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前发现毛主席在韶山的最后一位塾师毛麓钟的墓地,意义非同凡响。”今日,在韶山滴水洞虎歇坪的半山腰,毛麓钟的墓地前,滴水洞景区负责人罗隆军一脸严肃。(2010年9月9日《湖南日报》)
众所周知,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哪一个有文化、有志向的人不是通过老师的知识传授而起步的?因为老师是文化的播种者,从迈进课堂接受老师第一课的启蒙开始,我们哪一个有愿景、有梦想的不是通过老师的潜移默化而成长的?所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国人对老师应有感情的最朴素解释,也充分说明老师所应受到的最基本的尊重。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如此。曾有资料介绍说,毛泽东小的时候在家乡念私塾,当时有一位教他的老师叫毛宇居,这位老师感到毛泽东天资聪慧,机敏过人,很是喜欢,毛泽东也很敬重这位老师。1959年,已是党和国家主席的毛泽东回到故乡,请韶山的老人吃饭,其中就有毛宇居老师。当毛泽东向这位老师敬酒时,毛宇居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却说:“尊老敬贤, 应该应该!”,至今传为佳话。
正因如此,韶山发现毛泽东最后一任塾师墓地的报道特别引人注意。报道称,毛麓钟是毛泽东的堂伯父,也是毛泽东在韶山求学时的最后一任塾师。他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死于1921年夏天。他是韶山在清末最后一位中过秀才的人,毛泽东曾称:“先生是我们这里唯一的文化人。” 毛麓钟先后随韶山籍清军提督沈茂胜襄办军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毛麓钟愤而回乡,接办祖父留下来的面山楼私塾。这个时候毛泽东成为了他的学生。由于毛麓钟的严格训练,毛泽东对诗歌辞赋的学习进步很快。毛麓钟死后葬于滴水洞的半山腰,与毛泽东祖父母的坟墓相距不远。滴水洞景区负责人称:“为纪念对毛主席影响深远的这位老师,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9月10日教师节这天,滴水洞景区将向教师免费开放,同时将对毛麓钟的墓地进行必要的修缮。”
我感觉,充分运用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传播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使“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的思想深入人心,使尊师重教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促进意义。
诚如荀子所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尊师重教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我们推崇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就应当把尊师重教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只有像毛泽东那样,尊重老师,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才能鼓舞和激奋广大教师用满腔的热情珍爱这份事业,用无私的奉献忠诚这份事业,用高尚的人格守护这份事业。而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有希望,中华民族的未来就更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