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任上海市市长时,在一次干部会上说:“打仗要下命令,签署作战计划;做经济工作要审批开支。指挥员和领导者提笔签字时,手往往发抖,因为那关系到战争的胜负、战士的生命和建设的成败。”
应当说,权力的公有性和服务性,决定了领导干部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陈毅这段话掷地有声、发人省醒,充分体现出其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严肃对待手中权力的真实写照。
我们看到,陈毅元帅虽身居要职,但对待权力时,依然保持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正是这种心态,成就了中国的辉煌与伟大,提升了其个人的品格与魅力。反观当下,有些干部,淡忘了权力的“公器”属性,把权力沦为工具,认为权力是上级组织的一种“特权”,有的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在工作中“越权”,向组织“要权”,甚至对同事“抢权”;有的滥用职权,给子女、家庭牟取私利;有的为了个人的升迁,一味追求政绩,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这种无节制的用权侵蚀了党和政府的肌体,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一个掌权者应懂得领导就是服务,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在其位、谋其职,为官一任,造福八方,在用权时,不光要“手发抖”,更要慎之又慎,做到战战兢兢、权衡再三,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姿态,做一名称职的人民公仆。
做人诚为本,政德廉为先。作为领导干部既要用好权,更要“管好权”,莫因“小节”酿“大错”,要“吾日三省吾身”,时时对为官的动机进行审视,对权力过程进行检查,在用权的时多“抖一抖”,时刻有危机感、责任感,在“抖”的约束、激励下,踏实走好每一步,上不愧党、下不愧民,永葆一名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