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给以照顾。
对于族人上京的要求,毛泽东采取区别对待。如上文所述,对欲借毛泽东威名谋职,或想长居北京当“食客”、“门人”的,毛泽东坚决回绝;而对想借上京之机向毛泽东反映情况或者一般的短住游历的,毛泽东表示欢迎;从时间上来说,愈到后来,毛泽东愈难随便答应族人上京了。
1951年9月4日毛泽东写给毛宇居的一信说:
接到梅清、有成二兄的信,想来京一游,我认为可行。如禹居兄有兴趣,亦可同来一游。来者以三兄为限,他人不要来。到京大约可住一个月至两个月,太久则不方便。如三兄同意这几点,即可偕我这里派的同志一道来京。
1952年7月11日毛泽东复毛宇居信说:“为了了解乡间情况,拟待秋收以后邀李漱清、邹普勋二位来京一游……”
毛泽东的原则性即使对于至亲亦不轻易改变。毛泽连身患眼疾,曾多次上北京,得到毛泽东的悉心照料。然而从毛泽东的信中看,也有多次不让他来北京。1951年12月11日信说:
泽连、远悌:来信收到。慰生六婶及泽连均不要来京,也不宜在长沙住得太久,诊病后完了即回韶山为好。现在人民政府决定精简节约,强调反对浪费,故不要来京,也不要在长沙住得太久。泽连家境困难,待将来再设法略作帮助,目前不要靠望。……
1952年10月2日毛泽东又要毛宇居转告毛泽连“请告他不要来京,可到长沙湘雅医院诊治,如湘雅诊不好,北京也就诊不好了。”
从50年代未起,毛泽东与故乡族人通信日见稀少,一方面是因为毛泽东日理万机,已无法过多分心于写家信;另一方面也因为族人通过近十年与毛泽东的鸿雁往来,了解也理解了毛泽东不愿徇私情的脾性,因而他们也很少写信给毛泽东提个人要求了。第三个原因,与当时政治的从紧和毛泽东形象的“神化”亦不无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