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节俭。毛泽东的睡衣是一件棉织品,他特别喜欢。整整用了20年。这件睡衣到 1971年“退役”时,已经补了73个补丁。有一双从建国时开始穿的皮拖鞋,也是毛泽东的心爱之物。毛泽东到哪里都喜欢带着它。 毛泽东从小养成了一年四季穿长筒袜的习惯,袜底破了剪开加一层新袜底再用,一双袜子能穿多年。贵为一国领袖,毛泽东就是这样地节俭。(摘自《毛泽东家风》)
悠悠几千年,古今中外,有哪个国家元首能做到与人民共患难,每天粗茶淡饭,穿补丁衣服?也许,只有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有关毛泽东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故事和范例,可以说俯拾皆是。毛泽东是“艰苦朴素”的倡导者,更是“艰苦朴素”的忠实实践者。毛泽东贵为一国领袖,始终没有忘记保持自己农民的本色,非常艰苦朴素,特别务实求实,坚决拒绝享乐。而反观今日之中国,部分官员贪污腐化,生活奢靡,作风飘浮,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怀念起毛泽东同志以及那个以节俭为荣的时代。
也许有人会说,毛泽东时代那是穷得享受不起,而现在经济和社会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充裕和富足的程度了,再去吃粗茶淡饭、穿补丁衣服,就有点不切实际,甚至是形式主义了。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也不在少数。2007年7月11日,媒体披露的“河北晋州国税局局长在机关为女儿大摆婚宴”的消息,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的确,生活条件好了,自然应该吃好穿好。但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的职责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要有一个群众还没有吃饱穿暖,党员干部就没有资格谈享受。即使所有的群众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党员干部也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地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精神,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胡锦涛总书记几年前的这番讲话,相信很多党员干部至今还记忆犹新。但是,这样的要求,却不能很好地被一些党员干部在头脑中记取、在行动上践行,有的还变换花样地浪费、变本加厉地腐败,极大地败坏了党风、政风。
古人云: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干部队伍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生死存亡。干部作风除了表现在家风和生活作风方面,还体现在政风和工作作风方面。一些官员在家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可能还有所顾忌、有所隐瞒,但在政风和工作作风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奢侈浪费、盲目攀比,就无所顾忌、近乎疯狂了。比如,近些年常有媒体报道的,一些党政机关违规修建豪华办公楼等楼堂馆所现象有所抬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就不止一次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的地方不顾地方财力和群众的认同程度,擅自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筑面积,有的地方盲目攀比,贪大求洋,有的不惜贷款、举债甚至挪用扶贫款等专项资金修建楼堂馆所。在不少城市和乡镇,最“气派”的建筑往往是党政机关的办公大楼,有的气派似宫殿,有的漂亮如公园,有的装修直赶五星标准。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豪华办公楼更与当地经济发展形成强烈反差……对于这一切,人民群众是看在眼里、怨在心里。楼高和美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反而矮和丑了。因此,进一步严控楼堂馆所建设,是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要求。
除了一些地方大肆修建楼堂馆所折射出了少数官员的奢靡,在其他方面,少数官员也是给党和人民抹足了黑、丢尽了脸。“再穷不能穷干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拿白不拿,不花白不花”等一些坊间闲言和官场之道,或多或少地暴露了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