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咱可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并定下了“烈士孩子先吃奶”的家规,自家的4个孙子却因营养不良、饥病交加而夭折。以王换于为代表的“沂蒙母亲”所体现的“先公后私、舍家为党”的精神风范,与党的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息息相通、紧密呼应,彰显了党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
在革命根据地,我们党除旧弊、树新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前所未有地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沂蒙妇女则把对党和军队的感激之情,转化为革命自觉。被称作“沂蒙红嫂第一人”的明德英,幼年时因病致哑。1941年11月4日,她在“团瓢屋”(低矮茅屋)附近遇到一位身负重伤的八路军小战士,她急忙将小战士掩藏起来并巧妙躲开日本兵。小战士因失血过多已经陷入昏迷,明德英来不及生火烧水,尚处在哺乳期的她,敞开伟大的胸襟,将一滴滴圣洁的乳汁滴进小战士的嘴中。小战士得救后,明德英与丈夫每天为小战士清洗创口,又杀了家中仅有的两只鸡给他补充营养,直至半个月后小战士伤愈归队。1964年,毛泽东观看由明德英等真人真事改编的京剧现代戏《红嫂》后说,演得很好,要拍成电影,教育更多的人,做共和国的新红嫂。除明德英外,还有喊出“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的梁怀玉;发动30多名姐妹卸下自家门板当桥板、跳进冰冷河水中用身躯架起火线桥的李桂芳……她们以爱党爱军、忠诚坚韧、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铸就了永恒精神,用大爱书写“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时代华章,成为沂蒙精神耀眼夺目的闪光点。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用自己的奋斗、担当、奉献甚至牺牲生动诠释了沂蒙精神的政治底色和价值追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沂蒙精神最鲜明的特色,是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不忘历史,方能更好开辟未来。我们要从党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谱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以百姓心为心,自觉以优良作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进一步凝聚起党群、干群、军民同心同德同进的磅礴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