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朝阳、吴晓东夫妇是在国外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留在国外工作的高层次人才。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作为父亲的彭攀桂提前给儿子、儿媳写信,提醒他们一定要注意收看电视转播,时刻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学成以后要报效祖国。“要记住:是祖国把您俩培养成才的。要是没有祖国的强大,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您俩是难上大学的,更难出国留学攻学位的。饮水不忘挖井人。您俩要把回报祖国,当作终身志向。”彭朝阳没有忘记父亲的嘱托,利用自己在世界银行工作的有利条件,多次为家乡捐款,积极为我国争取低息贷款,默默地回报着祖国和乡亲。
有人说,部队是一个大熔炉,当两年兵等于上半个大学;也有人说,当兵非常苦,就是耽误青春。湖南汉寿县的童中崃通过一封封家书,给当兵的儿子童思钦送去丰富的精神营养:“在部队付出越多,对你将来越好。你付出的是汗水,是青春,你得到的将是精神黄金--正确的人生观,坚强的意志,过硬的本领。这种精神黄金,比实物黄金重要得多,实用得多。实物黄金只能给予人富有,这种精神黄金能给予人幸福。”童思钦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两年的部队生活给了他终生也享用不完的“精神黄金”,多彩的军旅生涯成为他事业发展的基石。
家书是写信人内心世界的反映,与那些宏大叙事或其他文体相比,它反映的是真实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从这些家书中可以看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是怎样克服不同时期的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的。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对家人亲友的醇厚亲情、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纠葛,是那么的鲜活生动。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时代精神的脉搏,触摸到家书作者的心灵跳动。阅读这些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就是在重温我们的历史,重温我们党和国家不断发展、前进的历史。
〔作者张丁,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