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中国的重要标志性人物,毛泽东、周恩来以如椽之笔改写了中国与世界的历史。他们之间的“天作之合”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震撼力,而且也具有令人神往的美学境界。国外学者曾用“航海家”与“水手长”、“理论家”与“实行家”、“海洋”与“海岸”等多种比喻,来表达对这对“最佳拍档”的无限敬意。
合作就是力量。没有人能够单靠自己成就一切。人们必须结合在—起,将个人的才能、创造力和精力投注到团队中,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一代伟人的“天作之合”,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目标一致,才能同心协力、共赴前程。有人曾讲过: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历史,很大程度上是毛泽东、周恩来和蒋介石的历史。毛泽东与周恩来走到一起,结成终身之盟并成为历史巨人,蒋介石则最终被历史所抛弃。正是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志同道合,成就了一代伟业,改变了中国历史。毛泽东从小就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后来的革命生涯,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找到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目标一致,才能行动统一、提高团体作战的能力。如若“你上东、我往西”、各人干各人的活、各人走各人的道,力量就会分散,工作任务就很难顺利完成。因此各地各部门在制定各自发展计划、确定各自发展方向的时候,一定要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科学确定。
各用所长,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最大效益。“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无多苛求”。老子曾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毛泽东、周恩来在出身、经历、性格、气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爱好特长等方面有着广泛而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并未成为他们之间合作和沟通的障碍,而是相反相成,一个高瞻远瞩、把握航向,一个事无巨细、是个“好管家”,产生出巨大的互补效应。因此,选人选得准,用人用得好,“人适其位,位得其人”,就会创造一个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工作局面,否则,干部就会感到压抑,就会有怨气,工作就很难打开局面。为此,各地各部门在选人用人上,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妙。不仅要善于用人之长,而且要能容人所短;不仅能容人所短,而且要能化短为长,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彼此信任,才能互相搀扶、建成大业。毛泽东、周恩来彼此有着很深的了解,对对方的为人和心理特点都心中有数。毛泽东说周恩来“是个好人”,从不拉帮结派,而且精明能干,办事极负责任。反过来,周恩来视毛泽东为“帅才”,是理想的领军式人物,他善于抓主要矛盾,不喜欢在细节问题上作过多的纠缠。埃德加?斯诺说过:“他们两人的关系,最恰当的说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人的工作作风和性格为人,相差很大,但毛同周相辅相成,共事37个年头,彼此信任,又相互依赖。”“上下合,则政通业举;左右合,则心盛力足”。团结和谐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更是团队力量的源泉。如若,彼此互相猜疑,貌合神离,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工作步调就会不一致,就难以取得骄人的成绩。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班子团结协作,做到思想相通、职责分明、心理相容,形成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补台的领导集体;同事之间也要有君子之风、容人之量,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遇事多沟通、多商量、多提醒,形成互勉共进的良好风气。唯有如此,才能同心协力谋发展、步调一致干事业,也才能取得非同一般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