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在战略上东视南京、西隔武汉、南扼长江、北控中原,是中国革命演绎威武雄壮历史活剧的大舞台。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军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地方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大别山精神凝聚了我们党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基因,有着跨越时空的不朽魅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应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时代要求,大力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光芒,在新青年心中掀起热烈的浪。
一、以大别山精神培育新时代新青年的价值意蕴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其中包括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内涵丰富,其基本要旨是:坚守信念、对党忠诚;胸怀全局、甘于奉献;军民同心、团结奋斗;不畏艰苦、勇当先锋。进入新时代,大别山精神蕴含的时代价值,仍然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以“坚守信念、对党忠诚”为核心,坚定新时代新青年共产主义理想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不断夯实理想信念根基,贯穿于大别山革命始终。“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的明志诗。早在五四运动时期,董必武、陈潭秋等就开始在大别山区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秋冬,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在黄冈陈策楼发展中共党员,建立大别山区中共地方组织。从此,大别山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浴血奋战、前仆后继,革命斗争不断、革命火种不灭,以血肉之躯树立起不朽的精神丰碑。有主义才能无畏,有信仰才有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今日之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今日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一代不仅要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品质,更要保持头脑清醒,坚定初心使命,增强战略定力,坚守原则立场,始终紧跟党的路线方向,信念坚定、勇敢无畏地与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困境和挑战勇敢斗争。
(二)以“胸怀全局、甘于奉献”为风格,激发新时代新青年敢于担当魄力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时说道:“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种人,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它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在大别山革命军民中,这种精神渗透在他们的骨肉中。无论何时,大别山人民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奉献自己的一切,积极支援红军建设。徐向前元帅回忆说,“群众支援的军粮达4万余石,现洋11万多元,鞋袜9万余双……为反敌人‘围剿’的斗争打下充分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寨县考察时说:“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在今天奔小康的路上,老区人民同样展现出了强烈的奉献奋斗精神。”在新时代,新青年们要善于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把时代要求与自己的学习实践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赋予奉献以新的时代内涵、新的精神境界,以胸怀全局的眼力、改革创新的魄力,洞察时代大势、把握战略主动,积极担当作为。
(三)以“军民同心、团结奋斗”为根本,凝聚新时代新青年共同奋斗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鄂豫皖苏区能够‘二十八年红旗不倒’、新四军能够在江淮大地同敌人奋战到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能够站住脚、扎下根,淮海战役能够势如破竹,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大别山区的党组织和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党政军民万众一心、协同奋进,构筑起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铜墙铁壁。党领导人民群众发动武装起义、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受剥削、受压迫的大别山区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做到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当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大局意识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只有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才能不断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最终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力量。新时代需要我们青年从革命历史中学习奉献担当,自觉做到思想上更统一、政治上更团结、行动上更一致,实现“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和谐统一,集聚起勠力同心、共创伟业的奋斗力量。
(四)以“不畏艰苦、勇当先锋”为品质,培育新时代新青年实践创新精神
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200多万大别山区人民参军参战,其中36万人英勇牺牲,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关键时刻总能表现出勇当前锋的优秀品质,以智慧和勇气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观。土地革命战争伊始,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即树起武装割据的旗帜,并创建了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这是一支骁勇善战、敢于亮剑的队伍,以善打硬仗、恶仗、大仗而著称,能够承担急难险重的作战任务。红四方面军制定的训词是:“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其中“排难创新”是指敢于战胜一切困难而绝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倒,以勇于开拓的精神去创造新局面。习近平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并鼓励青年人“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身处伟大时代,要将“不畏艰苦,勇当前锋”落实到实际,新时代新青年必须要有不怕吃苦、敢于担当的意气,要有勇做先锋、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危机困难前勇于挺身、在矛盾冲突中善于克险,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勇担重任、勇当先锋。
二、以大别山精神培育新时代新青年的现实依据
(一)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大的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不断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树牢和践行创新思维,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国内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决定了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着重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方面存在的“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确保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增强新时代新青年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而大别山精神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正是增强新时代新青年综合能力的强劲动力。
(二)助力国家进步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各种矛盾与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党也面临着“四大考验”,存在着“四大危险”。而大别山地区形成的红色文化积淀丰厚、历久弥新,焕发着耀眼的时代光辉,既是警示世人不忘过去的生动教材,同时也是昭示后人前进方向的明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精神推动力,继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对于激励和鼓舞人民发愤图强、奋发有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续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创新和变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它不仅仅是科技的领域,也包括思维和观念的刷新,我们需要勇于突破旧有框架和观念。新质生产力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境界,赋予新时代劳动者以新的奋斗力量和新的自我革命精神。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大局”意识、核心在于“创新”实践、特点在于“攻坚”力量,需要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以革命精神为引领,结合新时代元素,为宣传途径注入创新方式,让新时代新青年在学习和体验中感悟时代力量,从而激发青年们的内在情感,涵养综合素质,改造自身行为,勇于自我革命,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和奋进者。
三、以大别山精神培育新时代新青年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对大别山精神的认知
新时代学习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激励新时代新青年进一步树立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而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有利于筑牢、筑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思想基础。增强人们对于大别山精神的认识与认同能力,可联合高校、智库等研究机构,通过系统研究使成果理论化,通过广泛实践使成果最大化,赋予大别山精神新的定义和内涵,使其更加结合时代特征,凸显民族精神。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寻找大别山精神与时代发展的切入点,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潮流的发展趋势,使新时代新青年形成培养大别山精神的思想道德价值观。
(二)创新宣传方式,构建大别山精神的精神桥梁
新时代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革命精神及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具有传播快、影响力广的显著特点,创新宣传方式,合理利用网络热点、时间节点、流行文化元素展开宣传,不局限于文字纸质宣传,更可以利用媒体客户端、短视频推送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领个体积极深入了解大别山精神,在探讨中或许能挖掘出新的红色资源。相关部门更可以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平台发挥群众力量创作一些与大别山精神相关的话剧、舞蹈、歌曲、美术、摄影、微电影等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增强群众参与度,深厚大别山精神的文化底色。大别山精神的宣传不仅需要体现在行动上,还需要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中,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构筑起精神桥梁,为大别山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注入动力。
(三)融入思政教育,创新大别山精神的传承弘扬渠道
大别山精神作为一种观念形态,需要教授者通过一定的渠道或途径,将大别山精神的形成脉络、深刻内涵、现实意义、时代价值等传授给学生,使大别山精神融入新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之中。利用好思政教育,一些高校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如依托红色理论研究平台,丰富文化育人内容;搭建红色主题活动载体,创新实践育人方式等。各地区、各单位、各主体可充分利用党员活动日、团员活动日、重大节庆纪念日等,组织青年参观大别山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切身实地去体验和感受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坚定信仰,使其在浓厚氛围中思考自己的时代责任及创新发展方式,从而进一步增强青年们的党性修养。
(四)注重人才培养,完善大别山精神梯队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党中央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这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较长时间以来,党史事业发展存在着专业人才流失、教育资源浪费,阻碍高质量人才培养等问题,弘扬大别山精神更是亟需注入专业动力,培育热爱并熟悉大别山精神的专业人才。在新时代,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聚合红色文化资源,搭建“红色基因库”,构建红色文化传播矩阵,形成多元、融合、立体的红色传播格局,使广大青年自觉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播者、赓续者,有效提升红色教育育人成效。另一方面可通过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选拔激励机制、增强宣传岗位吸引力等措施,让更多新青年愿意从事红色文化研究宣传工作。同时要加强对从事党史工作者红色文化素养的教育培训,通过专题培训、参观实践、主题教研活动等形式,提升干部红色文化素养,建立一支信念坚定、红色文化素养深厚和善于讲授的研究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