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周恩来回到延安,他走到老乡家中,和老人一起喝稀饭,吃窝头。他一边啃着坚硬的窝头一边流泪,对地方领导说:“解放这么多年了,人们还这么苦、这么穷,我这个总理不称职啊!”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作为以一国总理,周恩来总是忧国忧民,情系民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虚情假意,有的是总理那颗朴实的心,每时每刻都把群众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记在心间,看到群众得物质生活没有提高,处在艰难爬坡阶段,周总理潸然泪下,为之动容,责备自己不称职,不合格,不尽责,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与党性修养。毋庸置疑,在总理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大公无私、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感受到一种展现了崇高的民本情怀与责任担当,诠释了一种大公无私、公道正派的工作作风。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位“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领导干部,一位值得世人敬仰的好总理。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与周总理相比较,会不会感到相距甚远,自愧不如、无比汗颜。毋庸讳言,当今社会,经济水平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个别干部的责任意识与党性修养也跟着下坡了。对待群众颐指气使、不屑一顾,对待上级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不愿不想不肯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感悟民生,而是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个人主义,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了自己敛财贪腐的工具,忘了发展经济,忘了改善民生,忘了服务群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人民的公仆,一方的“领头羊”,一定要想清楚“入党为什么,为官干什么”,真心实意地为了群众,真抓实干地发展经济,求真务实地进行改革,“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立身处世,为官做人不是看有什么豪言壮语、壮志雄心,而是看你在其位到底为了什么,干了什么,最后把发言权留给群众,留给历史去评判,这才是为官的基本准则。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挂沧海”,党员干部一定要以周周总理为楷模,为榜样,继承发扬这种精神,让一代一代的干部都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薪火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