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不同寻常的门匾
在湖南宁乡花明楼刘少奇故居正堂屋的大门上悬挂着一块不同寻常的门匾(见图),几乎每一位来此参观的观众都要询问:故居的槽门上方已经悬挂了一块由邓小平同志书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字样的门匾,为什么还要在正堂屋的大门上再悬挂一块“刘少奇同志旧居”门匾呢?这块门匾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该门匾呈长方形,系木板制作,长158厘米,宽105厘米,厚5厘米,全部用朱砂红铺底,匾的中部有2厘米凹形印堂,中央用小方木条制作“刘少奇同志旧居”7个仿宋立体字,字体颜色为银白色,因受岁月的侵蚀,字的颜色渐渐泛黄。印堂四周边宽13.5厘米,上用小方木条雕刻成呈几何图形的银白色回纹花边。这块门匾是1959年刘少奇旧居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对外开放时悬挂在旧居槽门上的。当时槽门上悬挂的门匾为“刘少奇同志故居”,那一年,恰好是刘少奇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61年4月,刘少奇轻车简从回到家乡湖南进行了为期44天农村调查。这一年的4月8日,刘少奇离开宁乡县东湖塘公社前往韶山参观毛泽东旧居。在大门口,刘少奇看到大门上挂着“毛泽东同志故居”门匾时,就向随同人员说:“这个‘故’字用得不妥,毛主席还健在,该用‘旧’字恰当。”后来,韶山市委根据刘少奇的意见,请郭沫若重新题写了“毛泽东同志旧居”,更换了原来的门匾。事后不久,根据韶山更换毛泽东故居门匾的情况,刘少奇故居的管理人员也相应地将“刘少奇同志故居”门匾中的“故”字按原来的字体改为“旧”字,匾的大小、式样、字体均未改动。
1966年8月,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刘少奇旧居被迫关闭,旧居内的一部分陈列品遭受造反派的恶意破坏,绝大多数被砸烂、毁掉。其余的一部分陈列物品连同该门匾一起存放在花明楼公社里。当时,花明楼公社一位名叫周恩久的炊事员不忍心将“刘少奇同志旧居”这块门匾被无端地毁掉,就冒着被关押的风险悄悄地将这块门匾翻放在公社食堂的厨房内,当作切菜的案板用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在上面加盖了一块木板摆放其它物件,历经几位炊事员的艰辛保管,时间长达13年之久。当时,“文革”造反派多次追查这块门匾,均无功而返,只好不了了之。1980年3月,刘少奇平反,旧居得到保护性修复,并于当年的5月重新对外开放。得知此门匾被完好地保存时,当时负责故居恢复开放的工作人员高兴地将此匾从花明楼公社取回,和周围群众一道,燃起鞭炮,敲锣打鼓地将门匾重新悬挂在旧居的槽门上。1982年冬,邓小平亲笔题写了“刘少奇同志故居”门匾后,此匾被取代,并作为刘少奇同志故居的辅助陈列摆放在陈列室中。1988年10月,在刘少奇诞辰90周年之际将此门匾悬挂于故居正堂屋的大门上。1994年7月,经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巡回组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同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一级革命文物确认组确定,此门匾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现实意义,一致同意将该门匾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透过这块不同寻常的门匾,我们看到了在那特定的时代家乡人民对刘少奇同志始终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同时,让无数来此参观的人们通过它去了解一段历史,去触摸一段尘封的岁月,并启迪人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始终坚持真理,不要被假像所蒙蔽。
一台珍贵的袖珍收音机
在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收藏着一个看似普通,其实却很不平凡的收音机(见图)。这台收音机颜色呈灰色,材质为金属和塑料,制作比较精美。它长11.4厘米,宽3.4厘米,高7.35厘米,重380克,其外壳上至今仍能清楚看到“SONY TR714 JAPAN”字样,由著名的日本索尼公司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