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碗‘红嫂鸡汤’,唱一首沂蒙颂,讲一个红色故事,打造一款文旅商品”……近日,在红嫂祖秀莲的家乡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乡村好时节”我为亲人熬鸡汤主题系列活动在多个景区内开展,生动演绎了红色文旅主题;在孟良崮战役的发生地、沂蒙六姐妹的家乡临沂市蒙阴县,红色旅游实景演艺《英雄孟良崮》串联了乳汁救伤员、孟良崮战役等多个红色经典故事,感人的情节令游客热泪盈眶。
自2022年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以来,临沂市立足沂蒙红色资源,形成了“市级统筹、区域协同、业态融创、成果共享”的发展模式,初步达到了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旅游“火起来”,沂蒙乡亲“富起来”的目标。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亮点频出,活力十足。
几声炮响过后,上千名游客跟着“团长”发起冲锋,一举“收复”了县城。这是今年10月以来,每周末在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内上演的场景。该景区立足常山庄村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依托数年来拍摄影视剧的经验,策划打造了红色沉浸式体验项目《跟着团长打县城》。该项目自推出以来持续火爆,今年已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红嫂家乡旅游区副总经理闫纪锁介绍,“我们今年还推出了《重走支前路》和《苟队长娶亲》等沉浸式红色演艺项目,让游客深度体验烽火岁月中的军民鱼水情和老区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这样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
随着一声哨响,参加红色教育的学员们爬上竹筏,向着湖面上的“水雷”划去——位于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下称“军部旧址”)的“沂蒙红”思政教育综合实践基地,正在进行“渡淮入鲁”团建活动。近年来,临沂市探索“红色+企业团建”业态融合模式,打造了位于沂蒙山云蒙片区的山东省沂蒙精神体验式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和位于军部旧址的“沂蒙红”思政教育综合实践基地,推出5大类课程,培训导师18名。两处基地自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后,已承接来自省内外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青少年研学团建班次140余个,参训学员2.4万余人。
走进《东高庄:一个山村的中国叙事》演绎场馆,历史的厚重感和数字光影的科技感扑面而来,沂南县孙祖镇东高庄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大一分校旧址、徐向前元帅故居所在地,也是革命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的诞生地。近年来,当地以“永远跟党走”作为核心理念,以“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具有沂蒙特色的红色旅游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美好生活向往区”为目标,规划建设东高庄乡村振兴项目。“我们打造了红色文化实景演艺《东高庄:一个山村的中国叙事》,依托真人实景演艺和数字化场景,讲述真实发生的历史故事,让游客身临其境与抗大一分校师生同学习、共战斗。”沂南县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总经理谢冰介绍。
红色旅游与绿色乡村融合发展,东高庄村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村民的房屋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翻新加固,道路实现了“户户通”,卫生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孙祖镇宣传委员于洋说,东高庄还组建了文艺合作社,与景区和表演团队合作,全面参与沉浸式村庄演出,实现了“村庄就是剧场、群众就是演员”。76岁的村民梅大娘和20多位乡亲加入了文艺合作社,不仅学会了唱红歌、根据身边的好人好事排演小戏小剧,还能得到一定的报酬。“这真是从来没有过的好事啊。”梅大娘高兴地说,“现在俺村变化可大了,什么都好,乡亲们都高兴。”
如今的沂蒙大地上,有更多乡村因发展红色旅游而受益:蒙阴蜜桃、孙祖小米、临沭柳编等产品走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村民”“一村带九村”等探索实践,令蒙阴百泉峪、临沭朱村、沂南常山庄等一批乡村实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