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5月,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在延安由刘少奇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这是中央首次提出了实行土地改革的政策,要求放手发动群众,实现“耕者有其田。”从此,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作为革命老区的渤海区阳信,也迅速开展了起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在全国的土改运动中也存在着改革不够彻底和党内思想、组织不够纯洁的现象。对此,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并通过了具有指导意义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会后,各解放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改和整党运动。当时,刚从苏联学习、战斗回国的毛岸英同志,也手持“土地会议第224号入场证”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毛主席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语气和缓地说:“岸英,外国的大学你念过了,可中国的大学你还不熟悉。要念好中国的大学,当务之急是深入农村,了解农民,也就是了解国情。”毛岸英神情严肃地说:“请爸爸放心,一定按照您说的去做。”为实现到工厂、部队、农村学习锻炼的目的,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议,中央决定让毛岸英到农村一线参加“土改整党运动。”
来到阳信不久,根据工作需要毛岸英又与同来的部分同志,转调到了阳信城东南的张家集村。毛岸英被安排在张元林大爷家的东屋里居住。
在房东家里,一有空他不是帮着挑水、扫地,就是干些其他杂活,从不叫苦叫累。张大娘也不把他当外人,像亲儿女一样待他,没几天就不称他“杨同志”而亲切地叫他“孩子”了。一次,毛岸英同志因受凉感冒发起了高烧,张大娘忙将他让到自己的热炕上,烧了一碗红糖姜汤端到他面前。老人十分关切地说:“孩子喝吧,喝了出出汗就好了。”毛岸英接过汤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两行感动的热泪扑簌而下……
随着“土改整党运动”的深入开展,广大穷苦农民从政治和经济上翻了身,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土改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为总结经验教训,开展结束土改和建乡实验工作。根据上级的指示,渤海区党委成立了以中央、华东工作团为主,当地部分县、区、村干部参加的“老区结束土改实验工作团”。中央工作团的成员有:徐冰、邢西萍、张琴秋、张晓梅、张勃川、曾彦修、于光远、史敬棠、高文华、贾琏、毛岸英、曹轶欧、邓毅生等人。工作团由渤海区四地委书记彭瑞林任团长,地委副书记张辑五、中央工作团的徐冰、阳信县委书记王文长任副团长。张辑五、徐冰主持工作团的日常工作。
作为中央派到地方的工作人员,毛岸英总是按普通一兵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表明身份,接受地方上的特殊照顾。工作中身穿着一件爸爸给他的肥大旧军装。群众和队员们对他的评价是:待人和气,憨厚朴实,处事谨慎。在准备去阳信时,陈云同志曾提出送他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却说:“我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用这么好的钢笔太特殊了,还是不用吧。”
他留学苏联多年,俄语说得很流利,但在工作队时从没说过一句俄语。工作、学习、生活都和队友们打成一片。李桥区委书记孙玉山在与邓子恢警卫员的交谈中得知,杨永福就是毛岸英。因此,对他更加信任和尊重。在一次工作会议召开前,俩人又坐在了同一条板凳上。交谈中,当毛岸英问他对工作有什么看法时,孙玉山当即就运动中出现的偏离中央精神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会后,毛岸英及时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引起了上级的高度重视。不久,就下发了要进行重新整顿的通知。
1948年春,在中央工作团将要离开阳信之际。渤海区四地委副书记张辑五同志向毛岸英征求意见时说:“我们相处这么久,现在要分别了,有什么意见你就直来直去地提吧,我觉得这是最好的纪念。”在老张的再三催促下,毛岸英非常谦和而又策略地提出:“我觉得,作为领导你是个好统帅。但无论打仗也好,土改也好,指挥员也是战斗员,统帅也是士兵。”言外之意是建议他要与群众打成一片。
1948年5月,中央电令毛岸英调离阳信,回中央从事新的工作。当乡亲们得知杨同志要走的消息时,都纷纷前来与他道别。张大娘更是忙个不停,为他洗衣服、炒花生、爆米花、煮鸡蛋、包饺子、准备鞋袜等。晚上,大娘干脆将他的被子抱到自己的炕上说:“孩子,最后一个夜晚了,你就跟大娘住在一起吧。”全家人整夜未眠,长谈到天明。清晨,空中飘着绵绵细雨,张大娘早已将饭做好。吃过早饭,毛岸英背好背包和书包与张大娘告别。大娘眼含热泪,双手握住他的手说:“孩子,你看这天,咱不能明天再走吗?”毛岸英哽咽着说:“不行呀大娘,军区的车还在等着呢。”“那,你就走吧,路上小心,千万别摔着。”就这样,张大娘一家与乡亲们簇拥着他来到村头。毛岸英含泪告别张大娘和乡亲们。当汽车远远离去后,张大娘仍站在雨中,依依不舍地相送……
走后,毛岸英没有忘记张大娘一家和乡亲们。农历八月十五,正当家家户户欢度中秋之时,“毛泽东的儿子来信了”的一声大喊,引得众乡亲纷纷涌上街头。只见老村长张会山手里举着一封书信,人们簇拥着他来到房东张大娘家。拆开信封,从里面掉出一张黑白照片,大家仔细端详,正是乡亲们所熟悉的“杨同志”,简直就是瘦了一圈的毛主席。
信中写道:
张大爷,张妈妈:
二老好!离别二老,倏忽数月,天各一方,万分挂念。远隔天河,情怀衷肠。二老待我,胜似儿女,恩德之重,铭刻肺腑!一路平安来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暂分中宣部工作,一切均好,万望放心。我已要求到部队去锻炼,目前只待组织决定。请代问张会山二老好!乡亲们好!
敬祝全家安好!
杨永福(毛岸英)1948年8月19日众人听后,无不感动,而此时张大娘更是泪中带笑,倍感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