回想十三年前的分别,我为了抗日救国民族解放事业,奔赴民族解放的疆场。这一分别,竟然成为永别了。”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并非没有感情的人,他们想家、想念亲人,期盼与亲人团聚。可是为了大多数人的解放,很多人没有回到他们魂牵梦萦的家乡,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

    在家书里,我们读到了他们信仰坚定、勇于牺牲的精神。1948年9月27日在塔山阻击战前大东山战斗中牺牲的许英烈士,在战前写给母亲还没有来得及寄出的家书中说:“为着母亲的幸福,为着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我情愿以死杀敌,我的光荣正是母亲的光荣、全家的光荣”。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华野九纵25师75团侦查员牟明亮烈士,于1948年10月21日给父母写信说:“我们日前攻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歼敌十余万人,胜利品很多,但我在战斗中,右背负伤,现已痊愈。我又回到本单位工作,各方面也特别的快乐,希大人勿念。”1949年6月13日在咸阳阻击战斗中牺牲的郭天栋烈士,在写给父母尚没有寄出的家书中说:“儿为祖国不能敬〔尽〕孝,儿为人民不顾己事。儿虽没入党,而〔但〕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战士。今日站在革命队〈伍〉里,一定非把敌人消灭完,牺牲到底才回去侍奉大人。”许英、牟明亮、郭天栋,都是在人民军队里锻炼成长起来的坚强战士,他们认清了革命的前途和方向,坚定跟党走,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革命的胜利。

    在家书里,我们读到了他们主动作为、追求崇高的品格。1949年1月24日,参与接管天津的四野战士罗士杰给父亲写信说:“只要再有一年,这个全国光明的日子就会来临,希望您保重身体,努力生产,支援前线,以助我们早日完成全国解放的胜利。”1950年1月6日,即将赴长沙就任53军政委,参与改造长沙起义部队的王振乾将军给两位弟弟写信,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新知识,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不要从自满保守情绪出发,计较个人的斗争果实,因而产生松劲享乐退休等现象,革命斗争日久的同志固然不应如此,初步献身革命的青年更要长久保持内心的火热。”1951年3月21日,解放军战士李征明给父母写信,同时寄书回家,希望几位弟弟、姐姐、妹妹思想上进步,工作上努力,认为“青年人要找到光明前途,惟一参加革命工作和各种建设上去,和参加组织更是重要的政治生命”。参军、入党,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浴血奋战,然后激情满怀地投身新中国建设,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是那个时代的青年所追求的主流价值观。

    在家书里,我们读到了他们着眼大局、自我革命的勇气。1948年10月1日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朱瑞将军,在战前写给母亲和哥哥的信中说:“我家有地出租,这就是地主,应做模范,把地自动让给农民,这才算名符其实的革命家庭。”1949年10月24日毛岸英在写给表舅向三立的信中说:“我爱我的外祖母,我对她有深厚的描写不出的感情,但她也许现在在骂我‘不孝’,骂我不照顾杨家,不照顾向家;我得忍受这种骂,我决不能也决不愿违背原则做事。”新中国成立之初,谢觉哉担任内务部长。1950年1月21日他给湖南老家的两个儿子写信,明确拒绝了他们来京的请求,即使以后要来,也要自己买票,“因为任何人坐车,都要买票”。1950年2月2日正在四川纳溪县政府担任秘书的二野军大毕业生李骝先,写信劝父亲“换脑筋,学习新社会的理论,使思想不会落人之后”,希望大哥“去〔取〕消旧意识、旧作风,努力工作,争取入党,做一个最新式的布尔什维克”。新中国成立前后,新旧交替,党中央注重自身建设,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全党上下对标党章党纪,领导干部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每个人从自身找问题、找差距,教育家人,跟上时代,这就是一场触及灵魂的自我革命。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最后的家书
·下一篇:无
·最后的家书
·志愿军哥哥的七封“手绘家书”——志愿军烈士李征明写给妹妹的书信捐赠前后
·中红网-郭海鹏:“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举行(组图)
·浙江台州举办“品读红色家书,汲取信仰力量——红色家书朗诵会”活动
·中红网-中国艺术家书画家作品走进英国伦敦市、英国牛津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
·中国艺术家书画家作品走进英国伦敦市、英国牛津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艺
·抗美援朝烈士谭友海家书入藏娄底市档案馆
·端元:全国名家书画邀请展暨北京正航文化集团安阳分公司揭牌仪式举行(组图)
·张素良:安徽明光市苏巷镇:农家书屋成为“红色加油站”
·特稿:安徽明光市苏巷镇:农家书屋成为“红色加油站”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从家书中读懂家国情怀
特稿:山东淄川:鸵鸟蛋雕生肖蛇(组图)
上海:为了中共四大这座虹口土地上不朽的丰
《中国共产党广东一百年》出版发行
《湖北非凡十年——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
特稿:漳州:“五福”送老兵,欢乐过大年(
组织青少年舜山趣研学活动(组图)
时代常州
黄辉:岁寒情暖·致敬时代脊梁(组图)
特稿:岁寒情暖·致敬时代脊梁(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