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科学态度上的艰苦奋斗,必将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又为艰苦奋斗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综观人类历史,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崛起,经济腾飞,兴旺发达,都是在曲折中奋斗、在困难中拼搏、在艰苦中创业所取得的。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为艰苦的创业实践创造了更有利的物质条件,增强了艰苦奋斗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推动现代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几百年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走上现代化经济强国所创造和总结的人类文明成果和有益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艰苦奋斗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四大对今后五年争取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做出了具体布置和规划,即要使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百分之八至九的速度增长;要力争加快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积极发展各类市场,抓紧价格、劳动工资的改革;大力推动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改善和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这个中心环节,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各级政府机构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等。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任务艰巨,困难很多,时间紧迫。靠唱高调,显然实现不了;指望天上掉下一个现代化,也不可能;企求发达国家发善心,也不可靠;幻想地上长出金币,更是痴人说梦。唯一的途径就是发扬务实作风,老老实实地艰苦奋斗。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⑨“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⑩所以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尤其强调:“现在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真抓实干,切不可丧失发展的机遇。”由此可见,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那种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精神“过时了”的观点显然是毫无根据的,是十分错误的。
现代化建设不是一个静止的观念。因为社会的发展是不停顿的,人类的进步是无止境的。因此,不论社会发展到那个阶段,艰苦奋斗都将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诚然,建国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特别是近十五年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得到发展,国家财力显著增强,物质基础日渐丰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为加速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人们依托已有的成果,在新的起点和新的层次上更大地发挥创造性,去实现更高层次的理想。但是,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阶段,人口众多,家底很薄,资金短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这些矛盾和问题与加速现代化建设形成强烈反差。在这样的条件下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需要我们立足于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一步一步地开拓前进,坚韧不拔地拼命苦干,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改善现代化建设的条件,需要通过艰苦创业的劳动换取事业的成就。如果不全面理解艰苦奋斗与现代化建设的相互关系,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再普遍地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就不能达到,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任何时候,它都是我们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实现经济腾飞的基本保证。
艰苦奋斗不是抽象的口号,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