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1)《陕西省委报告》言“虹之会合唱团”,而《人民音乐·日本进步的音乐团体致李有源的信》言“虹元会合唱团”,究竟谁家的准确?把我调查情况谈一下:
一、我和佳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东方红纪念园原副主任申飞雪,在整理出版《李有源陕北民歌集》时,和他多次谈到这封信,我特别问是那个准确,他肯定地对我说:“我见过信,信中写得是‘虹之会合唱团’,《陕西省委报告》的准确。”
二、2006年8月9日《陕西广播电视报》青悦的文章,谈到日本“虹之会合唱团”。全文附后:
《〈东方红〉和他的作者李有源》撰写人杨兴为您讲述
我与《东方红》的三次情缘
本报记者 青悦
《东方红》与咱陕西有着不解之渊源,它的作者是陕西佳县张家庄村的农民李有源,就是这样的一位农民歌手唱出了劳苦大众感激党、感激革命领袖的真情!上期本报转载了《〈东方红〉和它的作者》一文,让您了解到创作《东方红》的全过程,本期,记者请来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杨兴老师,让他来为您讲述这首歌曲背后其它不为人知的故事!
与《东方红》结缘 1952年(陕西省文艺创作者代表大会)
1952年陕西省第一届文艺创作者代表会议期间,杨兴认识了因《东方红》而闻名全国的农民歌手李有源。当时参加会议的除了陕西的知名作家外,也请来了当时在文艺工作上有很大突出成就的民间艺人:韩启祥(当时有名的说书盲人)、王老九(以编快板闻名)、李有源。那个年代很注意抓文艺创作,请来这三位民间艺人参加会议,就是希望他们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杨兴就是在这次文艺创作者会议上认识了这三位民间艺人的,他们在会议期间经常聚在一起谈文艺创作的情况。杨兴尤其对李有源的印象极为深刻,他说:“李有源是一位特别朴实的农民,平时话也不多,你问他什么,他就回答你什么,根本不宣扬自己,但他对毛主席和解放军的感情很深,一谈到毛主席,他的话匣子就关不住了,不停地的说着:‘感谢大恩人,解放我们贫苦人民,使我们有饭吃!’”在会议期间,杨兴便就《东方红》歌曲的创作过程,对李有源以及韩启祥等人进行了采访,也就在这时,杨兴与《东方红》结下了不解的渊源。
与东方红相识 1953年(日本“虹之会合唱团”寄的照片)
一个遇然的机会,杨兴看到了这样的一张照片:上面有男也有女,他(她)们的服装穿得格外整齐,双手握在胸前,每个人的脸上都显示着亲切、愉快的表情,他(她)们的口形也显得非常一致。看样子,是正在演唱一首什么歌曲。随着这张照片,还有一封信。信中这样写的:“在遥远的日本,能将你的优秀歌曲,作为我们勤劳大众的歌曲来歌唱,这真是我们欣喜非常的事。‘东方红,太阳升’,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歌曲,我们想:这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歌曲……”这封信是日本西宫市“虹之会合唱团”的黑潭正之方等19人,于1953年10月,联名写给《东方红》作者李有源的。照片,就是他(她)们正在演唱《东方红》时照的。这张照片寄到了陕西,是杨兴经手办的,转交给了李有源。1960年杨兴到佳芦公社进行调查时,这张照片还挂在李有源的家中。杨兴说这首歌传到了日本,并受到广泛的欢迎,可见它巨大的影响力,也正是因为这张照片,使杨兴对《东方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成了他对《东方红》的创作过程想做调查的原因之一。
与《东方红》熟识 1961年(陕西佳芦公社—现在的佳县)
1961年2月,杨兴在省委宣传部工作期间,根据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的指示,省委宣传部派他和高芝祯(当时担任陕西省群众艺术馆馆长,米脂人)到延安、绥德、米脂、佳县和李有源的家乡,就《东方红》的创作过程和有关情况向一些老领导、文艺界的老同志和当地年长的群众做详细的调查。杨兴说他当时在文艺处工作,领导派下任务后,他和高芝祯也顾不上过年了,大年初四就离开了西安,他们坐18人的小飞机到了延安。到延安以后他们也顾不上休息,经直跑到老同志那里询问。老同志为了尊重事实便让他们到米脂、绥德去问问,到了米脂县,当地的文艺馆接待了他们。第二天,米脂县政府建议他们直接到佳芦公社(现在的佳县)的张家庄进行采访。但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到佳芦公社并没有现成的车辆,米脂县政府几经联系,才找到了一辆从西安到佳芦公社的运粮车,就这样杨兴和高芝祯在寒冷的天气里,裹着军大衣坐在卡车,一路上没有吃任何东西,巅了近十个小时,傍晚才到佳芦公社。晚上,他们找到了佳芦公社的书记社长,在土炕上讲明了自己的来意。第二天,他们就被领到了张家庄,走访了当地的村民了解李有源创作《东方红》的情况,他们下到田间地头,到村民的家里,和村民一同放羊,只为了获取最准确的资料。这样的工作进行了一个星期。调查结束回西安后,杨兴即以省委宣传部的名义向省委写了专题调查报告。不久杨兴根据几次的采访和调查的材料写成了《〈东方红〉和它的作者李源》一文,将李有源创作《东方红》的全过程公之于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