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年前,它唱遍大江南北,神州山川;45年后,它仍旧广为流传,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听吧,那是多么熟悉,却又多么让人心潮澎湃的旋律;看吧,那么多少人在同声齐唱,那么多少人在携手并进。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奋发斗志昂扬……”的确,近半个世纪,这些精彩的词语,激荡的音符不断鼓励着新中国建设者攻克个个艰难险阻,迎来朵朵胜利的鲜花。
《我们走在大路上》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声声战斗的号角,一面面冲锋的战旗!
1962年春夏之交,共和国刚刚告别充满艰辛与苦痛的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族人民以感天动地的坚定意志战胜了天灾人祸,崭新的历史画卷即将展开……
此时,人民音乐家劫夫开始酝酿创作一首歌曲,他渴望用艺术方式奏响时代最强音,鼓舞全国人民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建设伟大祖国。
曾经,共和国历经的艰险与磨难,让劫夫刻骨铭心;眼前,国民经济全面复苏,祖国的未来之路重新点亮。
于是,劫夫拿起了手中的笔和纸。
猛然间,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激情喷涌而出,汇成为人人熟悉的词句,连成让人动容的音符。
1963年3月,几经修改,多方征求意见的歌曲创作稿终于尘埃落定。于是,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唱起了今天的《我们走在大路上》!
45年间,《我们走在大路上》唱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以其慷慨激昂的旋律,意气风发的歌词让人热血沸腾,豪情满怀。
如今,它已成为一个跨世纪的经典音乐作品,成为激励中华儿女战胜困难,不断向着目标前进的精神食粮。
还记得,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劫夫说:“劫夫,我最佩服你的‘大路上’,你的四段词我都会唱!”
说罢,周总理情不自禁唱起这首自己深深喜欢的歌曲……
无人能够否认,这样一首牵系着全国人民的歌曲于旋律词句间展现出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壮美图景,主题思想极其鲜明,教育意义尤为重大。
无人能够否认,这样一首情感坚毅沉着的战斗之歌将永远在未来的征途中激励并伴随我们。
|