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4周年的日子里,笔者阅读了毛泽东同志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感触颇多。
毛泽东同志在文中指出:“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就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他告诫全党:“谁要是看轻了这个中心任务,谁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革命工作人员”。同时他又郑重地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他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来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毛泽东同志这一论述所讲的都是一些群众利益的小事,但他把这些小事与革命的中心任务联系起来,“柴米油盐问题”就不再是小问题了。
政之根本,在乎民生。在革命斗争的艰难岁月里,解决群众利益的物质条件很差很困难,但我们党仍然能够处理好那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与群众利益的关系,时时、处处想到群众的衣食住行。给老百姓干好事、办实事;帮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替老百姓谋利益。老百姓从心眼里信任我们的党,拥护、支持党的事业,使我们党靠这种与群众的“鱼水”之情打败了国内外敌人,建立了新中国。这一历史告诉我们:党的事业的兴盛须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群众的愿望、群众的“柴米油盐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轻视不得,忽略不得,淡忘不得。
然而,时至今日,有少数领导干部只顾做“大事”,目光和精力大都放在GDP增长、企业利税和大工程建设等方面,或忙于修大广场、盖高楼、建标志性建筑,做表面文章,对于关乎民生的“柴米油盐问题”却不屑一顾。一些群众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屡次反映也得不到解决,只能干瞪眼。这种现象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其实,对于党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来说,群众的事不应有大小之分。领导干部眼里的“小事”,很可能是群众的大事。有时领导干部只需说一句话、批几个字,不过举手之劳,却能够解决老百姓长期难以解决的生活难题。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多为老百姓解决好一件件“柴米油盐问题”,就能解决很多很多老百姓的“老大难”。
因此,笔者认为,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4周年的日子里,重温毛泽东“柴米油盐问题”的教诲,有助于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清醒头脑,净化灵魂,正确看待“大事”与“小事”的辩证关系,时刻不要忘记党的宗旨,像雷锋、焦裕禄那样“心里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像孔繁森、郑培民那样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也只有这样,毛泽东“柴米油盐问题”的教诲才能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执政理念和自觉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