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下午,南江百姓忆王瑛访谈节目在本网进行。南江县上两乡洋滩村村支部书记邓依荣浓情回忆了王瑛的爱民瞬间。邓依荣说,王瑛书记从2003年至2006年一直挂联洋滩村,她关心群众疾苦的故事很多,“连心桥”的故事就是一个缩影。(2009年8月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据邓依荣回忆,地处大山深处的洋滩村,地理结构是两山夹一谷,谷中是一条大河。在这里居住的老百姓都迫切希望能在河面上建一座桥。来村检查工作的王瑛书记听到这一情况,当时就与我们一起到河边反复察看,决定县纪委负责协调资金物资、乡村负责组织老百姓投工投劳、搞基础,建设一座铁索桥。“铁索桥建成后,村民们满心欢喜,非常感谢王瑛书记,很多老百姓都提议搞个庆典,立个纪念碑,大家把这个想法给王瑛汇报后,王瑛书记坚决不准,并批评了我们。”邓依荣说,“纪念碑不能立了,但老百姓还是自发地在这座铁索桥头的一块大石头上雕刻了三个醒目的大字——连心桥。”
王瑛的“连心桥”,不由让我想起了毛泽东的“红军桥”。 在瑞金城东6公里处叶坪村,有一座木头搭建的桥,横跨绵江河,是洋溪村的主要通道。它的旁边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驻地,即叶坪革命遗址群。这座桥被群众称为“红军桥”。这座桥是毛泽东、也是党和苏维埃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有资料介绍说,1932年的一天,毛泽东赴叶坪村相邻的洋溪村去调查农业生产方面的情况。途径绵江河,发现架在河堤上的几块木板由于岁月沧桑和洪水的冲击已经腐烂,人一上桥,桥身便晃晃悠悠,吱呀作响,非常危险。毛泽东了解情况后说:“党的干部一定要急群众之所急,不能因为其他工作忙,而忽略群众的基本的生活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根据地的建设!”“现在不好请人,我们自己动手。”到了施工的日子,毛泽东早早地来到河堤边,与乡村干部一起抬木头、扛石块。临近黄昏,绵江河上重新又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新木桥。
我感到,这两座“连心桥”,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爱民的精神是一样的,给人民群众的感受是相通的。
爱民是个永恒的主题。孔子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孟子曰:“夫能爱人,则人爱之,而身安定矣。”在这里,古人不仅强调了爱民是为政之要,而且阐述了爱民与立身的关系,不能爱民,也就没有自己的作为和地位。时隔两千多年,这些话语再次在王瑛的“连心桥”上得到验证。公仆有了这样的“爱”,就会关心群众胜过关心自己。群众有苦,他们心里难甜;群众有难,他们心里难安;群众有冤,他们心里难平。这正如老革命家董必武老人所言,公仆深爱人民,就会“视民之不安,如疾痛在乃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