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之神——纪念徐海东大将诞辰110周年系列篇之二
中红网北京2010年7月26日电(红笔杆)徐海东大将不仅敢打敢拼,而且会用兵、善用兵。徐海东在革命战争年代进行的无数次战役、战斗,处处体现了他用兵的神韵。有人问他是哪所军事院校毕业,他说是“青山大学”。他的巧妙回答,诠释了在战争活动中,实践出真知的军事哲学思想。军事活动的舞台千变万化,既有规律可循,又充满着偶然性。单靠书本知识是不能造就一个真正的军事指挥员的。所以,毛泽东所说“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才是正确的培养军事人才的道路。而徐海东正是沿着这条道路成就了他的军事辉煌。
1958年5月,徐海东(前)在军委扩大会议上
一、坚持“实践第一”,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徐海东不是天生就会打仗的,他的本领是在无数军事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他到军阀的部队里当过兵,这使他学会了基本的军事技术。这是他此后能组织起农民武装的基础。
他组织的第一支武装只有13个人,而且只有一支手枪。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凭着这些人和枪去进行军事实践。一举歼灭了民团一个班。从此他的队伍开始不断发展壮大。
在革命初期,徐海东也和其他人一样,经历了很多次的胜败和挫折。但他从没有放弃,而是一次一次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失败是成功之母,徐海东就是这样逐渐成为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军事指挥员。
徐海东是从战争实践中走出来的指挥员,他在注重从实践中学习战争规律的同时,还想办法学习战争理论,他曾不止一次向领导表示想进军校补习,但始终未能如愿。为此,他经常利用战斗间隙,找来有关军事的书籍阅读。即便是在伤病中,他也不忘学习。
正因为这样,徐海东不仅能够指挥战斗,而且善于指挥战斗。例如:他在实践中总结的游击战的方法之一是“先疲后打”,与毛主席提出“十六字诀”中“敌疲我打”是同一个道理。这看来十分简单的四个字,包含着他多少心血和熠熠生辉的智慧啊。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我军始终处于劣势,如何以劣胜优,是决定我军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把强敌变弱有许多办法,强敌变疲敌即为弱敌就是胜敌办法之一。而适合中国革命战争战场的这些方法,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那些洋大人和喝洋墨水的人是想不出来的。
徐海东尊重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指挥艺术,不断发展成为我军优秀的用兵如神的指挥员。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指挥原则
徐海东的指挥艺术来源于实践,更应用于实践。他从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了克敌制胜的战术原则和作战方法。他被人们称之为“革命的老虎”。
在围攻七里坪的战斗中,徐海东顶着肃反的压力,极力反对当时省委领导人的错误的军事领导,直至被赶出会场。但他心怀革命的全局,在省委遭到敌人袭击的关键时刻,指挥部队挫败了敌人的阴谋。最后,省委主要领导终于接受了徐海东的建议,停止了对七里坪的进攻,部队跳出敌人的包围,取得了主动。
在王家坪战斗中,徐海东的指挥艺术更加炉火纯青,他巧妙地运用“围点打援”的战法,将敌人诱进口袋阵,一举歼灭三千多敌人。事后他对大家说:是毛主席的游击战思想启发了我,我也是从毛主席那里学来的。其实大家都知道,徐海东的指挥方法在很多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又与毛主席的游击战方法异曲同工。
徐海东堪称游击战专家。在游击战问题上,他往往想得更远,更深。当其他的领导人还没有意识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他已经明了于胸了。所以,他的主张或意见,都具有预见性。他曾几次反对左倾盲动主义攻打城市的不切实际的做法。显示出了比别人更加高超的指挥艺术。
徐海东还善于总结战斗经验,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总结中使自己得到军事理论的升华。其中最著名的总结《晋察冀抗战回忆》刊登在1938年6月的《新华日报》上。他在文章中,总结了日军作战的4大弱点(1、没有大炮和飞机的配合,陆军的攻击能力就不强;2、日军战术与中国不尽相同;3、习惯于机械化战斗;4、只能平原战斗,山地就呆板)和两个长处(1、班以下都很机动;2、打败之后能各自为战),字字珠玑,为我军战胜日寇指出了正确的作战方法。
可以看出,一切从战争的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徐海东真正明白了这个真谛,也就真正成为用兵如神的指挥员。
红军时期的徐海东
三、知彼知己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徐海东知道,知彼知己是最为重要的战争法则。他也知道,知彼虽难,知己更难。知彼难在真相的隐蔽性,而知己难在虽知真相却自欺其人。因此,徐海东在知己和知彼两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努力。他的仗打得好全在于战斗之前的知己和知彼。
在直罗镇战役中,徐海东领导的红15军团与红1军团并肩战斗。为了打好这一仗,徐海东率领军团机关人员实地踏勘预设战场,仔细查看有利与不利因素。当看到直罗镇有一个石头砌的围子的时候,徐海东明白如果敌人以此为依托,将给战役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派人立即拆除这个石围子。实践证明这个决定十分正确,敌人的确在走投无路时利用了这个围子,好在已经拆除,敌人只是利用了围子的废墟,否则其后果难以设想。
在七里坪战斗中,徐海东十分明白己方的情况,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疲惫不堪,而敌人却兵精粮足。而且,对敌人阵地久攻不下,部队怨气丛生,已无斗志。因此,他宁可冒着自己被撤职、杀头的危险,也要不顾一切地向省委提出撤出战斗的建议。如果徐海东不了解这一切,他还会这么做吗?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每一次战斗,徐海东都尽量靠前指挥,目的就是更多一些更近一些了解敌情。他当团长是会超越营长指挥位置,他当师长时会超越团长指挥位置。总之,他在战斗中永远是本级指挥位置的最靠前者。这些做法显示了徐海东对知彼知己的充分的重视。而充分重视知彼知己是每一个军事指挥员的最优秀的品质。
综上所述,徐海东大将之神就在于他的统兵用兵之道。他在军事领域指挥战斗的神来之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徐海东大将的英名,将与天地同辉,与人民共存。
徐海东在延安会见美国记者海伦•弗斯特•斯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